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瘦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瘦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如何?
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时期的颜真卿是一位承前启后、变古开今的书法***。颜真卿倡导新的审美趣味、开创了雄强书风,使书法从清瘦走向雄强,为书法中的盛唐气象开辟了道路,颜体楷书雄伟宽博,行书、草书也富有遒劲高古之风及篆籀之气,对后世影响深远,
颜真卿不但楷书成就巨大,他的行书也为后世推崇,其享有盛名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是颜真卿50岁时所作,《祭侄文稿》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颜真卿在书写此文时,可谓悲痛之极,哀思郁勃之情难以抑制,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此作成为千古绝调,所以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其从侄颜季明的文章草稿,确切的说是“行草书”。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时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与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起兵讨贼,后来,颜杲卿及幼子被叛军俘虏,先后被害;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访得颜季明的头骨,于是为他写文致祭,这就是颜真卿书写时悲痛之极的原因,
不过,颜真卿把悲痛之极的情感完全转化成书法的力感,用他成熟的笔墨技巧体现出来,《祭侄文稿》通篇点画形态的力感、结构的力感、布局的力感,非常饱满,使整幅作品生气勃勃,呈现出“力感美”,这是一幅释放情感的书法杰作,只是这情感悲愤有力量,和“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心畅神怡的抒情截然不同。
颜真卿《祭侄稿》书法艺术的感染力,贵在于“既有法,而又无法”的书法境界。有法,一是笔法,二是汉字结体法则,三是大自然法规:律的运用,无法,就是书法的气和韵,气韵合一,达到了情感与书法的法与多年的文化修养,品德修养,胸怀志向和自身素质锤炼后的天人合一的书法境界,可谓是登峰造极。其书法的艺术感染力穿人心,照人眼,每个字和字里行间,都是金光闪闪,特别是渴墨之处,呈现出的“麻布点“的线质,是后人可望不可极的书法贵宝。从书史上无有人超越这一书写现象。
字字泣血:书法与情感合二为一
许多学写毛笔字的人,都是从颜真卿工整的楷书字帖开始练习,但这部闻名天下的《祭侄文稿》,却是一篇饱含悲痛一气而成的文章。
唐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多郡在短短时间内纷纷瓦解,无数人流离失所。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一门忠烈,与叛军奋起反抗。那时,颜杲卿驻守常山郡,颜真卿守着平原郡,兄弟二人遥相呼应,牵制住一部分敌军力量。为了助父平叛,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常常往来两郡之间联络。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季明被叛军斩首,颜杲卿也遭安禄山残忍***,“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安史之乱中,颜氏一门有30余口被害。两年后,颜真卿有机会派人到河北找兄弟和侄子的遗骸,最后只寻得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的部分尸骨。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他写下这篇迟来的祭文。
一开始,他叙述个人的身份和侄子生前状况,文字节奏平缓,笔墨也比较清淡,转入祭文正题之后,他的字形变大、笔画变粗,用墨也开始浓了起来。
他写道,侄子从小就很出众,正期望着做个好官。可谁想安禄山起兵造反,他们兄弟极力抗敌夺回土门,急挫叛贼的威风,可是却因为贼臣拥兵不救,让常山成为孤城。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通篇作品,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四个字笔墨最重。他质问苍天:“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让你遭遇如此残害,再多的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他写到亡侄的“首榇”(放头骨的棺)在三年后才被收得归葬,短短几行里改了又改,“呜呼哀哉”,都是用草书连写。最后,他告慰亡侄“再等一个好的日子,再选择一块好的墓地埋葬你,你的灵魂如果还能知道这一切,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做客。”文字如江河一般倾泻而下。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自身的精神气质、书写时的情感、笔墨章法和文章的文意结合起来,使作品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在结构上,宽博舒朗,精神内聚。
在行气上,自然和谐。
在节奏上,有的字特大特粗,有多处涂改,虚实大小对比强烈,大量渴笔的运用,表现了他悲愤激越的心情。
颜真卿(709一785),不仅楷书成就高,行书上也具有很高造诣。有朴拙厚重,大气磅礴之感。《祭侄文稿》墨迹白麻纸本,全文共25行,234字。该帖是稿本,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是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局部。)
临帖必须读贴,读贴不只是读其外形,而且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性格,以及他的身世,经历,做这副作品时的环境和情况。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极度悲伤,痛恨之时写下的一副作品,全篇一气呵成,写到最后可以看到他几近摔笔的悲愤,一副痛到极点的作品,大气磅礴,却又让人幡然泪下,作品里提现了感情,让人仿佛看到鲁公当时的情景,整篇浑然天成,浩然正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娇柔做作,落笔之后,既成绝品。
祭侄文稿虽然说只是天下第二行书,但他表现出的气势,绝对可称天下第一!
本人喜欢启功的书法,还有和启功差不多的书法字帖推荐一下?
