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硬笔草书书法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硬笔草书书法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行草字帖有什么推荐的吗?
谢谢邀请!
书法有个经验规律:
无论练习什么书体,毛笔字写得好的人,硬笔字不用练也会写得好。硬笔字练得再好的,没练过毛笔字的要写毛笔字也写不来。
这是由于其中有个控笔能力的问题。毛笔不好掌控,但却具有硬笔所需要的掌控能力,经过对毛笔掌控练习,再掌控运用起硬笔,二者兼具得心应手。
因此,建议直接用毛笔练习你想要练的字,练成形之后写起硬笔来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二者区别在于练成毛笔书法之后,写硬笔时对字体的大小注意把控即可。通常先练习毛笔书法的人写硬笔字时,个体偏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小问题一桩而已。
稍微了解一点硬笔书法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知道硬笔书法其实脱胎于毛笔书法,它的根基和理论的基础也是毛笔书法,了解了这一点,想要学好硬笔书法,就要去练习古代的毛笔字帖,尤其是学习行草书,更要去练习古代的字帖。
如果仅仅是为了实用性的书写,练习一下当代书法家的楷书也就可以了,比如田英章、司马彦等人的,如果对硬笔书法的行草书感兴趣,当今人的作品肯定是不能学的,必须要和学习毛笔书法一样,去学习古代人的经典的书法字帖。从这个方面来说,无论学习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道理都是一样的。
学习硬笔行草书,我觉得入门的首选还是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以这本字帖作为入门,反复练习到熟练以后,再去学习他的《兰亭序》、《十七帖》,然后可以临摹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再去临摹宋元明清历代行草书名家大的作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经历过以上的博取的阶段,可以选择一两家喜欢的风格进行专攻,慢慢可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操作起来很难,关键还是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
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书法的学习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记得八十年代钢笔书法很盛行,当时也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钢笔字帖,但光看不练,后来很多当废书处理了,现留下的几本中有王正良的"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和任平.骆恒光等八人书写的"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都是行書,选几篇供参考。
王正良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之二页,
三百首中杨为国之二页,
三百首中骆恒光之二页,
以上都是当时很有名的钢笔书法家,字都写得很漂亮,要学书法,特别是初学者,还是首选選定一家,苦心孤诣地临写下去,直到把这一家书体的用笔,结体,章法及神彩.气韵等都学到手,再改学他体,在一家基础上站稳了,才便于广收博取,融会众家之长,形成自己一家之体。
硬笔是相对于柔软的毛笔而言的,如钢笔、中性笔、美工笔、铅笔、粉笔等,硬笔书写的起源几乎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八干多年以前,那时的人类在陶片上刻画记事符号,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块等坚硬的锐器。
到了近现代,由于硬笔的书写工具快捷,用笔相对容易,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那么在电脑时代的今天,硬笔书写还有多少作用呢?应该说即使到今天,硬笔书法仍然有她独特旳魅力,写的好的硬笔字不但有实用价值,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同时手写字体也是一个时代文脉的再现,更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体现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方面。
黄若舟先生的《怎样快写钢笔字》,是一本基于实用技巧来示范行书写法的字帖,是我比较早接触到的硬笔书法字帖,是经典的。
卢中南的《元曲名篇钢笔字帖》,卢中南书法结构严谨,笔画清秀,线条俊美,书写规范,独具特色。
丁谦的《古诗名篇钢笔字帖》,丁谦的书法结构严谨,笔力奇伟,潇洒飘逸,独具风格。
司惠国书写的《硬笔草书入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硬笔草书写法,对提高硬笔书法很有帮助。
实用硬笔书法以行书为基础,并借用部分草书写法,用以满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写体。以钢笔为主,实用硬笔书法,主要是强调实用性,不过多强调艺术性。实用硬笔书法,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行书的特点就是易写,并能写得快捷,规范的行书也易认,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写好硬笔行书,我认为要做到今古并用。当代的硬笔书法家田英章、庞中华、荆霄鹏等名家的硬笔行书字帖要学,古代的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中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也要认真学。这些帖都是古代行书的经典字帖,学硬笔和毛笔只是书写工具不同及效果存些差别而已,而且行书学古代名帖更有高度、广度和深度,对提高硬笔书写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写好行书的基础上,再临孙过庭《书谱》和怀素、张旭等古代草书大家的帖子,对硬笔书法家和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书写行草作品就会带来很多帮助,可以说会受益匪浅。
硬笔行书一般临哪一位书法家的字呢?
