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林则徐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林则徐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小楷,练林则徐的字帖能行吗?
历代书家之字帖,只要自已喜爱,皆可以临摹。林则徐之书法有自已的特点,而他的楷书,更为出色。完全可以学习。所谓临摹,主要是学习掌握点画架构形态,和字法筆法,章法墨法,以及笔势气韵,神***。从形似而达神似,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这才是临帖真正目的之所在。
行!当然行。千万别听一些人瞎得得,说什么练习小楷需要学魏晋(钟繇、二王),学钟绍京,学文征明,学赵孟頫。其实,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告诉你,学小楷不一定首先选择这些所谓“经典”,学林则徐完全可以。因为林大人从欧楷化出,还多少有点颜体早期风貌,且有自己风格,功力深厚,字体漂亮,拿来当字帖毫不逊色。学好“林体”后,再由此上溯,遍学诸家,不失为好路子。
另外,咱们中国人搞书法,总爱问“你学谁的?”其实,说来说去,不过那几个名家,于是写出来的字容易“千人一面”,我倒主张学一些大家不怎么学的、但又是真写得好的其他名家,更有益于书法的百花齐放。
还有,有人说学书法要“取法乎高”,其实,越取法乎高,越难以达到。学书从不是很高但照样很好的林则徐写起,反而容易激发信心,何乐而不为?!
还有,有人说林则徐的字有点“馆阁体”,这也不怕,初学最好学点馆阁体,因为它最规范。如果你是书法天才,馆阁体终究压不住你;如果你不是书法天才,你连馆阁体都弄不成!还学什么?
所以,我认为你写林则徐,思路很好,完全可以!行!
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回答于野草书屋。
初学小楷,练林则徐的字帖能行吗?学习小楷基本上是在有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原则上来说,以原先所学的书体为好,当然也可以改变所学书家学习其他的碑帖。
林则徐书法以唐代书法为基本骨干,兼学晋、宋、元、明,形成了他笔力深厚、法度严谨、骨韵兼容的独特书法艺术风格特征。但是按照取法乎上的原则,建议若符合自身的审美可直接从晋代小楷开始学起,诸如小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
图片:林则徐书法
我在前面有讲过林则徐的书法是以唐代楷书为根本,再涉猎历代书法取其精华进行融会贯通而形成自身的书写风格,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脱离不了唐人的书法风格束缚,在个人特点上其风格并不明显。
图片:林则徐楷书《心经》
图片:林则徐行草画禅室随笔
为何楷书是书法基础?
先看落款常用的字,有多少能读懂?知道其意?
己、已、巳。
戊、戍、戌。
差之毫厘谬之万里!
书法基础‘写’占有四分之一。
书法基础‘识读意’占有四分之三。
从非楷入手是两个馍饱了!今后只吃第二个馍的人。
如果按照”篆、草各有自己基础”的逻辑!农、工也各有基础,哪么基础课语数外不是多余?
具体要看题主的学习目的和追求了,如果只是出于爱好,写一手规矩的字,学林则徐并无不可。
至于想要追求艺术性,历代名帖何其多也,为什么非要学林则徐呢?
想当年,沈尹默初学黄自元,被陈独秀讽刺“其俗在骨”,之后才猛然觉醒,为了改掉黄自元的习气,下了很多力气去扭转,过程很痛苦。这段经历在沈尹默讲授书法的书里有记录,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题主有兴趣可以查对参考。
某种意义来说,黄自元和林则徐差不多的路数,都是馆阁体之流,是实用字,在书法史是没有存在感的。
白蕉说过,学习书法者要有志气,要勇于师其所师。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刘墉学颜真卿,你如果学刘墉,你就是颜真卿的徒孙,你为什么不直接学颜真卿,从而与刘墉做同学呢?
林则徐小楷的用笔特点?
林则徐的小楷用笔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笔遒劲:林则徐的小楷作品中的笔画坚韧有力,犹如他的人品一样坚毅。
结构中宫收紧:他的小楷作品中,每个字的结构都十分紧凑,即使是在处理不同的笔画时也是如此。
一笔一画,风骨劲透:林则徐的小楷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十分注重,整个作品给人一种风骨劲透的感觉。
融入柳楷书体:他的小楷作品中还融入了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使得其小楷作品在结构和用笔上显得更加优美。
用笔险峻:林则徐的小楷作品中,用笔有如悬崖勒马,险峻异常,这也是他小楷作品的一大特点。
总的来说,林则徐的小楷用笔精细,结构严谨,气韵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被誉为“清代最美的楷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林则徐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林则徐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