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行书书法教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行书书法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写好画字行书?
关于如何写好“画”字行书,要注意三点:一是掌握常规简体画字行书书写。二是书法上多用繁体,因此把繁体的行书写法掌握当作重点;三是注意与写法比较相似的“书”、“昼”、“尽”等字的区别。
这个字在明代就出现了与现行简化字相同的写法,如下图《明 · 唐寅 · 自书词》,这个字处理得很有技巧,将行书中很难写的下半包围,简化成两点和一横,这是处理技巧,就是我们学书法要掌握的重点。
再看《明 · 陈道复 · 致研山老弟》中的写法,***用了相同的处理技巧,这样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下图:
先弄明白造字来源:繁体的“画”是会意兼指事,金文中上面是“聿”( 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因此本义:划分,划分界线。所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简化字已经看不出这层含义了。
1、明 · 董其昌 · 自题临古
关于题主提出的“如何写好画字行书”这个问题,我来作答如下:
看到题主提出的如何写好行书“画”字,我就想起了我曾写过的“江山如画”四个字,不过,我写的“江山如画”用的是隶书而不是行书。
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从《书法大字典》和相关资料中搜集到了行书“画”字的不同风格的写法,现展示给题主和各位网友,不知道大家喜欢不?
上图为行书画字的多种风格的写法。有王羲之写的,有欧阳询写的,有王铎等书家写的。供参考吧!
上图中的行书画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亦供题主参考。
上图中的八个行书“画”,书写风格也是不同的。其中郑板桥写的“画”字,更是滑稽,其他书家写的也很有情趣。特别是颜真卿写的画字,更是老道,高雅,有韵味!
对于米老怪米芾,我们确实不得不佩服,光一个“画”字就写出了多种变化,且一个与一个妖娆,不信你看:
作为“宋四家”的“带头大哥”,苏轼苏东坡的“画”字同样写的变化丰富:
与赵孟頫同时代的鲜于枢,一个“画”字写出了他何以能与赵孟頫并成一时瑜亮:
明末清初的王铎是狂放的,一度连怀素、张旭也不放在眼中,但他的“画”字,相比鲜于枢,似乎少了秋风烈马的韵味,反而多了“画字”“描字”的感觉:
徐渭的一生是个悲剧,但他又是一位天才,他的“画”字之奔放,无论如何不会与自砸睾丸的疯子联系在一起:
最后,以书圣王羲之的草书来收尾吧:
如何写好【画】字,别小看一个字所包括的书法技法与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艺术美的“画”字,我们看那些古今经典书法家写的“画”字可以说字字不同又字字精彩。
写好一个字可能会融汇一位书法家数十年甚至一生的修为。因为那些经典的字都会书法家一生修为的结晶。这里面既有书法家对经典技法系统的临摹学习和传承 也有书法家自身对艺术和生命宇宙的思考领悟所得来的美的理念的表达。
从这个意义来说,写好一个字有技法问题也有文化素养问题。只有技法写不出神韵,只有文化虽然能够可观但始终又缺少书法的经典之法度传承所以二者皆不可偏废。
写好“画”字,我们看这些经典范字,有均衡美,有变化美,也有空间的虚实对比美,更丰富的是点画线条的形质美和态势美。
从这些范字可以看出,不同素养的书法家,所表现出的气韵和神***是不同,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想见,不同的欣赏者可能对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人们都不能忽略,没在真善,没在和谐美在有韵,我们的书法能够有善有和谐有气韵自然能够写好一个字。写好这个“画”字。
行书书法作品创作,怎样安排章法?有什么规律?
行书创作,最重要的是书写流畅即人们所赞美的行云流水之势,其次章法布局一定要错落有致,大小穿插,如果水平够一定了,侧锋中锋同时运笔,效果出奇的好!这是夲人的行书作品,敬请赏析
在书法中有句话:点画是音符,章法是乐章。一件章法出色的作品就如同一曲交响乐,让人陶醉。
章法的基本原则是协调、自然。但章法的和谐统一,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来体现。
制造矛盾和冲突的手法很多,比如疏密、大小、枯湿、浓淡等等,下面我们结合一件作品来具体说说其章法的设计。
这是全国第十一届国展的一件获奖作品,字数较多,作品尺寸较大,章法处理难度较大。
首先,作品内容是《人间词话》的4段话,作者在每一段后以“人间词话某某”分开,因其位置高低不同,作品很自然地形成了长短、宽窄不同的四部分,整件作品不因字数多而局促。
其次,每一行并不是一条直线平铺直下,而是左右摇曳,蜿蜒而下,如同风中的柳条,婀娜多姿,深得名帖《平复帖》的神韵。
再次,字形大小错落,黑白块面对比强烈。书法中最忌讳字形大小一致,缺乏变化,而此作大小、黑白穿插,深得“大珠小珠落玉盘”和“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之妙。
第四,书写时疾时徐,节奏变化大。作品中,书写舒缓时如作楷书,写到畅快处,又变成草书的节奏,其变化显然从《祭侄文稿》中得益不少。
最后,是墨色丰富,丰润处如玉珠,苍涩处如枯藤。初学者写字时常犯写一字蘸一次墨的毛病,这样写出的字墨色缺乏变化,仿佛印刷出来的一样。其实创作时,每蘸一次墨要将其写尽,墨色由浓到淡,这样方显自然。
关于章法,我认为只有基本原则,具体的处理手法其实沒有固定的规律,需要在创作时灵活运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行书书法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行书书法教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