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夜金陵字体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夜金陵字体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打油诗多是白话诗,例如胡适的两只蝴蝶,其实也可以归于打油诗一类,《两个蝴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白如话的诗都是打油诗,好诗选字很慎重,注意声律和文雅。例如唐人的很多绝句都很浅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一般我们认为的打油诗,都是特别口语化、甚至有些粗俗,大多没有什么意境和情感,例如传说的张打油"咏雪"就颇有名:"
在民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欢写诗,例如冯玉祥的打油诗,据说他写过一首《护林诗》:“
张宗昌的打油诗也流传甚广,《游泰山》:
《大明湖》:
打油诗的出处是唐朝的张打油的一首标新立异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后来,大家把这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列几个不错的打油诗给大家欣赏下。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唐寅 )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郑板桥的《赠梁上君子》)
民国的军阀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出名,很搞笑。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张宗昌《咏泰山》)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张宗昌《咏闪电》 )
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张宗昌,无题)
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都被人翻来覆去嚼烂了,毫无新意,南宫寻欢作为当今文坛打油诗创作达人,随口念叨那么几首,想必也能搅动打油诗江湖风云。啼笑皆非那是段子,哭笑不得才是诗词。
不信?桂花,上菜!
中年Ⅰ
人到中年不得已,
保温杯里泡枸杞。
皮糙肉厚还油腻,
一顿能吃五斗米。
2
中年Ⅱ
打油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意对偶和平仄。
打油诗不会有“鬓白只应秋练句,未老齿发早衰白"的现象发生,你无须精雕细刻,殚精竭虑,反复锤炼,也无须"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谋求新奇不惜拼出自己老命”,你可取長补短,吸取前人经验,吸取理言,俗语入诗,触类旁通,创造出一种清新平易通俗易懂的打油风格,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很多,现摘录几:首于大家欣赏一下。
一,胡适《致杨大鼻子》
鼻子人人有,
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
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
要说搞笑的打油诗,我推荐几首三句半打油诗。从前有个狂书生嘴贫,爱作三句半打油诗。一次他在路傍见一姑娘正在井边打水,这姑娘脚大,他随囗吟道,行走大路傍,见位美娇娘,金莲三寸长,横量。姑娘进屋告诉家人说有一狂生笑话她脚大,家人将其擒住送往县衙,以挑戏妇女之罪名投入大牢。他瞎了一只眼的舅舅去牢里看他,二人见面互相痛哭,他见舅舅一只眼掉泪,又张囗吟道,见舅如见娘,令人痛断肠,二人同落泪,三行。舅舅大骂转身离去,县令知其嘴贫,且有改过之意将他宣进大堂,教训一蕃,当堂批示,此生性狂荡,言语实无状,念其能改过,释放。
《乌衣巷》这首诗全文内容和他的意思是什么?
《乌衣巷》全诗内容和它的意思是什么?
《乌衣巷》是中唐诗人刘禹锡所作。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进士为官,但终其一生官途不是太顺。其原因乃是其诗往往得罪上司,可能以为有讽剌之意。发生这种情况,总是与不满现实的某些方面有关。哈哈哈!但不论如何,其比我等当然是高了很多很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读有关史料得知:乌衣巷的对面不远处,就是夫子庙,中间隔着一条河——秦淮河,河上架着一座桥——朱雀桥。乌衣巷名称的由来,是说三国时期东吴禁军皆着黑衣,此地乃为禁军驻地,故后人称为乌衣巷。到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在乌衣巷,当时人们称其子弟为乌衣郎。王导、谢安,均为晋朝世家大族,但到唐代皆败落了。
《乌衣巷》这首诗,写作方法极其高妙。
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和“乌衣巷”,两个地名刚好是很好的对仗,从平仄上看也正好合律。“边”和“口”,一平一仄,都表明方位。“野草”对“夕阳”,平仄对仗均为极配。“花”与“斜”,似乎一为名词一为形容词,其实在句中词性已经转化了:“花”转化为“花开”之意,“斜”转化为“斜照”之意,都变成动词了。而这个“野”字,还有那个“夕”字,也是别有象征意义的。繁华之地哪会有野草,繁盛之期哪能用夕阳比之。
“朱雀桥”和“乌衣巷”代表的是过去的繁华,“野草花”和“夕阳斜”代表的是“现在”的衰落。朱雀桥边,本来是人群熙壤、车马喧嚣的景象,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剩下的只是野草丛生,可以见得,风光无限已经一去不返了;乌衣巷里,本来是华堂林立、子弟骄奢,而“现在”都成了寻常百姓,不可一世成为过去。“朱雀桥”还是曾经的朱雀桥,“乌衣巷”还是曾经的乌衣巷。但是,野草花开提示了凄清,夕阳斜照提示了萧条。一句话荣枯盛衰乃为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按照通常的情况应该是:“堂前燕”飞走了,因为主人已经败落。但是,“堂前燕”归宿之处还是原来的地方。虽然主人并没有改变,但已不是***显贵,而是平民百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堂前燕”子在“夕阳斜”照之时,于空中盘旋,然后飞向原来是栖息之处。似乎很念旧,比人有感情。尽管主人由盛走衰、从荣至枯,还是不离不弃。好像在说人不如鸟。其实这都是作者的想象,那有这么命长的燕子?不过,这样才能表达作者的咏叹兴衰的意思。
乌衣巷①【唐】刘禹锡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③,
飞入寻常百姓家。【平声麻韵】
【注释】①乌衣巷在南京城内,近朱雀桥。晋南渡后,王导谢安居此巷,其子弟皆乌衣,故名。
②江南通志:“朱雀桥在江宁县,晋置,即吴之南津桥。桥在朱雀门南,今聚宝门内镇淮桥,即朱雀桥遗址。”
③又:“乌衣园在乌衣巷之东,晋王谢故居,旧有堂额曰:来燕。”
【作意】这是抚今弔古的诗,是伤乌衣巷的衰落。
【作法】起首两句亦相对,妙在地名凑巧。“野草花”“夕阳斜”是指现在的衰败,这是“抚今”。三句是悬想旧时此地的兴盛,偏借燕子来比较。意谓今日之燕,犹旧时之燕,但旧时王谢之堂,已换作寻常百姓之家,这是弔古。凡是弔古诗,也往往用比较法来做,容易动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夜金陵字体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夜金陵字体草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