我和你有共同的爱好,很喜欢启功书法。
启功书法:分为两类,各有精彩。启功先生是书法大家,为人又相当谦和好求,凡夫俗子如有相求,也能得其书法作品一幅,加上他又有以书法为痴的爱好,有事无事皆以书法表情达意。所以启功不但写书法的时间多,兴趣也高,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在启功存量非常丰富的书法作品中,观感是不一样的,按照书法的源成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书法是他精心创作的作品,用一类则是随意而写成的书法。这两种书法创作成品,各有特色,意境不同,各得精彩。
启功先生专致创作的书法,笔法相当严谨,具有鲜明的帖本价值。也就是说,这些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直接拿过来就能当字帖临摹使用。这些创作而写的书法,是启功体的主要表达形式。如果要去认识欣赏启功体的真正品质,需要去观赏他的创作书法。一般来说,创作的书法结体工整,笔法守度,墨色有韵,章法规章,是学院派的气质,是学究的留迹。也代表着启功书法的最高水准。他的一些题诗书法、临摹兰亭序的书法、写序的书法等等,都是精心创作而成的书法一类。
除了专门创作书法作品,启功还有大量的随意随景而成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的严谨性虽然略低,但是艺术价值并不低,因为是随遇景致而写书法,所以自由放松的气质非常令人动心,书法不因严谨而显呆板,自由而写,放纵而书,体现出现场写书法,不拘束,有恣意的书法精神。而这种书法精神在***笔下,更显鲜活。也就是说书法成***之后,随意更是有趣。比如王羲之随意而书兰亭序,有天成之功,回头再想写一遍不加涂改的兰亭序,创作品质胜于随意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说启功大量的随意书法作品有,有一些虽然是俗质,但是有一些却是金粒,如果得遇,实足有幸。
启功书法两种形态的分类,不是要分出高低有别,而是要说明书法有各得精彩的渠道。柳公权精心创作玄秘塔碑,是精工严谨的成就。颜真卿随心而成祭侄文稿,随意成名篇。启功书法的专心创作是修炼本色,他的随意书法却是天赋有才的表达。启功书法,分为两类,各得精彩,皆为可观。
以下有我临写的作品及夏家道作品,大家多多指教。
总体来说,启功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他的书法特色主要是珠圆玉润,刚劲有力,精气神颇佳。
因为启功独特的人生经历,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了大量的古代书法珍本,所以,他直接取法于上,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
1.因为,启功也是从古人的书法当中汲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书写。那我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传统经典当中去学习呢?
比如,要练楷书的话,我们可以直接找到欧阳询的《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頫的《胆巴碑》《千字文》等来学习。
这四个人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推崇的楷书四大家,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是经典的上乘之作,学习他们肯定是没错的。
2.关于书法的另外一个方面,要出成绩的问题,这个是需要几十年的功力作为基础的,只有在吸取了诸多书法家的精髓之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就像启功一样。
3.练习书法不仅贵在坚持,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也要学会读帖,学习贴中的精华,思考书法的精髓。机械般地临摹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书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与弘扬乃是我辈之责任。
谢谢邀请。我也非常喜欢启功先生的书法,我感觉启功先生的书风同欧体字一脉相承,其笔法取自欧阳询的行楷《千字文》和钟可大的《灵飞经》,尤其是《灵飞经》,在启功先生的行楷作品中表现的比较突出。所以,如果说同启功先生书风差不多的的字帖,我推荐欧阳询的《千字文》和钟可大的《灵飞经》。
一、启功先生的书法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秀美飘逸,清丽脱俗,而且充满着禅意和净雅,是正统书法的忠实代表。他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对推动中国书法沿着正规化、规范化道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启功先生倡导写字不拘定法,怎么随意怎么写,他甚至说“只要会拿筷子就会执笔写字”,所以,他不主张那些玄幻的笔法、秘决等等。他还提倡“楷书要像行书一样写,行书要像楷书一样写”,这都是在当今浮躁的书风下的一股清流。
启功先生不否定馆阁体,他认为馆阁体不是一般人可以写出来的,需要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我对先生的这些观点十分崇拜。
二、欧阳询行楷《千字文》
欧阳询的行楷《千字文》是墨迹版字帖,非常清晰。这本帖,欧阳询用行楷字书写,字形偏瘦长,单字笔画飘逸流畅,牵丝引带明显,字与字之间不用连笔,字迹清秀优美。这些特点很有启功先生的书法特点。
三、钟可大楷书《灵飞经》
钟可大即钟绍京,他的小楷《灵飞经》舒展优美,尤其以长横为代表,撇捺外展,单字笔画连贯呼应。笔画多空中取势,顺势入笔。读这本帖让人明显感觉作者在书写时的气定神闲,不疾不速。这些特点都同启功先生的字有相通相融之处。
另外,启功先生的字还带有一些馆阁体的意味,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学习沈度的一些楷书作品,肯定对于学习启功先生的字有所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瘦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瘦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