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大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大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练楷书,写小楷合适还是大楷合适?
我认为,初学书法的爱好者,应该先练习小楷字帖(手写体规范字),熟练掌握书写技法之后,再练中楷碑帖(刀刻的工艺字体),逐渐的升级,会感觉到轻轻松松的。这样做,符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逻辑,我的教学经验证明,按照小楷→中楷→大楷这样的阶梯式学习与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功效十倍以上,至少要缩短成长周期三分之二。
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小楷→中楷→大楷→榜书),先练小楷的,练大楷特别轻松,只需转换一下用笔手法即可,相反,先练大楷的,却写不了小楷,需要从头再来…这是我经亲身经历的学习路程,而且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用实践证明的,决不是胡说八道,谁不信拉倒!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读帖
仔细想想看,王羲之、赵孟頫……历代书家们,几乎全都精熟小楷技法,他们也不是先练大楷的,事实上也没有大楷。所以,他们写的小楷、中楷,特别漂亮,灵动活脱,神韵十足。
我以为,学习书法肯定要临摹,临摹的目的是学习范本技法,实质是再现古人书写状态,还原碑帖书丹情景。所以说,我始终主张按原帖字体大小对等临摹就是这个意思,先学习书写(小字),后研究书法(大字),这是正常的运行轨道,先练大楷是本末倒置,相当于没有梯子却要一步登天,岂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强人所难吗?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临摹(之一)
其实从提的问题及描述上就知道这个问题的所在,首练楷书而且还是在硬笔书法格子纸写的小楷,手抖是关键词,综合题主这篇习字,个人建议练楷书从中楷开始,不写大也不写小,6cm8cm左右。
其实要克服写字手抖,除了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外,练字方法得当也很重要。
首先执笔方法要正确,写小字点画细腻,很多动作是指腕之间的细微顿挫, 握笔不要太紧,指腕要运活。
其次,小字尽量不要枕腕写,会阻挡视线,并失去笔尖对纸面的感觉,要凝神静气,专注笔端。
看到你写的小楷,我感到很开心!一是开心你能选择书法的学习,我觉得这个爱好挺好,即练习了写字,又可以养心,一举两得,不定什么时候中国书坛上就多你一个名字;二是看见你写的字,我开心,终于找到知己了,和我写的一样。
既然你选择了楷书这个书体,我们就单说楷书,我是刚开始学的篆书,也是刚接触小楷。首练楷书,我个人认为还是从大楷开始学习比较好一点,原因如下:
首先,大楷练习可以更好的去把握字体结构,说实在的,我觉得小楷太小了,结构把握有点难度,写的过程有点吃力,虽然说小楷和大楷有不少的差异,但毕竟仍是楷书,基本特点相同,只是用笔上有所差别,大楷写好了也有益于小楷的临习。
其次,你也说在临习过程中存在手抖的现象,其实刚开始练习书法的人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也是在写了三个多月后手才稳定下来。手抖的原因个人考虑如下:一是刚开始学书法,手指,手腕,胳膊的运用存在不适应,没有达到一个动感统一;二是,刚开始写字时大部分人都是在描,尽可能把字描得一模一样,手上会存在一种紧张感,导致肌肉过度反应。这都需要时间去适应,慢慢就会好了。而在写大楷时由于字体较大,行笔时间相对长,对手腕肌肉的锻炼更适合,所以建议从大楷入手。别看小楷字体小,却很吃功夫,大楷写好了,小楷也会相对容易些。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大楷,还是小楷都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你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不能半途而废,没有恒心,万事不成!
谢谢提问,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这是学习书法比较在乎的一件事情。不同的老师给出的理由是不太一样的。
但是,也不外乎就三种理由。
第一种理由是先学习小楷吧!小楷多容易掌握啊。我们学习书法,一开始写比较大的字,确实不好把握,说先小楷,当然有道理。所以,如果适合你的初学要求和习惯,小楷也是书法嘛!
第二章理由是还是小楷大楷一起学学吧,反正你不可能永远都只写小楷不写大楷,所以,小楷大楷一起学写又不影响你的书法成绩,也不耽误你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种理由是先学大楷吧!大楷笔画丰富丰满,学大楷,你的书法感受会更充足。再说,大楷写好了,小楷还会写不好吗?
