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教程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书法教程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快速练好毛笔草书?
谢谢邀请!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大草小草狂草和行草等等。我的体会,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既有书法的审美标准,又有书者性格情绪变化的时代特征。在写好行楷和行草的基础上,练习草书同样需要学习草书演变过程,特别是了解二王的法帖和孙过庭的书谱的变化规律,掌握其笔法和章法。同时,坚持把读帖和习帖统一起来,经过几年或很短时间努力,会有很大提高。如果你有老师指导,坚持练习,进步可能会更快。
搞不懂“快速”是多长时间?是几天?几月?几年?草书是书体中最难写的一种,想快速练好不容易。草书不是写得快,笔画相连就是草书,而且要讲究字法、笔法和草法;要讲究审美、控笔和线条;要讲究使转、提按和灵动;要讲究开合、收放和气势等等。书法的功力不是几天就能练成的,能速成的东西一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当然写草书也不像搞“芯片”那么难,只要具备一定的草书审美,选对了字帖,临写的方法正确,其它就是时间和功夫问题了。别人二十年写好草书,你能十年八年写好就是天才了。
先熟练掌握汉字草法,再总结草书规律,掌握规律后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建议先学些章草,主练行草,偶尔可尝试大草。
练草书急不得,快慢都是相对的,在练习中不断总结,修正,临帖,便是捿经。
我的最简回答一一先习颜楷,次习二王行书,再学于右任标准草书及孙过庭《书谱》等。有条件者,可广涉怀素、王铎、黄庭坚等。另外,可依章、今、狂的顺序多观多临多参,先眼高手低,再眼更高手高。
我的体会是以文导书,先眼后手,审美导向,胸有成竹。广涉百家,入我一炉。
草书是公认的几种书体中最难书写的一种书体,写好草书不易,快速练好草书更是不易。世上本无捷径,要说有捷径,那就是踏实地按照书法学习的规律来一步一步学,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草书之难在于融汇贯通了楷、隶、篆、行诸多书体的笔法,却又浑然一体不见端倪。刘熙载说得好:“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草书的难还在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有着连绵不断地呼应关系,就算偶有不连,也是笔断意连,血脉不断。
因此要学好草书,就要一步一步踏实地去学:
草书主要分为章草和今草,狂草其实还是属于今草范围。要学草书,须要记住草书的符号,草书虽草但不随便,法度更加严谨,有的时候一笔之长短不同,就成两个字了,例如“知”和“去”。
于右任先生说过:“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二三年间,可以执笔”。今日我们可以借鉴此法,更以边学边识,边学边记,找出规律,熟悉面貌,谨记法度,乃为学草者第一要务。
因此临帖之前,对一本字帖要先去识:第一,先去识字,识所临之帖上面的字;第二,识文,了解法帖范本的文词大意,书写背景;第三,识笔,观其用笔,使转之大小,用笔之方圆,擒纵开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像孙过庭说的:“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
草书的特点是笔意连绵,一气呵成,用墨干、湿、浓、淡分布合理,揖让有度。草书和其它书体不尽相同,章法和点画结体是同步进行的。这是因为草书连绵不断,迂回曲折,变化多端,意到笔随,因此通篇的整体感非常强。如果对帖不熟悉,就很难果断落笔。
背草帖需要背什么呢?一是背内容;二是背字的态势;三是背使转大小和空白留法。清代姚孟起曾经说过:“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
草书要先立大的调子,观察它的韵律和节奏感,一幅字之内,笔墨跃动,忽而如大海波澜,忽而如平湖微波,因此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那么均匀了,有时候要大起大落,用笔送达,有时候要轻轻提笔偶然带过。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传承指的是通过传授和继承,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东西,如我们中华民的的优秀的书法艺术的传承,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中,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艺术青春常在。
至于传承二字用行草怎么写更好,我目前正在学习楷书,但我查了一下历代名家对传承两字的书写,谨供各位老师欣赏
下面就我刚练的楷书传承二字,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谢邀请,憋人觉得传承二字应体现出从上往下的气势,贯通一气,一脉相承,不能气断,一来体现出书法史的传承,二来体现技法、内涵的传承,意义的传承,正统碑学,帖学当推之。江湖不考虑!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首先从用笔,做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的根本,一副作品先不看技巧,先看线条的质感,做到“入木三分”,有一种锥画沙,屋漏痕的味道,笔在画中,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其次再看用笔的技巧,比如,露锋,还是藏锋,虚实结合……
再看结构,要注意疏密、向背、收放、留白布局、高低错落……
再次看章法,比如“传”字写得轻巧灵动一些,“承”写稍微厚重感,行成对比,或者一个字中,如“传”,左边“人”写得厚重一些,右边“专”写得轻巧灵动一些。
书法主要是讲究章法、笔法和结构,三者都很重要,但就简单写几个毛笔字而言,结构比较重要一点,书写技巧就是注意整体和谐,笔画间架平衡,重心尽量垂直,写出来就能凑和,下面是我涂鸦“传承”俩字。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
行草书法怎么训练,我认为这是二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我想说的俗一点,行书就是把楷书写快一点,把字写快一点,比楷书快,楷书比作正步,行书就是行走,草书就是跑步。行书在写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省略,直入,映带,流畅,圆转等。它不像正书那样端正,也不象草书那样[_a***_]。草书就是跑了,为了快,笔画更加省略,结构更加简单,甚至以点画或符号代替偏旁和字。写起来是纵任驰骋,快速急就。归纳起来行书的最大特点是‘’畅‘’,草书的最大特点是‘势’,楷书的最大特点是‘’正‘’。
一般说来,行书以王義之《圣教序》,再配以《韭花帖》,(得圣教序笔法尤为明显)。草书王義之《十七帖》为范本,〈再配以王義之《修小园子帖》,怀素《自叙帖》,陆机《平复帖》,孙过庭《书谱》等。仔细领悟里面的笔法,结构,章法。它们都是练习行草书的精典范本,书法奥妙尽在其中。前面讲了,草书有的简化到符号,书写与辩析就需要仔细了。民国书法***于右仁讲过,我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感到书法的乐趣和神妙。于老讲在早期,二、三天才学一个草字,最后学习积累,写草书得心应手。另外,多学多练王義之的尺牍,更会有大的收获。书法家魏启后说,我是先学王義之楷书,褚遂良楷书,再学王義之行草,学米芾吸收其精华,再追二王,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好行草书,正楷的基础不容忽视,楷书***田英章说过,没有正楷严瑾结构的底孑,是写不好行草书的,我认为很有道理。
关于行书范本,济南的书法家魏启后先生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圣教序》是集字,有些字是偏旁集成的,一个字的势就没有了,在学习中应注意集字的缺陷。
所以,在学习行草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特点,不能把行和草混为一谈,认清它们的特点和规律才少走弯路。学书者,不学行草是有遗憾的,真正的书法乐趣深在行草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教程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教程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