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几种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几种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分哪几种?
楷书从出现开始就在不断完善中,其风格多样,发展到今天大体有这样四种类型:古朴型,法度型、意态型、圆熟型。
一 、古朴型
这是楷书比较原始的一种存在形态,是楷书刚刚从隶书发展出来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楷书波磔收敛,字形整齐,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称其为隶楷,就是与隶书极其相似的楷书,这种类型的楷书主要流行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书法家包括钟繇、王羲之等人,其载体大多是碑刻,这是楷书草创阶段的形态,其风格古朴、稚拙,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二 、法度型
这一类型专指唐代高度发展的楷书,在唐代楷书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名家辈出,关于楷书的理论也逐步完备,对楷书的法度要求日趋完善,形体、点画、结体的制度性要求逐步形成,书写技巧逐步细化,成为一种由各种理论和要求指导下的书体,这一时期的楷书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成为法度型楷书。
三 、意态型
这一类型的楷书出现在宋代,主要是以苏轼和黄庭坚的楷书为代表,不在点画中过分计较,讲究字体的风貌神态和整体效果为理念。在遵守规矩法度的大前提下大胆求变,不断在规矩上推陈出新,刻意追求清新自然的意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突破了唐时规矩的束缚,为楷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 、圆熟型
这一时期的楷书以赵孟頫为代表,赵孟頫学习众家之长,将唐时法度与宋时尚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一类型直接继承了王羲之书法潇洒秀逸的精神,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圆活流便的圆熟型楷书。这一类型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了楷书的发展,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得到了中国士大夫文人的认可,成为后世楷书发展的主流。
楷书字形是什么?
1、横平竖直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
2、上紧下松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
3、上开下合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
楷书字形是这个"是"字的楷书、行楷写法。第一步:观察字形,整个字来看,应该是稍微偏窄的方形,不要写成太窄或者扁形:
第二步:写上面的日字旁,这个属于前面讲过的"日字型",两个竖笔应该平行往下,但是,也可以做些小的调整,即写成倒梯形类似口字型的样子,注意分寸要适当,不然就难看了。
书法中楷书,行书,草书有什么区别,学习它们有什么意义?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楷书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美而行草书则是动态美,他们在艺术形式上各有特点,但又有内在进你的联系。
楷书成熟于魏晋鼎盛于唐代,而行草书也在楷书之前就在隶书的隶书的基础上初见端倪,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了古文字发现时期到了魏晋时代经过钟繇、王羲之这些书法大家的总结创新,使得楷书和行草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诞生的。应当说这三种书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走到今天的,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书体,仍然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这充分说明这三种书体承载着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而且在每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晋韵、唐法、宋意、明态,三种书体都都对历史做出了不同的哲学解释。
从艺术的品鉴上说,楷书——安静、庄重、规范、严谨;行书——灵动、多姿、生机勃勃;草书——奔放、热情、畅达。三种书体呈现出了三种生命状态,也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博大精妙,同时三种书体互为渗透相互交融,楷书的严谨庄重里包含着生动和韵味,行书的灵动中也蕴含着楷书的严谨和草书的畅达,而草书更是具备楷书的谨严和行书的灵动,三种书体心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滋养。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小楷更是楷书成熟时期的传世经典;颜真卿唐楷博大雄浑而行书《祭侄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张旭(颠张醉素)《古诗四帖》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而楷书《郎官石柱记》又是谨严妥帖,动静之间无不都能让我们叹服。
学好这三种书体除了上面的艺术价值外,还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字是人的脸面”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员,楷书和行书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草书则可在业余时间里让你抒***怀畅叙幽情,中国人离不开汉字更离不开书法,更时时刻刻要用到“真行草”,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文化符号性格标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几种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几种写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