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咏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咏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喜欢《唐诗三百首》吗?
喜欢。唐诗三百首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之精华,无论是诗的风格、题材、表达的手法甚称一绝,或喜或悲或愁或怨,有的豪情万丈有的饮酒放歌有的忧国忧民有的清扬畅丽,无不使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是比较好清静的,恬静的陋室读些文辛聊以***,电视剧是没得着的,现在的网络文学又过于通俗读不来,于是就爱上了古诗词,每每夜静,便"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然,人生如梦,也时而会有小小的如愿之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孟郊一同狂喜一番,当然,儿时就"咏鹅"上学后就学"春晓"背涌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后来出门打工仍常忆"静夜思"。如今更是细嚼如琥珀一般的唐诗,用心品读用情感怀,甚至在网易博客还学习写点小诗,不怕您见笑,小录一首,多提意见。
七律 最美夕阳红
幽谷意芳披霓裳,松琴竹韵画风长。
绛雌五彩鸿声远,渭梦双飞雁影藏。
醉色摩云添秀句,仙姿绕水涌佳章。
烟霞岁月桑榆晚,胜似春花沐夕阳。
我非常喜欢《唐诗三百首》。尤其喜欢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那首《登岳阳楼》的诗句,闲余之时我便在心里默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吳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杜甫说明自己对洞庭湖向往已经很久,“今上岳阳楼”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诗人登楼之初的那种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战国时吴地在洞庭湖的东边,楚地大部分在洞庭湖的南面,洞庭湖汪洋万顷,仿佛在东方的吴和南方的楚之间划开了一道大的裂口,八百里洞庭碧浪摇空,日月星辰出没其中,仿佛天地也白夜浮动在她的洪波之上。十个字就把洞庭湖的壮伟开阔异常生动地写出来了。“坼”字,“浮”字,精准有力,把洞庭湖的气势充分表达出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登楼观赏湖景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无一字”指同亲戚朋友音信全无“有孤舟”指自己长年漂泊,惟有小船相依为命。远离家乡,隔绝亲友,成年栖身在小船之上,漂流在江湖之间。现在登上岳阳楼,眼前的湖景是这样空阔浩荡、壮丽多姿,想到自己的身世却是如此落寞。相形之下,更加深了自己的孤独漂零的感觉。最初登楼的喜悦兴奋之感,很快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深沉的感叹。客观景物的广阔同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形成尖锐的矛盾,诗人开始的兴奋与后来的沉痛也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在诗里。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前一句的意思是:在关山的北面正发生激烈的战争。后一句的意思是:凭靠着岳阳楼的栏杆上不住热泪横流。据记载,杜甫登岳阳楼的这一年,吐蕃从西北进攻唐王朝,唐朝派郭子仪等人率大兵进行抵御。“安史之乱”的内忧刚刚过去,外患接着产生,杜甫因此而引起对于时局的深重忧念。“戎马关山北”从个人的不幸扩展到时代的灾难,诗的境界又为之一跃,出人意表,引人深思。有此一句,诗人的胸襟怀抱才同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相称。杜甫的伟大也由此而充分显示出来,结尾一句用“凭轩”二字照应登楼,“涕泗流”既是为个人的坎坷漂泊而流泪,也是因伤忧国而痛哭,慷慨苍凉,内含深厚,我仿佛看到衰老的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着洞庭湖的浩淼烟波而眼泪纵横的生动形象。
在杜甫这首《登岳阳楼》诗里,诗人的感情,始则以喜,继而以忧,始而忧己,继而忧国,一直到慷慨淋漓,涕泪滂沱,表现出复杂的状态,急剧的变化。诗句也就随着感情的变化而顿挫跌宕,波澜起伏,震撼人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咏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咏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