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颜体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颜体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从颜楷过渡到行草?哪个字帖比较好?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从颜楷过渡到行草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妥!试问:楷书和行草有直接关系吗?楷书与行草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何来过渡?!楷书的用笔和结体与行书是完全不一样的,怎么过渡啊?
若学行书,就要撇开楷书,专心致志的从零开始学行书。记住,楷书不是一切书体的基础。楷书就是楷书。
学行书,建议题主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入手。至于为什么要从《圣教序》入手,前天我已回答过网友,如果题主感兴趣的话,请到我的个人主页《问答》中查找并浏览。
学书法,应以碑为上,帖为下。关于有网友提出的碑不如帖好学的问题,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学碑,要“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个一定要记牢。
其实,学颜真卿楷书也是很好的,既然题主已经下了几年功夫,而且临摹的也有几分形似和神韵,不如一直学下去的好,我的意见是,把颜楷临摹到七分像时,再加上三分自己的东西,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了。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那你就是书法家啦!卢中南和田英章、田蕴章都是学欧阳询楷书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不都成当代书坛上的“欧楷”精英了!
学书贵在专。古人不也说过“术业有专攻”的话吗。当然,我倒不是反对题主学行书,我的意思是,先把颜楷学精悟透,之后再转学行书。这不矛盾。
如果题主喜欢王羲之行书《兰亭序》,亦可学之。如果题主喜欢颜真卿 行书《祭侄文稿》,也是可以学的。还有就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亦可学。
你好。你的颜字没有写死,而且入帖还很浅,所以不存在出帖的问题,至于你说的如何过渡到行草,选何种行书字帖。我的观点是,首先你自己要对书法水平有一个理性的分析,然后再考虑如何走下去。
一、颜体要真正入帖,达到每一笔、每一字都要合法,你还须下苦功夫。如果真正把颜体写死了,倒是好事,对行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果你感觉颜体很难进步了,想选择行书穿插临习,也可以,但我以为,楷书还是要坚持下去,因为你的楷书基础还不够,而且学楷书与学行书比不矛盾,只会相互相成。
三、行书字帖,举不胜举,如何选择,应以自己喜欢为前提,有因人而异,不必都挤着学二王。当年,才智过人的米芾,虽然崇尚二王,但他学书就是从颜字入手,包括宋苏轼、黄庭坚都对颜字下过很深功夫。米芾学颜,开自己书风,还极力批评颜字平淡无味,俗透了。可见,书法之路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选择适合自己学书之路就是正确的。以我之见,你具有颜体基础,笔力不弱,笔势开张,不妨选米芾的行书入门,一方面适合你的笔性,另一方面也可汲取米芾八面出锋的灵动,也为你的颜体丰富笔法。谢谢。
但凡练自书告身,就知道用锋了,自书告身更容易体会到提按用锋,颜体别的碑不会这样,别的碑一般人习惯把笔压的死死的,到自书告身这里,为了追求行意,人会不自觉的把笔提起来,用尖尖去写字,当你临原大时,如果用尖尖去写字,你就知道颜体行书怎么来的了,根本在于用锋,不在于书体。
去掉格子,去掉束缚
建议先学二王,再写回颜真卿《争座位帖》。颜体楷书是真正的唐法,强调起收转折的动作准确到位规范,加上勾画捺画的符号化写法,因此在书写节奏上与行草书稍有不合。行书与楷书的区别在于行草流利而楷书严整,也就是说在节奏上有很明显的不同。把握好这个不同,别的就比较容易解决。
颜体书法,应该怎样写?