呵,这么多理由,那个对?朋友们,其实那个都对,只是我们的适应不一样罢了。
不过,书法确实也存在大楷好不一定小楷也好,小楷好又不一定大楷好的情况,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小楷大楷都能写好的,就看你喜欢小楷还是大楷了。
学习书法有句传承已久的话,"学书先学楷书,学楷当学唐楷,唐楷先学大楷",所以先学大楷是最合适的,为什么?
小楷与大字很不相同。小字不应完全认为是大字的缩小,大字也不应完全认为是小字的放大。董其昌曾说:“余以黄庭、乐毅真书放大,为人作榜署书,每悬看辄不佳。“因为大宇小字的特点、要求是不同的。大楷本身易于纵放,小字本身是收敛的。
写字必须先从唐楷书学起,这是书家一致公认的。因为从楷书入手可以训练笔画工整,结构端正。规矩打好写字的基础写好了楷书再写行书,草书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而唐代是楷书发展史上的顶峰。作为书体笔法技巧,楷书在唐代得到了最后的完善。
唐楷也兼具了魏晋"二王"笔法,比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书法都是从魏晋末期隋朝过渡而来的,比如欧阳询由隋入唐,其楷书笔画瘦硬遒劲,结体平中寓险,。比如虞世南亦由隋入唐,其书法得智永传授,用笔结体全是"二王"法度,与欧阳询并称“欧虞”。
大中小楷尺寸标准?
严格说来,两厘米见方以内的楷书就都可称为小楷了
两厘米以上就可称之为中楷了,再大到七八厘米就是大楷了
大到三四十厘米的就是榜书了……
小楷常指的则是一厘米见方左右的小楷书
0.5厘米见方左右的楷书则称为蝇头小楷
这个没有确切的界定。
一般小于1.5cm的属于小楷,如灵飞经,道德经,洛神十三行,乐毅论等,有的如阴符经则小5-6mm,文征明的小楷也大多如此。
中楷1.5-3cm,最典型中楷《九成宫碑》,另外多宝塔,雁塔圣教序等也都属于中楷。
大楷3cm-5cm,《勤礼碑》,《神策军碑》等等都属于大楷。
更大则称为榜书。
学习大楷能不能用小楷放大贴练习?
将小楷字体放大几倍练习,违反艺术***法则,书写技法是不一样的,字体的功能性和适用性也有所不同。况且,字体是有性别的,不能滥用!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这一点必须要清楚。因此,我一直坚持这样的主张:技法训练过程中,临摹范本的时候,贵在体验古人书写过程,以求悟到古法用笔,基于此,应该按照原帖原大字体对等临摹,才能真正领悟到范本的核心精要之处。否则,故意将原帖放大几倍临写,等于在作字体变性手术,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但是,为了深入研究原帖的笔法动作要领和字体结构特点方面的细节,可以从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字例,以读帖试写的方式专门进行解析,这样的作法是必需的。不过,要记住,一旦将运笔法、结字法技巧掌握之后,迅速的返回到原大字体临摹状态。这种作法意在:还原碑帖书丹原貌,再现古人书写状态。如果沒有这个概念,那就不是科学训练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优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妄下断语,亲身体验再说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 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视频,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不能。大楷有大楷的笔法,小楷有小楷的笔法。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体。大楷一般指唐楷,欧颜柳赵虞世南等是大楷的法帖。今人也有很多人学习田楷。小楷泛指1cm左右的正正规规的写的汉子。有晋朝的钟繇 二王,[_a***_]的钟少京 明朝的文征明等等这些古人写的小楷都是小楷字体的法帖。要想写好小楷,最好先从大楷学起,等有了比较深的基本功再学小楷。按部就班的学习进步能快些。因为小楷的控笔要求要比大楷更难些,所以先练大楷再练小楷就容易上手了。
不行!首先小楷与大楷的用笔和笔法就不同,其次就是章法就迥然各异。
小楷用笔精致入微,笔法为简洁、快捷而生,前人谓,小字贵舒朗,而大字则以密不透风为上,大字笔画宜丰腴,用笔粗狂而不拘小节,以远观雄强而不羸弱,小字宜近看,精致而以小见大。
所以说,小字与大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若把小字放大,则如小脚妇人,举手投足毫无力感可言;若把大字缩小,则如同墨猪,肥臃而混沌一片。
要各得其所才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大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大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