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根字体设计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根字体设计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的古意怎么体现?
一,“古”的涵义。书法的“古意”到底指什么呢?是指高古、奇古、古雅、古朴等,是草书所散发出来的韵味,而不是指时间的远近;也不是说写章草就古,因为相对章草,张芝创新的草书,称“今草八。二,“古”是草书重要的审美元素。我们说古代张芝、旭素、山谷、觉斯的草书很高古,而同样,近现代的于右任、林散之、毛泽东、郭沫若的草书也很高古,所以,高古是草书(书法)审美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与它相对的就是浅薄、粗俗。三,书法高古的成因。高古,它是接近生命的一个原始状态;是接近我们内心的一个真实的情感的波动和流露;是承载一个社会的生活原貌和创作环景的写照,那么这种原始的东西,内心最真的东西,都是最能打动人的。比如我们看远古的金文,在斑斑驳驳的青铜器上面看到这种原始的文字,它就承载着当时的一个社会状态、一个经济情况,一个文化氛围,以及创作者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感。所以说,书者散也;书者,如也。草书也如此,不管哪个时代的草书大家,他的作品,都负载着当时社会和创作环境,体现出创作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看***主席的大草,除了欣赏到笔法非常丰富,书写的技巧非常到位之外,无一不为它的汹涌澎湃,磅礴大气,铮铮铁骨,勃勃生机,苍茫辽阔,凛凛霸气,气吞山河所震撼,所激动!,这也就是高谷之美。四,高古的获得。一是要在笔法上刻苦磨练,这个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是精神层面的支撑,如果如孙过庭所云“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则不可能古;二是要对生活保持一种童心,保持一种热爱,保持一种无碍的心理状态,似弘一的字,就是出家人的字;三是我们要修身养性,培育我们完美的人格;四要多读书,养浩然之气,那么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够感动人,成为富有生命力的一个艺术作品!
草书要有古意。注意在于两点。第一笔法,主要用古法来写,所谓古法就是与“一拓直下”相区别的一种笔法,注重线质的中间,提笔顶纸,或逆笔顶纸,要有生涩之感,行笔缓慢也称为篆籀笔法,这就是古法。第二字法,结体以古隶为主,像章草之类,笔画多波磔,写出来古意自然盎然。
几天前我回答了一个问题:今天的书法家们有没有可能超越古人?这个问题恐怕十之八九的人都会认为今人不可能超越古人,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在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书法家!
按理说今天无论是学习书法的碑帖资料还是书法学习的工具,也就是文房四宝,还是书法学习平台、学习环境等等客观条件都远远超越古人,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今天的书法不如古人呢?原因恐怕就在于书法的“古意”二字!
中国书法向来有尚古传统,所谓“书归晋唐”、“书宗晋唐”、“汉唐遗韵”、“二王之风”都是这个意思。
我们来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草书如何体现出古意?我根据自己多年草书书法创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我们通常说的古意主要体现在篆体,隶书,楷书及行书,唯独草书并不能刻意用古意来约束。草书本身是对汉字的高度简化,应属于前卫的艺术形式,尽管草书出现较早。我们看看最早的两位草书书圣,癫张醉素,他们的书法艺术被公认至今无人超越,但仔细欣赏就会发现,两位书圣其实非常“现代化”,特别是怀素,行笔圆润干净,线条变化并不大,点画飞动之间,天马行空,气象万千,如果不是因为大量的题跋、印章,以及浓浓的历史沉淀的颜色变化,把怀素《自叙帖》拿给普通人看看,他未必会看得出这是古人作品,有的人甚至会觉得这是硬笔书法作品。
除了怀素张旭之外,还有黄庭坚,王铎,徐渭等等草书家,这些人的作品却呈现出与两位草圣完全不同的书法风格,或青烟古寺,或怪石嶙峋,或古猿撼树,或空旷死寂,我觉得这就是写出了古意。
我们今天的人写草书如果想要写出古意,我觉得应该注意五个方面:
第二,选择有古意风格的书法家作品来临摹,比如王铎的草书书法,就非常值得研究学习。
第三,是我自己的一点经验,那就是顶端执笔,让毛笔不能完全受到书家控制,这样写出来的字自带古意。
第四,虽然说是草书,行笔速度不宜太快,适当增加方笔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根字体设计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根字体设计草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