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是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是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学生的课本中的字是什么字体?
小学课本中的字是什么字体呢?小学课本中应用的字体有三种。
那么这种字体是谁书写的呢?这位帖学家叫高云塍。
高云塍(1872年-1941年), ,又名高建标,南阳镇原仓前村人,浙江萧山的著名书法家,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华书局旗下的帖学三大家之一, 他书写了中国印刷业历史上第一套楷体铅字,基于他的楷体铅字字模所整理制作的计算机楷体字库集中反映了其小楷书法成就,对近现代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说当年蒋介石就大力推广这种楷书,民国时期的学生课本就是这种楷体。
课本上运用这种字体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楷体最接近手写,小学课本运用这种字体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认识汉字美,也更好的去书写汉字。
手工码字,喜次的点赞了。
一般情况下,教材都是宋体,便于印刷。部分短文有用楷体的。书信有些教材会用书宋体。这个因教材而定。我印象中人教苏教以宋体为主。而北师大版,长篇短文楷体居多。
大体上,都是这两种字体为主,很好区分的。
现代公文字体都用规范字楷书,字体绝大多数选择楷书“宋体”,少量选择楷书“楷体”与楷书“黑体”较多。现代教材作为国家发布的主要公共教育书刊所用印刷体也是这种规范字印刷形式。
规范汉字以标准楷书为基础发展简化而来,由国家法律规定全社会公文传递、教材发布教必须使用的主要字体。它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名字叫做“通用字”,另外一个名字更可见其文化特色--“传承字”。
古代,因为我们拥有活字印刷技术,所以两样有印刷体存在,楷书“宋体”字依然是主流,然后就是小楷“馆阁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楷书”不等于“楷体”。楷书与楷体是两种概念。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相对以往各种书体,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形态上“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由此重名:楷书。楷书有印刷体与手写体之分。根据风格差异还可分为“宋体”“仿宋体”“楷体”“魏碑”等不同具体字体。
图:手写体的楷书
只要符合“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汉字书体都可以称为“楷书”。
最需要区别的两个概念就是“楷书”与“楷体”。
为什么说田英章的是毛笔字,不是书法?
田英章及其***,以及那些崇拜田体,追求***欧楷的时风者,绝大多数根本不懂什么叫书法! 他们把写字、画字、描字的写法硬说成是书法。像田楷之类的写法,充其量,只能算作写规规矩矩毛笔字而已,与写美术字没什么区别……你还别不服气!
所谓书法,是指艺术化书写技法。在书写动作方面同时具备技术性、艺术性,并且高度统一,缺一不可,而且特别讲求文化艺术内涵……
怎么判断是写字、书法? 方法很简单,看网上的书写视频,通过书写过程来诊断。比如,凡是只讲求字形好看,不求內涵,没有节奏,不求速度,写一画停一下,琢磨琢磨再写下一画,起笔犹豫,收笔啰嗦……这样的写出来的字多漂亮也不叫书法。
△图为本人书写的毛笔小楷
书法最基本的技法特点是,讲求笔断意连,一个字必须一气呵成,甚至连续写几个字的时候,字与字都要保持笔意连绵、上下承接、气脉贯通、抑扬顿挫、曲直流畅。
此外,还需要有明显的节奏感、韵律感,刚柔相济、迟疾停驻等等,带有表演性,表达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尤其追求自然美,不刻意做作。书写过程中,指法、腕法、肘法、身法十分协调,犹如武术、弹琴、舞蹈……肢体动作让人看着特别舒服。通常将这些称之为字外功夫。
类似这些迹象是书法当中必须具有的小常识与书写技巧,然而,在田楷当中丝毫没有体现出来。
尤其从章法气势韵致方面看,田楷毛病就更多了,全篇笔画与字形几乎没有变化,就像电脑字库的机制字排版打印一样,而且不论写什么内容全一个味道,丝毫没有艺术性可言,违背了〈字体风格与内容相符,进行二度创作〉的章法要则。
△图为本人书写的习作
之所以有很多人只认可田楷,而不喜欢魏碑或其他楷体,那是因为这些人,压根就不懂书法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误以为用毛笔写出来的规矩字就是书法了,殊不知,这种认知度是非常低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是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是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