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解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解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字体大小区别?
小楷就是比较小的字,大楷就是比较大的字。在小楷大楷中间,有“中楷”;在大楷之外,还有“榜书”。小楷应算是最小的楷书字体(还有更小的蝇头小楷)。据说楷书的创始人是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隶书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就如飞鸿戏海,相当生动。虽然还有一些隶书的痕迹,但楷书的体式已经形成,所以称他为“小楷之祖”。经过后来楷书大家王羲之推展,小楷逐渐步入大雅之堂,成为许多书画家都会的拿手好戏。
对于多大才是小楷,并没找到明确的标准。一般而言字体小于1.5cm的就属于小楷,代表作品如《灵飞经》《乐毅论》等。值得一提的是,文征明是小楷的著名大家。
书画理论家尹继来解释楷书的标准时说:大楷30厘米以上,榜书为60厘米以上。那么,中楷大小就介于小楷大楷之间。这只是一种标准,并不一定成为通论。
楷书风格?
楷书分为四种风格,指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欧体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颜体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柳体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赵体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
1、唐朝欧阳询(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2、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楷书有《东方朔画像赞》、《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中兴颂》、《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行草《祭侄文稿》、《论座帖》等。
3、唐朝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冯宿碑》、《苻璘碑》、《魏公先庙碑》等。
4、元朝赵孟頫(赵体):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楷书都包含什么?你怎么看?
楷书都包含什么?
楷书是汉字主要书体之一。原称今隶、正书(即真书)。产生于汉末,系汉隶省改波磔、增加钩撇捺而成,至魏钟繇、晋王羲之改变体势、创制法则,隶、楷遂完全分流,别为两体。关于楷书的概念有二义:一、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法书"楷”,指楷模。孔子曰:“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亡故凡有法度之书皆可称楷书"。但清周星池在《临池管见》中认为真书与楷书不同:"楷书须八面俱到,古人称卫夫人、逸少父子、欧阳询、虞世南、智永、颜真卿此七家谓之楷书,其余不过真书而已。楷书者,字体端正、用笔合法之谓也。"
你怎么看?
现代和古代是一样的看法,写文章和记录先用行草字打草稿,最后在用整齐的楷书写。三国钟繇的《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书圣王羲之之作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至唐,楷书大盛,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辈出,书法各具风貌,蔚为大观。其中颜真卿又变古法,雄健独出,后世很多人学颜体!
大楷
楷书大字。极大者称榜书,一般数寸以下大字称大楷。大楷常用来作为书法基本练习。清书家讲作书宜从何始?宜从大字始。《笔阵图》曰: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然亦以二寸、一寸为度,不得过大也。宋书法大家苏轼说得好,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字我最喜欢颜真卿的巜多宝塔》,多宝塔结字平正、秀美、大气和规范。
中楷
指一寸见方之楷书,中楷我最喜欢欧阳询的和草圣张旭的,张旭的楷书吸收了欧阳询和虞世南楷书的精华!欧阳询的楷书点画精到、结构谨严,越看越美,有精金美玉般的书品。
小楷
指楷书小字,普通小楷数分见方,如王羲之巜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十三行洛神赋》等。清宋曹《书法约言》曰: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特小的楷书如蝇头,称为"蝇头书”。小楷我非常喜欢书圣的《乐毅论》!智永***说得好,《乐毅论》为楷书第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解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解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