我说一些实际的经验吧,因为我有一段时间专门练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这本字帖也被许多人称为楷书入门的优先范本。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更是指出,练习多宝塔能写大字。
颜体楷书特征比较明显的地方,一个是点,一个是横划结尾,一个是竖画开头以及结束,再有一个就是平捺的捺角。下面我具体说一下写法。
颜真卿楷书的点外部轮廓是不规则多边形,竖画的起笔跟点画形态一样,因此放在一起说一下。
想要写出这个形态,有两种方法,其一:逆锋起笔,把笔提起来往右上行笔,写出一个跟帖上一样的棱面,然后像右下折笔,再写出一个棱面,然后顿笔,往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完成。这种写法对笔毫要求不高,什么笔都可以。
其二:直接横起笔,然后顺时针一扭就可以了。这种写法必须用硬毫笔,否则出不来效果。
再说横画结尾,也是两种写法,一个是向上提笔,然后顿笔,最后回锋收笔,写出那个大疙瘩,一个是到了要写疙瘩的时候,把笔杆倒向笔画相反的方向,用力推一下,挤出那个大疙瘩,然后收笔即可。
颜体楷书竖笔跟捺角有时候缺一块,特别长捺,最后跟高跟鞋一样,这个怎么写呢?先说竖,写到要缺一块的地方,把笔提起来,或者把笔偏过来,左半边不写了,只写右半边,捺角其实也一样,到了最粗的地方,把笔提起来,下面不写了,顺着上边的边线出一个角。
颜体,是颜真卿创造的楷书体,与欧阳询(欧体)、柳公权(刘体)、赵孟頫(赵体)史称楷书四大家,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颜体,因字体端庄雄伟,加之他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为世人敬仰,故学颜体千百年来盛行不衰。要学好颜体,我以为,首先,选帖很重要。颜字流传下来很多,几乎一帖一个面貌。例如,《多宝塔》为其早年作品,点画棱角分明,结体严谨,横平竖直,外廓饱满,犹如英俊潇洒的小伙,有的年轻人就非常喜欢此帖。有人则喜欢墨迹《自书告身》,苍劲老辣。我结合自己的学颜经验,初学颜体选《颜勤礼碑》为宜。此碑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是颜体风格成熟期作品,其次,掌握颜体点画特点,横、撇画细,竖、捺画粗,逆锋起笔,蚕头燕尾,收笔力足,然后提笔收锋,结体外廓宽绰、饱满,内宫严密、匀整。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多加练习,就能打好颜体基础。第三,汲取其它颜体之精华,穿插临写墨迹《自书告身》、《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以及《祭姪文稿》,拓宽笔路。这种方法坚持练数年,定能把颜体写好。
書颜楷,首先在布局上要注意占格,每格可大体用近边密,而中较疏的概念来指导实际书写。其次,在笔画书写上要把横画写得细瘦,点、竖丶撒、捺写得壮实(注意不能写得太肥,所谓真颜不肥)这种写法实质是篆柰笔法并用壮画用篆,细画用柰,而捺笔书写更足两种笔法揉合用之,捺之首尾便是蚕头与磔尾的柰法。颜的行书也要以厚重为主调,注意结字向背,行草相间,連断相应。可先写争坐位,有心得后,再写祭姪文稿。
颜体书法,是后人对颜真卿书法的专有称谓,一般专指楷书,有“颜筋柳骨”的评价,指颜体楷书是以筋力为胜。
颜真卿著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他的书法实践的理论基础。
颜真卿所处的年代仍处于大唐盛世,虽有安史之乱即李希烈等叛军作乱,仍有盛世气象。颜真卿参与平叛并最终殁于李希烈之手,铁骨铮铮,慷慨赴死。
写颜体楷书,不可不知以上三点。
“筋”是什么?现代的解释:肌肉的俗称,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说文解字解释为:筋,肉之力也。考工记: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筋”是人体用来发生力量的部位,是蕴藏力量并展示力量的。知道这点,才知道颜体字的“筋”如何理解。
颜体楷书是颜真卿人格和时代精神的表达,知道颜真卿的为人和所处时代的特色,便于理解颜体楷书的结体宽博大气、线条凝重浑厚的原因。
从颜真卿的书法理论可知他对书法的理解和追求:文章以师生问答的方式,把关于学书之要领,运笔之方法、要求、过程,古今之异同、本人之心得融会贯通。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全方位解读运笔的"平、直、均、密、锋、力、转、决、补、损、巧"十二法。又全面总结了古人成功的秘诀:“妙在执笔 ,令得圆转, 勿使拘挛;其次在识称笔法 ,谓口传授之诀,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在也;其次在于布置 ,不慢不越,巧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 纵舍掣夺,咸有规矩。”
以上是写颜字的准备。
学习颜体书法很重要的是研究颜体书法的作者:颜真卿的背景,了解其的经历,进而了解颜体书法作品的整体风茂,把握主格调,再练习笔法,这样很快就可以进入状态。颜体整体上讲用笔沉着,速度不宜太快;字法横比较细,竖比较粗,勾画多为鹅头勾,每个字主笔突出,笔力雄健老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颜体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颜体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