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超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超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笔画粗细变化很大,是作者随心所欲变化,还是有固定的规律?
行书是各种书体中书家最喜欢的一种书体,因为行书相对容易来表现书家的性格和情绪。行书书写的时候速度相对比较快,因此那些粗细变化的线条更多地是随性所做,但是在这种随性的状态下也有书家的匠心所在,是有意与无意之间的一种安排,并非是有固定的模式或者规律。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书家是最喜欢行书的,创造了“尚意”的书风。苏轼就提出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意思就是不要刻意安排的书法才是好书法。而著名的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也提出了“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说法,米芾作书的时候崇尚天真自然,任意恣性,厌恶刻意作为。
但是,书法创作的时候的这种随心所欲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础是需要有深厚的书***底,抛开这一点谈所谓的随心所欲的变化那就是耍流氓。米芾就曾经说过:“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那么这里的“贮”是什么?就是书法的经验,靠的是长时间的书法学习的累积。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法创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你的学养不够,而只顾随意落笔,结果不是刻意做作,就是狂怪野俗。
明以后的书法,因为中堂、条幅类的大尺寸作品多了起来,因此在章法上书法线条的粗细变化加大了对比,这样更加具有装饰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铎,特别是他的涨墨法作书。刚蘸完墨的笔写出来的字多比较粗,然后有洇水性,形成一小片墨痕。再往后写则慢慢的线条越来越细,也比较干了。等到下一次再蘸墨后,有重新形成一组这种粗细变化。
这中间并没有刻意的固定套路,必须写几个字蘸一次摹,或者什么字应该粗什么字应该细,这些没有固定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些小规律,例如一些词组最好是一次写完,如“明月”二字,最好是一笔写完,或者一句诗写完,然后再去蘸墨。不然给欣赏者的感觉像是一句话说到一半而戛然而止,甚是别扭。
现代书家的刻意而为,徒增笑柄
但是,现在的某些书家却刻意安排这种粗细变化。我在头条也经常看到某些自我标注的是某某著名书法家的人物,这些人写的行书作品倒也是有几分功力,但更多的是这种可以安排下的表现。故意把行书写成几个字组粗一点,几个字组细一点的用笔,整幅看起来颇为可笑。然而自己和不自知,自以为高明的不行,还到处卖作品,真是可笑。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题主所说的“行书笔画粗细变化很大”,即书法线条的变化。书法是以线条组成的汉字及其形质的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线条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行书笔画的粗细变化,提按造成的,提则笔画偏细,按则笔画偏粗。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粗细变化丰富,这幅作品就比较耐看。
行书笔画粗细变化既有一定之规律,又有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或称为其书法欣赏意识的发挥。
以这幅局部《兰亭序》为例。其用笔轻重,形成了笔画的粗细。我们可以看到最基本的规律是对比:即一笔画中有粗细,一字中有粗细,这就形成书法的变化美。如果线条都一样,粗细不分,那就成什么了?
再看《兰亭序》中的“之”字,可谓变化无穷,同一笔画同一线条,却表现出不同的粗细。这既是王羲之当时创作为避免重复所需,也是书法中追求变化美所需。
但万变不离其宗,书法笔画粗细变化规律应先在楷书练习基础上领会,然后在长期书法学习中掌握,最后在自身创作中发挥。
书法,书法!书法不是没有法度的,从古到今,无论是哪位书家字体,不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篆书、隶书,它们的章法和书写结构都是有规律的,该提笔的时候就不能拖笔,该顿挫的时候就不得提笔行走,随心所欲也讲究不越雷池,特别是在写行草书时粗细变化、留白、牵丝确实非常重要,写字就是写“心“,所以说书法还是有法可循的!书法,它是一个黑白分明的美丽世界,让人书写"心"声,乃我们书法爱好者人生之一大快事也……!!个人拙见,望亲们不吝赐教!🙏🙏🙏己亥桃月尙旾於武汉
行书笔划的粗细变化反映书者的控笔能力的高低,变化越大越精美,说明你的控笔的能力就越强。
时常看到一些写毛笔字的人,书写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潇洒超脱,叫好的人很多,提出质疑的人也存在,这就可能是提按出现问题了,也就是所谓把软笔书法写成了硬笔书法了。提按不过关,粗细变化不明显,确实很流畅,很潇洒,可是,失去了毛笔的属性书法还是软笔书法吗?
在书法的行进过程中时常会提到节奏两个字,节奏其实就是快慢结合,产生一种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让人感觉到音乐,舞蹈的美感!书法提倡节奏不仅仅是美感那么简单,她还有更高深的笔法理念存在,那就是提按顿挫!什么地方需要顿?什么地方需要流畅?需要每个书法人深思!
我一直提倡书法需要速度,即使是楷书都需要速度,至于行书与草书更是如此,在高速行进中的顿挫就像赛车的急切变向,漂移一样,需要你有高超的控笔技巧,也最能显示书者的书写能力。
很多人说书法没有高低,没有标准!真是无知,无能的话。按照提按的粗细变化,笔力强弱分析去评价书法,是可以评判出高低深浅的。
谢谢邀请
一件优秀的行书、草书作品,一定是讲究斜正、粗细、浓淡对比的,即使在一个字之中,也会有疏密、抑扬的处理,这是他规律的地方
然而,即使是同一个书法家书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心情中,以及不同的语境之中,对同一个笔画的处理,轻重粗细也会千差万别,这就是其"不规律"的地方
于"不规律"中见规律,最终诠释出书法的美感,这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努力方向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关注留言,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笔画粗细不一致的叫什么字体?
笔画粗细不一致的字体一般是行书字体和行草和草书字体,另外主要的是宋体,行书行草书和草书为了体现章法,笔画有粗有细,字形有大有小。宋体的笔画是横划细竖划粗,包托有些美术字也是粗细不一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超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超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