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体楷书字体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欧体楷书字体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分辨欧、颜、柳、赵四种字体?
分辨的方法有五种:
1.从形状上分辩。
图为欧体
2.从笔法上分辨。
欧体、颜体、柳体都以方笔为主; 赵体以圆笔为主。
图为颜体
3.从线条上分辨。
欧体、柳体以直线笔画为主; 颜体、赵体以曲线笔画为主。
图为柳体
分辨颜柳欧赵四体书法需要掌握他们的主要特征,也需要全面地熟识,理解颜柳欧赵的主要特点!比如颜的圆勁,柳的刚韧,欧的毓秀,险绝,赵的流转,妍美!
这些认知都是需要经常观察,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了固化的认知,对于没中书体的形到主要特点都走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自己亲自的尝试,必须亲自的临摹,还需要你的临摹达到一定高的水准之后,你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书体,你才能轻松分辨。
这个过程是不轻松的,需要努力,需要悟!
颜体和柳体主要是正书流传,端庄大气,外形一个丰满点,一个骨感点,一个有扩张感,另一个内收,其实结构倒是差不多;赵体笔法比较潇洒漂亮,行草正篆皆有作品,传世作品比较多,风格多样;欧体笔划注重提顿,字体很是清秀。
很好辨别的啊,一眼就看出来了。
至于勉强要说说理论根据,则愚以为颜体除《多宝塔》这种早期作品,《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很明显笔法无一不是来自篆书。
柳公权亦然,但他与颜的区别是特别注重点画的“骨”,所以有“颜筋柳骨”之说。他的结体,不如颜整齐,有些支离,也不像颜那样内松外紧显胖,而是显瘦,结体紧,骨头在外摆着。总之,柳字在四大家中是比较独特的。
欧体的笔法明显来自隶书,与颜柳相比,用笔侧锋较多,尤其竖弯钩的收笔,很像隶书。
赵字是回归传统,再续二王余脉,与颜柳欧相比,为秀丽一路,与颜真卿的壮美更是不同。
我不是专家,按我的感觉胡乱说了些,希望对题主有一点点启发。
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并称楷书四大家,如何分辨这四种字体?前面的答主似乎多是一些已成套路的泛泛而谈,我就说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吧。纯粹是个人感觉,不代表书家认可的观点。
1.颜体宝相庄严。
按年庚来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是初唐、中唐、晚唐的书法家,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家,所以这四种字体的面世次序应该是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但是我最先接触的是柳体和颜体,对欧体和赵体只是略微认得而已,所以就先从自己熟悉的字体说起。
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练过一阵书法。那时家里刚好有两本字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柳体一见钟情,对颜体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于是强制性地把颜体字帖分配给妹妹临摹,自己学了柳体。
我为什么不喜欢颜体呢?因为我不懂书法,纯粹是个人的视觉感受。颜体的辨识度很高,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种“肥头大耳”的感觉。颜体是很端正的楷书,一笔一划起承转合,运笔是很清楚的,但总体结构就是很圆润的感觉,让人想起唐朝那种丰腴的美。肥是真的肥,但是也是肥得有骨头的。或者这就是在内行的人看来,颜体水准很高的缘故吧。只不过像我这种肤浅的视觉动物,就是不大能接受肥美,所以颜体不合我的眼缘。
(颜体:多宝塔碑帖)
当然,现在我知道颜真卿在行家中的评价很高。所以为了尊重起见,我现在更愿意用宝相庄严而不是肥头大耳来形容这种丰腴的字体。
说个个人的判断经验:颜体中横竖笔画的粗细差别比较大,横笔很细,而竖、竖钩、竖弯钩等笔画,中间部分总是特别粗。总的来说,就是横笔中间细两头粗,像扁担;而竖笔是中间粗两头细,像梭子。
2.柳体风骨嶙峋。
楷书的四大字体?
一般指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即欧体、颜体、柳体、赵体。
他们分别是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称为欧体。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作的楷书,其结体方正荗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称为颜体。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创作的楷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点画爽利挺秀,结体严紧,称为柳体。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楷体称为赵体
什么样的毛笔最适合写欧体楷书?
欧体楷书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所以书写时宜用兼毫笔。兼毫笔的性能特点:兼毫弹性适中,刚柔相济,笔锋利于按提、折转等动作变化,有助于运笔幅度大的行笔表现;
二是蓄墨量和蓄墨性适中,有助于连贯性、多字数一气呵成的书写。
使用狼毫的毛笔或者是羊毫加健的毛笔最适合写欧体楷书,欧体楷书以欧阳珣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代表,字形瘦长,法度森严,其用笔有很多是来源于魏碑,欧阳珣和当时的虞世南齐名,有欧虞之称,学习欧体字的毛笔选择一定要笔锋爽利有弹性。
欧楷字体比较工整,笔划粗细不明显,方方正正。其楷书法度严谨,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笔力险峻,结合毛笔狼毫性刚,但是用纯狼毫的性刚,初学者应当选择狼羊兼毫的毛笔以做尝试,在根据自己的书写习惯来做修改,先建议七狼三羊的兼毫毛笔
《书史》上有哪些楷书流派?你对当今大众流行的“欧楷”怎么看?
书史上有哪些楷书流派?
书法史上的楷书,古代以小楷为主。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是最主要的流派。
钟繇一脉的书风,质朴古雅,他的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隶变的开端,影响了整个的书法发展史。王羲之的楷书,代表着妍丽书风。作为钟繇的继承者,开创出别于钟繇尚带隶意的书风,史上称为“新法”。王献之由于受李世民打压,他的小楷作品,留传下来的仅有玉版《洛神赋》十三行。他的影响力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的楷书,是在承袭了钟王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楷书在唐代,达到了鼎盛。产生了众多的楷书名家。这也和唐代强盛的国力密切相关。碑铭作为记载功绩的方式,碑版楷书也应运而生。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每一块碑铭,都是他们的书法风格代表。
楷书的另一个著名流派,就是元代的赵孟頫。他的楷书,与唐代碑版楷书不同的是,日常书写的翰牍书。这种楷书应用广泛,书写随情。古语说:“尺牍叙情,碑版述事”。碑版楷书,就好比《诗经》中的“颂”,翰牍书则如《诗经》中的“风”。
晚清时期碑学兴起,魏碑风格的书法风靡一时,也算是一种楷书流派。
欧阳询的楷书在当今作为一个主要流派,这和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二人的推行分不开。二人作为欧阳询楷书风格的学习者,坚定不移的高举传统书法大旗,在千疮百孔的当今书法界,攘臂而呼,天下响应。这是大众对传统书法的渴望。这不是给他们唱颂歌,他们的书法距离古代圣贤还很远。书法是中国文字的根,不是以艺术之名来肆意践踏的糞土。田氏兄弟规规矩矩的写字,赢得大众的心,跟随他们一起学习古代经典,是大众的自然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体楷书字体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体楷书字体大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