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组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组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正楷又分几种字体?
正楷,也叫楷书、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唐欧阳询(欧体)
元赵孟頫(赵体)
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
在毛笔书法碑帖中,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我个人认为这很正常!比如一个人会***草隶篆,如是他虽意写的文章及书信就信手什么书体都可能出现,箓体不常用,顺手捏来的楷魏碑行书及仿宋等都可见一二。如若正规的上报资料及各种规章制度厂规厂法等,一定不能出现多种字体,必须非常规范的使用大黑体丶仿宋丶隶书与楷书书写。
谢谢邀请。 在同幅作品,出现多种体,要看怎样的出现。正文时代久远点,款字是后来的,这样当然可以。如果正文是楷书,落行草款就不合适了。还是要讲究逻辑、时代先后关系。楷书是文字演变最后一种字体。做学问是一个讲道理的事情,硬是要违背这个逻辑,吃亏的可能还是作者呢。因为作品没有入选,作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是安排韵律节奏和抒情的需要。
它如同宋代苏轼诗词中描写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中平缓的、碧波如镜的湖面是类似静态的慢节奏描写。飞溅入船的水花是稍快的节奏描写。卷地而来的狂风是很快的节奏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的音乐节奏,在书法作品中也追求。现举例说明。
(米芾行书经略帖)
上图中的芾字、拜字侍字近楷。是慢节奏。
这算问着人啦!有褚遂良楷书常有隶书行书的笔法,颜真卿巜勤礼碑》有篆隶行草的笔法及笔意,欧阳询的巜九成宫》也有隶书魏碑的笔法。而现代人在写篆隶时多用行书楷书的笔法。
所谓五法本一法,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篆,篆生隶,篆书原来用中锋行笔,隶书加入提按,到了行草书加入侧锋。
在早期的隶书就有很多篆书的影子,而早期的行书也有隶箓的影子。而早期的楷书也有篆隶行草的影子。
我认为,这是中国书法书写规律的表现。晋唐以来,楷书行书草书在同一法帖中同时出现,使书法作品更富有艺术变化,王羲之王献之表现出色成为楷模,还有颜柳欧赵四大楷书人物,更让后人顶礼膜拜。
练书法楷书选什么字体好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书法入门时广大书友普遍会问的问题。
我认为字体的选择要考虑如下几个重要因素: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鲁公、柳公权、赵孟頫等等,都是历史公认的优秀楷书,都可以作为入门选择,问题是您觉得哪种字体特别喜欢?
虞世南楷书《破邪论序》
欧阳询《心经》
颜真卿《多宝塔碑》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楷书入门,常人一般是从唐代楷书开始,唐楷比较规范化。但是唐楷书的笔画当中增加了很多程式化、装饰性的笔画,有时写起来感觉用笔不够自然,估计这也是题主不喜欢唐楷的原因吧。
那么楷书写得比较有韵味的,一种是写晋人王羲之与钟繇楷书;一种是写魏碑。这两种艺术性比较强,唐楷实用性比较强。我认为初学比较好的是写王羲之的楷书。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历来被奉为神品,是欧、颜、柳、赵四大家的师祖。《寒山帚谈》指出:学楷书而不学晋楷,就学不成楷书。当然,学王羲之楷书的难度要大于唐楷,这是肯定的。
我推荐的这本王羲之楷书,将王羲之楷书结构进行了解析和技法总结,不用自己再去摸索,对于自学者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难度。特此分享,希望对书友们有所帮助。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组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组合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