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记不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记不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感慨行书之不易,请多多指教?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行书?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从题主发的照片来看,有一定的书***底基础,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但是应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古帖,也就是临习古人的书法。今人的书法根基一定要学习古人,古人已经把书法的书写技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果题主喜欢行书,建议从古帖入手,学习赵孟頫行书《赤壁赋》《洛神赋》等,他的字帖比较多,我个人也比较喜欢。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圣教序》,米芾的行草书《蜀素帖》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书法的法和遵循的规律,特别是书法笔法的运转规律,千古不易。行书、楷书、包括草书,也是不变的,永恒的。书法的变,是指在书法法和书法遵循规律基础上的变,这个变,千变万变不离其中。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你笔法用“撇点和捺点“的比例数高于“左垂露和右垂露的比例数,并远大于此比比例数,所以说你的行书写的很好很棒。但个别笔法的练习,还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与古碑帖对话,才有古代书法的风格。
谢谢您的邀请!
首先我不是专业书家,更谈不上老师,我只是以网友相互交流学书心得而已。
我看了你发的三幅行书作品,总的感觉你具有较好书法基础,有些字写得挺好。但是,从通篇看,行书的气韵不够流畅,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缺少顾盼照应,章法,用笔,用墨都还有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单字,还需下功夫临习,使之娴熟自然,轻重大小参差,使转灵动圆润。从作品中透出的信息看,似临过王羲之和赵孟頫帖,但来路不够清晰,有待于丰富作品的笔法,提高“技术含量”。
建议:首先从学楷入手。纵观你的三幅作品,单字的质量比较单薄,重心不稳。这就是没学会站稳脚跟,急着想走的缘故。对此你不妨用中楷笔临钟繇和二王的小楷。启功说过楷书要当成行书写,行书要当成楷书写。在临帖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会促成楷书向行书的过渡和转换。先学楷书能为下一步临行书提供拐杖,使之行的稳,走的正。
其次临习要专一。临帖不能太杂,尤其是初学者,你可选一两种自己心仪的“对象”,重点去临习,耐下性子,专注与此,切不可见异思迁。
只要坚持不懈的临习!临习!再临习!胜利就会向你招手!
从你展示的作品来看,确实下了功夫去写,不过书法实际上没什么巧门,简单的说就是用笔,结构,与章法!
从你的作品看,很明显用笔的基本笔法还没准确掌握,大部分字尖入笔,偏锋较多,横画稍好点,竖画如“平”,“归”,“锦”,“中”等都不果断,弯弯曲曲,缺乏力度,然后就是收不住笔,如“行”,“事”,“值”等。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笔画就会厚重有力度!
字的结构也要注意,最好学习一下,王羲之或赵孟頫的字,端正一下字的结体,现在作品里字的造型缺乏艺术性!
章法则是字的大小太均匀一致,没有扶老携幼的感觉,如把字在罗列,虽然有些映带勾连,但是太勉强,实际上行书,与草书即使不连笔,用笔的连续性也能体现!映带连笔处更要细致,否则就是燥气,没有力度与血气!
落款,第一幅落款太靠下,有脱节的感觉,第二幅落款可以直接另起一行,第三幅落款第二行可以适当加字并上提位置!盖印需用书画印泥,你用会计印水是不行的,落款,盖印在书法里的作用很大,切勿小看!
整体来说,第二张作品写的好一些,书法需要学习得法,用心研究,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祝你成功!
赵孟頫行书
写得很好了!
感慨到行书不易,说明你自己要求很高,书法写到如此程度还能意识到不足,非常好!书法真的需要这种不断地自问,自审,自责!才能不断地进步!
艺术感觉非常地好,笔划的基本功也很出色!说道不足之处还是有的,比如横划如果能处理得再陡些,你的书法将更具动感!再有一个毛病就是笔划比较纤细,笔力不够强!
多练,多悟吧!
我学习过楷书、行书,但是只要不在米字格里写,我的字就显得很杂乱,该怎样提高呢?
这个时间,你就得学习看自己将要写的字最高的一笔的位置了,不行的话,先印着看看你要写的字在米字格里的正中,是在米字格什么位置起笔收笔,说实话这就好像又回到书法的原点,这个时间的体味练习,你的书法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谢谢邀请
初练书法的人,由于集中精力把功夫下在笔画书写和文字的间架结构上,所以往往忽略的章法。而章法是学习书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章法是评价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再好的运笔功夫,再深的文字功底,都需要一个好的章法来表达,如果文字排列的不整齐,不美观,直接破坏作品的整体感觉。所以,在我们练习书法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章法的练习。
所谓章法,讲究的就是文字的排列与布局。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必须有首有尾有正文。当你要出作品时,先不要急于动笔,面对整张画纸或者画布,亦或是扇面和板面之类的材料,首先要在脑子里有个清晰的构图,做到没写之前已经成竹在胸了。一般常见的书法作品有“中堂”、“横幅”、‘’条幅‘’和“扇面”,还有一些不需要装裱的硬笔书法和抄写***的小楷作品等一般直接使用书帖用纸。动笔之前必须考虑好文字的布局和构图。譬如,引首语写在哪,正文写在哪,落款写在哪,印章盖在哪,怎么排列最美观等。
章法的训练,也是功夫。日常练习写字时就必须认真对待,不仅认真写好每个笔划每个文字,还必须注意文字间横行和竖列是否排列整齐,尤其是楷书和行楷书体,横行和竖列都必须整齐划一。初学者尽量选择带方格或者有线条的纸张,如果是白纸,可以用红色笔划上方格或竖线,如果必须是白纸作品,那么建议你用调色刀或者茶刀之类的或者是用过的已经没有颜色的废笔芯,在白纸上划上不带颜色的暗格,这样就可以达到排列整齐的目的了。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训练,久而久之,功到自然成了。
关于章法训练,除了写字时训练之外,就是多看优秀作品了,尤其是名家的作品。一般草书、行草都不考虑横行的排列,因为字体的大小变化太多,而且字与字之间有连带和牵引,但大多都考虑竖列要有规则,必须讲究美观得体,长短有序,错落有致。而狂草有时候连竖列都可以不考虑,因为狂草书法的[_a***_]就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跟着感觉走,但这种感觉必须是见仁见智见真见美的,这不是初学者的课题了。
章法,是书法和美学的完美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多看多练是必须,看多了自然就明白的多,甚至可以任性发挥,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章法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记不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记不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