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腊月初五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腊月初五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文物?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佛寺)内大悲阁东南侧的龙藏寺碑,是国内现存楷书碑刻鼻祖,为大佛寺九绝之八。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
此碑刻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十二月初五,碑首高82厘米,阴刻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据《畿辅通志》记载: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有人说刻碑比建寺还要早。碑上刻文,字面道劲宽博,开唐楷之先声,有欧阳洵、虞、世南之体。
碑系隋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为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而创立的石碑。它不仅高大庄严,而且书法艺术上向称隋碑第一,既无北魏的寒俭之风,又不致唐碑的全失隶意,不仅字体结构朴拙,用笔忱挚,给人以古拙幽深之感,而且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它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在书学之递嬗上具有颇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康有为在《广芝舟双揖》中称赞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龙藏寺碑文为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札所撰;可惜龙藏寺碑与张猛龙碑一样,均不着书者姓名。但也有撰、书均为张公礼之说。
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历史的碑最完整。 隋朝虽较短,可是在文化上作出了新的成就。隋朝承袭了魏晋的馀风和六朝的风格,理清了书法用笔与结体之理,作了一番大加工,篆、隶销声匿迹,惟独楷书盛行于世,楷书成为一种极其规范化的标准书体,它开创唐朝正书的先河,对唐朝写正楷的一派影响最深,其功劳也最大。
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它对研究汉隶至唐楷过渡向的书法艺术和字体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邓字的笔顺怎么写?
展开全部
一、邓字的笔画顺序是横撇/横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二、基本释义
姓。
三、组词有化邓、邓师、邓林、邓浆、邓通、阴邓、寇邓、邓沙、冯邓、邓尉、昆邓、吴邓、马邓、邓耿等。
“邓” 字共有 4 画,笔画顺序为: 横撇/横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邓”,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形声字。邑表意,“邑”的上部代表居住之地,下部像人形,表示城镇;登表声。声旁简化。本义是古国名,在今河南邓县,公元前678年被楚国所灭。现多用作姓,后来陆续在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邓”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初的本义?
本义:起始,开端
初
chū
【名】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atthebeginning;intheearlypartof〗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本义:起始,开端。
初(拼音:chū)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衣从刀,指用刀裁剪衣物。
用刀裁布是制衣之始,故而“初”字引申指开端。由开始义可引申为第一个,表次序。又可引申表最低的(等级),如初等、初级。
古文献中,“初”亦可***作副词,或用表时间频率,相当于“才”、“刚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腊月初五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腊月初五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