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根模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根模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所有字体中楷书最后才出现,为什么有人本末倒置地鼓吹“楷书是所有书法的根”?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草书,我已经写过好几次回答了,或者在回答中有时也会提到所谓“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个问题。
如果是广义的“楷书”,这个大家都知道,包括所有优秀的书法经典,也不论什么真草隶篆,都是“楷书”,也叫“法楷”。
但是,我们所谓的楷书,具体来说就是欧颜柳赵他们的楷书。这是明代以后才确定的书法样板。
而我们所谓的“欧颜柳”这三大唐楷,在唐代,也没有“楷书”这个词。
为什么欧颜柳赵的楷书叫楷书,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没有列入“四大楷书”之中?
这不是因为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不是楷书,也不是“四大楷书”之一,而是,楷书这个概念,是适应明清时代的科举书法,提出的科举答卷字体的规范字体。
在王羲之、王献之以至于到唐代,楷书仍然被叫做“隶书”或者草隶。
在明清以前,并没有严格的科举字体要求。
除了科举规范用字体,日常生活,爱用什么字体写字,官方没有任何限制。
例如,明清时代,家家户户有对联中堂,你愿意用什么字体写这些书法,都没有毛病。
楷书在其它书体后,为何说楷书是基础?
从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顺序,楷书是最后的一种法度严谨的书体形式。
它的形成,东汉魏晋时期的楷则,还是一种比较活泼生动形象的景观而出现,特别是在北魏的楷字,姿态千变万化,没有规范的书写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每一个书者具有得情性才情其中。
显得自然又有多姿的样子,特别是到了魏晋钟王宣师表与黄庭经,非常神韵逸致。
到了唐朝变味了,科举制度的实行,儒家独尊封建社会文化思想大一统。有了书法楷则的统一化,楷则成了正统。把楷书作为仕人的尊崇。一方面对社会的进步起着了一个进步的作用。一如秦始皇的文字统一之意义一样。但是从隋唐对于书法艺术的多样性有着羁绊作用。
感性是艺术的想象力的表现,而楷则的严谨阻碍了艺术的创造力。成了理性的书法艺术。也就是成了铁通似的方圆紧箍咒,在此期间,楷书一直到了明清崇敬楷则达到了极致。
楷书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从艺术层面,多少有了绊石。
这个从历史时期可以感知到,宋代的意之创,就是书艺形式的变化挣扎。宋米芾元代赵孟頫的回归晋,以及清代的碑体的姿态形式的追逐,皆说明对于唐代的束缚书者的楷则的叛逆。时代赋予今天艺术理解,也是有了个性化的意识觉醒,出现了众多的挣扎于艺术的边缘,远离羁绊的书之法度,创造属于自己的情性的书法艺术语言形式,这从属艺术感性才情的展示回归。
但是依然有一种左右风气,一则古法未成而远离传统,一则有古法基础而尺度纬度过之而远离汉字的我欣赏属性。都是两种极端的穿凿附会书墨赋予的艺术文化语言形式。过分之与幼稚笔法的双向出现,导致了书法界及大众的乱像丛生。具有不本分与过之沉睡古人枕的景象。
由此可见,遑论虚诞与妄自菲薄,是现在书界两大弊端。真正具有辩证的思想极少数,看待历史背景时期所赋予的使命。楷书的积极意义,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大一统的主要统治工具,为中国立命生息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楷书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这是汉字演变和发展的结果。怎么能说楷书是最后才出现的书体呢?楷书不是所有书体的根!
根据史料记载,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仓颉造字→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做为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一定要弄明白!记住: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可以学。万不可当“南郭先生”。
实际上,隶书才是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基础。而篆书又是隶书的基础。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篆书才真正是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基础。特别是隶书,她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她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篆书早已成为装饰性文字,现在好多人都不学篆书了,即便是学,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更是为了自娱自乐。
实际上,初学书法还是先从隶书入手的好,把隶书学好后,再学楷书和行书。有人说草书难学,初学者可先不要学草书。如果初学者对行书有兴趣,直接从行书学起也是可以的。初学行书,就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把这个碑帖学好了,再融入点自己的个性,成书法家就不是问题了。可能有人会说,没学走,怎么才能学会跑呢?其实,学书法没那么多清规戒律,只要自己喜欢,学哪种书体都是一样的。
我倒是主张初学书法者先学魏碑,如果大家都一股脑儿的学唐楷,那不成“千人一面”了吗?“唐楷”是工作照,“魏碑”是生活照。生活照是庄重严肃的,而生活照则是平和自然的。所以说,还是先学学平和自然的好。我认为。学魏碑之前,建议先学学汉碑,因为魏碑的好多用笔大多源自汉碑。
这个提法不知出处,肯定是错误的。但题中的说法也值得推敲。
“所有字体中楷书最后才出现”这个说法不准确
中国的书法按照古人传统分类,有四大类,即:真、草、隶、篆“,这是人们最习惯的一种说法,学书法的人都能朗朗上口,这也可能是有人说“楷书是所有书法的根”的来源之一吧。
按照书法四个大类的分类说法,顺序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和草书,楷书和草书基本是同时产生的,它两个都是由隶书经过第二次隶变转化而来,是一母双生的“双胞胎”。所以,不能说楷书是最晚的书体,如果一定要说楷和草谁更晚一些的话,草书应该是双胞胎里的弟弟或妹妹。
现代书法分类其实是分为七种的,即在上述四大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行楷和行草。如果按照这个分类,楷书和草书就成为居中的书体,更不是最晚的了。
楷书不是所有书法的根,但可以称为书法的“主枝”
如果一定要说谁是书法的根,那一定是篆书,但不能说是小篆。至于篆书再以前的甲骨文,本质上还是篆书的一种,如果非要把甲骨文说成一种书体,那就算是“根”里的“细根”吧。
由此,隶书是书法的“干”,楷书和草书应该是隶书上面的两个“主枝”,再后来出现的行楷是楷书的分枝、行草是草书的分枝。
楷书虽然不是所有书法的根,但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本
就像人们对一棵树的认识,大概应该是先看到其干和枝,所以,认识书法也应该先从其干枝入手。楷书是现在日常最广泛应用的书体,所有的官方正式文书、学校教课书、文学印刷品所用的书体均为正楷,所以,学习书法、尤其是零基础学习书法的儿童,从正楷入手既有利于他们对汉字的认识,也利于他们于书法的入门。
初学书法往往是从基本笔法和基本笔画开始的,过快或者过草都不利于学习。从上述七种基本书体中,楷书因为书写规范,笔画提按顿挫明显,基本节奏也最适合初学者,所以,楷书可以作为初学书法的首选入门书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根模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根模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