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怜悯草书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怜悯草书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沃兴华书法的传统功夫如何,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前段时间,沃兴华在成都的书展被叫停。田英章曾说他胡搞,网民嘲笑他神经。但上一次中日书法交流活动沃兴华仍然代表中国实力选手应邀出席。其实,如果论起书法圏的江湖地位,沃兴华如今仍算是一流书法家,资历不浅,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他对中国书法的创新突破所做的努力应该被尊重,但是,他自认为相当前卫的对书法艺术的思考感悟,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即便是书协高层也有质疑断喝之声,可见他的创新突破极有可能是误入了歧途,甚至是自甘堕落。
(沃兴华早期的行书作品)
沃兴华早期的作品,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的。笔法渾厚,字法熟稔,章法俊美,很有穿透力。也正是凭借自身实力在高手如云的书法圏争得一席之地。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谁能想到天资聪颖颇富潜质的沃兴华,最终为“沦落”为吼书丑书的代言人之一。实在有些“伤仲永”的味道。
(沃兴华早期的楷书作品)
从图作可以看出,沃兴华早年在碑帖之学上是下了苦功夫的,走得是正妍的道。从其作品成色来看,虽然未必能算一流,但也绝对多有可圏可点之处。他的作品由正妍入朴拙时始,就好像起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奇巧没见着,倒是端上来一盘丑到要哭的东西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尽管仍有不少人为沃兴华鼓掌叫好,大夸其质朴无华,但是这样的作品,呈现于人的美感究竟在哪里?与顽童稚子信笔涂鸦又有何区别?书法审美虽极富弹性,但如此巅覆传统法度习惯的创新突破,除了惊世骇俗,吸暴众眼之处,又有何益?美与丑,永远不同与妍和拙。美就是美,丑即是丑。书法只有美的义务,但没有丑的权利。
抱庸浅谈。
自从汉末书法形成以来。近两千年,书法一直在继承及创新中发展,以前瞎创新的人也很多,鸟书、虫书、花书、龙书千奇百怪,但不能成为主流。留下来的我们能看到的都是被历史所认可的法贴。法贴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书法的方向。
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和武功一样,要能看出深厚的功力,体现出书法艺术的高度。没有功力的创新都是瞎掰。
书法也如说话艺术。一般的说话叫说话,高水平的说话,就叫说话艺术。说话不能像唱歌或朗诵靠夸张,或音的高低来表现,而是靠语言的技巧,思想的反应快慢,知识储备的体现,美国每届的总统竞选演讲,很多成了说话艺术中的精典。
书法也不能以怪、奇、作来表现,而是在长期训练下自然、流畅、和谐的流露,如高级舞者般协调的身材下一气呵成,是力量与技巧的表现,给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般水平的书写称为写字,高水平的书写才称为书法。话都说不清、别人听不懂能称为说话吗?写出来的字,别人看不懂能称为书吗?
而沃兴华的书写体现的是肢离破碎、枯燥无韵、东歪西倒、胡拼乱凑、 无神无力、歪七扭八、毫无章法、无规无矩,配称艺术二字吗?有技巧性吗?有功力吗?都让人无法辨识了,书写都算不上,能称作书法吗?被冠以丑书是最正确的用词。
说他有传统功力,我没见他写过千字文,没见他写过兰亭序,或长篇幅的书法作品。他网上临摹的那些字水平一般,还没脱帖,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夫。
2020.6.4 刘芳茹
沃兴华先生在七十年代就巳出名,确实功力很深。近年来变革,巳经面目全非,如此塗鸦,实在不敢恭维,不知是受了什么***,或是急功近利,还是对当代书坛不满,总总使人费解,观其近作,如吞蚊蝇,实在难以理解。
说来也巧,前几天刚在孩子的书法老师那里看了一本沃兴华的书《米芾书法研究》,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批评沃兴华的丑书的时候,他也在书里大倒苦水,我自己对书法的研究探索如何不被世人接受,甚是苦恼,然后就更加深刻理解了米芾。看了几张之后,我真的很想笑,但不是嘲笑的意思,而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值得思考。
沃兴华是以丑书被大家所认识,但如果就此认为他只会写丑书的话,那其实就错了。沃兴华书法的传统功力还是很深厚的,他对传统法帖的临摹、学习还是下过几十年功夫的,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上图这幅《临韭花帖》可以说是神形兼备,而且还用了王铎的涨墨的墨法,更有一番趣味。
上面这幅图左边是沃兴华临作,右边是米芾的作品,大家觉得临的怎么样?
上面这两幅也是沃兴华的临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沃兴华与传统书法是真的下过功夫的,不然也不会在书法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如果只是靠着丑书,我想不一定有现在的地位。
只不过后来的沃兴华突然就把自己的书法创作之路走到现在的这样了。上图是沃兴华的创作作品。沃兴华认为书法就是形式与结构的组合、表现,这种认识大概也是源于西方美术思想吧,我们暂且不论对错。而沃兴华的这种创作就让他继续创作吧,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怜悯草书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怜悯草书书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