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样练好楷书和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样练好楷书和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只有一笔一画,脚踏实地把楷书练好(因为楷书风格是工整,字迹分明),有了足够的工底,才能继续钻研行书,行书讲究神韵,在楷书熟练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种意境。
实际意思:告诫人们,凡事要脚踏实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能没学会走就先跑,要稳抓稳打,一点一点来
书法中楷书要练几年才能练行草?可不可以同时练?
书法中,楷书要练几年才能练行书草书?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楷书是基础,并拿“先走后跑,而不能先跑后走”这句俗语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而也有一些人则认为一上来就可以写行书,当然,此观点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小编认为,初学书法应该先学楷书还是先写行书?没有标准答案,但似乎有一个公式是,先从“断”到“连”,通俗来讲,就是先写笔画之间断开的,也就是篆书,隶书,魏碑,再而学习行书草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身边朋友的学习经验,很多人初学楷书,难度极大,受先学楷书,再学其他书体的影响,一些朋友刚开始可能不太喜欢某一书体,也终于屈服于一般都认识当中,学习了自己不太喜欢的字体。但结果是很显然的,还要转向其他自己喜欢的书体,进步才会非常明显。
那么为什么说要建议先学篆隶。首先篆隶基本是直线条和圆线条的组合,书写起来,难度不像多宝塔,勤礼碑,九成宫那么大,效果也很明显,能够极大增强初学者自信心,并且,我们知道,书法讲究线条,即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篆隶非常适合练习线条质量。另外,中国汉字是形意字,篆隶完美的展现了这一点,学了篆隶,能激发我们对汉字来历的兴趣,也为以后的书法历程增加心路内涵。
对于学习多长时间在选择其他书体。这一点真的是因人而已,悟性好的两三个月就能把一种字体写的有模有样,差一点的可能半年,一样书法长进也不大。并不是说非要把一个字体写的炉火纯青在进行其他书体,在学习一种书体过程中可以多读读其他名帖,提升自己的艺术眼光和审美境界,太久写一个字体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厌倦。因此具体什么时间需要换其他书体,这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情况做出判断,没有可以***的成功,没有通向书法捷径的公式。书者需要自身摸索一段,相信也是学书者一大乐趣吧。
如果对你有用,记得点下关注哦⊙∀⊙!
学书法先练楷书是大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我也这么认为,因为楷书(欧楷颜楷等)中的基本笔法技巧,可以诠释其他书体的笔法技巧的,只要掌握理解了楷书笔法技巧,在写其他书体的时候就能够融会贯通的!如果还没有掌握楷书的笔法技巧,写其他书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很多效果做不出来,其相应字体的味道和力度都不够,所以想写好其他书体楷书的基础是很重要的。虽然楷书不是最先出现的,但是它是集所有汉字技法特点于一身的浓缩体,所以楷书是基础。大凡能经得起历史考验而能被历代世人所推崇的书法大家,其楷书的功力都是很好的!像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董其昌,郑板桥,王铎,华世奎等等。当然,并不是就可以说一定要完完全全练好了楷书才能开始练行书或其他其他书体,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想练好楷书也是需要多练多看其他书体来对比反观和理解楷书的,否则楷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何能理解好写好呢?!所以楷书练到一定程度就要练一下行书或其他的书体了,篆书、隶书、魏碑(实际上这些也是传统意义上说的楷书的)等都可以,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练一下楷书,然后就这样交替着练。经过长时间的交替练习之后,就能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传统技法了,写起字来自然会得心应手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各方面书法多看多学多悟,不要认为楷书重要我就认定它了,甚至就认定一种欧体或颜体了,一直就单一长时间的练,这样练就会被楷书所束缚,容易把字给写死,特别是写行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写出来的行书除了笔画是行书连贯的特点之外,整个味道还是楷书,这就很麻烦了。总之,练什么字体,哪个先哪个后,练多长时间,这个最好不要限定得那么死,学好书法是需要时间的,更是需要契机的,但是一定要坚持,否则就没有契机给你提高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练好楷书和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样练好楷书和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