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的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记的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篆原本的写法是什么样的?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因此,要说哪一个是原本的写法,秦朝李斯所书(或后代临刻)最为原本。如下图“上”字:
(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峄山刻石》)
1、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从这些版本上查阅的小篆应该说是最为原本的。
(李斯《泰山刻石》局部)
2、李斯以后,小篆衰弱千年,直到清代重新振兴,涌现了一批篆书大家,其中邓石如、吴让之二人的小篆接近李斯之作,端庄流美;
(清 · 邓石如 · 白氏草堂记)
先秦石鼓文开小篆先河,笔画厚重,粗细基本均匀,只是体势较斯篆略短。
魏晋之前小篆较为传统,整体较为舒展,笔画圆润,因此要求起笔藏锋。另外小篆转折处如钗折股,这就要求书写者善于转笔。
从魏晋之后书法的走势一般是体现在书者风格的变化上,各擅胜场。
直至唐朝的李阳冰(凝)在小篆的书写上较多的接近李斯之风,形如铁线,又称玉箸篆。
清代及以后,又出现了诸如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赵铁山~吴昌硕~罗振玉等篆书大家,亦是流派纷呈。
小篆之前中国还有哪些文字
小篆之前的中国文字还有大篆,金文,也称作金石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或弃客在石头上的,所以称作金石文。
还有就是甲骨文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或者是刻在兽骨上的。我们现在用的是倒推的方法。在小篆之后还有隶书、楷书和我们熟悉的简化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的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的小篆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