个人比较喜欢和推荐吴玉生和丁永康两位老师,现在也正在练写。早些年两位老师写的硬笔行书字帖非常棒,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现在市面上的字帖种类繁杂,基本上都是用做好的字库,进行排版印刷的,虽然工整也很好看,但总显生硬呆板,少了灵动之气。现在比如田英章,荆霄鹏等一些名家出来大量的字帖,对硬笔书法发展和普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太商业化,字帖都是字库字,太遗憾。如果现在硬笔书法家静下心来,能手写字帖,出版后一定会大受欢迎。这是临写吴玉生和丁永康两位老师的字帖,字体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风格,请大家指教!
硬笔行书字帖,推荐吴玉生老师,他是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毛笔硬笔兼工,尤擅楷书、行书。特别是他的硬笔行楷书,被遴选为国家语委[_a***_]手写行楷课题规范字形,字形既规范,又容易上手,是学习硬笔书法的优秀范本。
1、变长为短,缩短行笔量度
2、变慢为快,调整书写笔顺
3、变大为小,改造笔画形态
4、变直为弧,减少方折顿挫
5、变多为少,连写相邻笔画
主要看你喜欢什么风格的字。
如果你想成为比较专业的书法爱好者,建议选择荆霄鹏(田英章的徒弟)的行楷,很不错的。优点:耐看,缺点:学习难度大,写作速度一般,不够快。
如果你仅仅想把字练好,你可以选择庞中华的,比较实用,书写速度也快。缺点:有些字是借鉴草书的写法,普通人难以辨认。
庞中华的字以前很流行,但是现在应该被后来的人超越了。
当然如果你想练一手实用行楷,那么大可以博***众长,头条上面很多草根行楷都可以借鉴的。只要是有出处的,好辨认的,书写快的都是好行楷。
我只是个练字爱好者,楷书和行楷都一般。
现今想在书店找本“干货”实在的字帖委实不容易。一方面网络无所不能,可各取所需,但缺乏收藏与实效性;另一方面书店出售的书帖虽装璜精美,但内容零散,寥寥数页且售价昂贵,也很少有值得学习和珍藏的。没事逛逛旧书摊或二手市场或许更容易找到中意的老字帖。
活跃在当下且能入“法眼”的硬笔书家,卓有成就的田英章应居首位,宝刀未老的吴玉生、顾仲安和卢中南也值得一学,中年书家荆霄鹏最多算半个,余者青年书家则多经不起推敲。
有一句话:毛笔字写得好的,钢笔字一定写得好;钢笔字写得好的,毛笔字未必能写好。这有一些道理,但也并不绝对。以上举例的书家都是以毛笔入硬笔的,虽说强调了艺术性,可实用性却稍弱。
硬笔和毛笔字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功用目的。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的,不一定写得出实用性强的硬笔字;实用性强的硬笔字也不会自动上升为艺术性强的毛笔书法。但它们可互取长短,相辅相成。。。
我理解的硬笔书法,首要的应该是实用性,能自如地适用于生活、工作、学习需要,不止限于展示、教学或炫耀等功利目的。
硬笔字的水平要能体现在随时随地写个便条、报告、书信、填个单据或横写竖写等各种形式的书写条件下都随意、快速、流丽且让人眼前一亮和与众不同的感觉……不是坐在家里和办公室的精心刻意之作,这才是高水准的硬笔书法及目的。
推荐两本自学习以来并不屑再学别的硬笔字帖。
《笔硬书法字帖》,上海交大1991年版,售价:5.85元。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教育家卢前编写。此帖属传统书法与硬笔书法最佳结合,点画俊美、结构潇洒、章法完美;内容丰富:有钢笔临古代名帖,也有唐诗、宋词、元曲等;有分别用钢笔、圆珠笔、竹笔、美工笔、粉笔书写的对联、条幅、团扇、扇面、尺牍等形式。最重要的此帖指导了我们要如何以硬笔学习转化传统书法。
《多体实用钢笔字体》,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售价:2.45元。由沈鸿根、王华编。此帖属应用型,实用文体近30种,基本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文体,一帖两用,帮助学习者学以致用。本帖集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硬笔热潮中涌现的佼佼者:如徐枝新的行书、郁国庆的隶书、蒋灏的草书。也有部分书坛老将如梁锦英、卢中南、叶隐谷、陈祖范、周稚云、卢前、田原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相得益彰。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硬笔草书书法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硬笔草书书法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