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执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执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大王中此何字也的意思是什么?
草书大王 【原文】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得到好句,就找笔快快地写下来,满纸龙蛇飞舞,十分潦草。而后就让侄子来抄录。当抄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就停了下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呢?”
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于是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使得我也忘记了。”
写行书时需要捻管吗?为何?
写行书需不需要捻管?我根据书写经验来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写小一些(至少字径在12cm以内)的行书从没有捻过管,字径大一些的字才会用到转腕、转肘或捻管来书写。捻管不捻管与字径的大小有关。
捻管(也叫转管)的主要作用就是调锋,也就是在书写时根据实际需要将毛笔笔管顺时或逆时针转动。
①字径小的字无需捻管。小字一般用笔锋书写,笔锋弹性好,提笔后恢复的好,所以通过提按就可以调锋了。
②字径大的字提按很难完成调锋,但也不一定要捻管来调锋。大字一般要用到笔肚了,有的甚至会按到笔根书写,致使毛笔很难恢复到良好的书写状态,笔锋或散或偏,这时的调锋通过提按很难完成。当提按无法进行调锋时,我一般会用转腕、转肘或转管来调整笔锋,哪个方便用哪个。
一切方法的使用归于“便捷”二字,能用最小的动作达到目的就无需大动作。较之提按调锋,捻管调锋是笨拙的,能提按就无需捻管。
是否捻管关键还看书者执笔,有些书者执笔习惯注定了无法捻管,但不代表就写不好行书,有些书者执笔方法也注定了其必须捻管,否则其很多笔画几乎不可能写到位,但反对把捻管当成小技而故弄玄虚,捻管仅仅在部分自然书写时的一种补充!并非什么玄妙之技
捻管是中国书法技巧中的一种,是根据需要将毛笔笔管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书法练习中很多情况下都会用到捻管,比如说竖弯钩,心字底卧钩,宝盖头等,用捻管以后书法作品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捻管是写好中国书法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执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执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