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用行书示范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用行书示范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赵体和行书,最好练的是什么字体?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较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系统。以中小楷居多,尤其是楷书、行书独具特色,并且风格迥异。
赵孟頫的行书帖很多,如《长春道院记》、《崇福寺》等,都非常好。如图:
楷书学赵体,很好的,赵体楷书在结体上比较平正,笔法上有所取舍,赵楷不像唐楷的规矩森严,也不像晋楷的精致,但总体上是继承晋人笔法,有点楷行合一的意思,属于晋楷的简化版,学赵楷要注意不要把用笔简单化,程式化,软化,否则就变成了馆阁体。
赵楷是带有一些行书笔意的,对于学习行书是有一定帮助的,学习行书愚认为不宜直接学赵孟頫的行书,应该直追晋代,从二王入手,赵孟頫就是二王一路下来的,学二王就从《怀仁集王字圣教序》入手,这基本是定论,学好圣教序,打好行书基础,建立行书思维,行书与楷书在结构和用笔上有很大不同,学行书要抛弃楷书思维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我前面的回答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头条里黄惇先生、孙晓云先生、***康先生几位的文章很有价值,可以仔细看看。
学行书二王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学行书除了二王,苏、黄、米、蔡宋四家外加赵孟頫都是绕不过去的大家,可以选择学习,赵孟頫注意一下,最好是学他的尺牍信札,那个真是精彩。
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是怡情养性,自我修养的好爱好。但是学个东西就要有个态度,就要有点精神,不能定位太低,必须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而且你越研究越有兴趣,最起码一是能看懂书法的好坏,二是不要练成了江湖体。最后,祝各位朋友写字愉快。
楷书学习赵体是可以的,赵体指的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赵孟頫本身就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和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齐名。
赵孟頫的楷书非常出众,他的大楷学习钟繇和智永的楷书,同时加入魏晋行书的笔法,去掉了欧体、颜体和柳体等唐代楷书顿挫用笔,书写非常流畅,和唐代的楷书有很大的不同,赵孟頫中年以后,又在他的楷书里加入了李北海的笔法,使他的笔力更加雄健,风格更是卓然超群,自成一家。
赵孟頫楷书
其大楷的代表作品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等。
在书法的创作上,赵孟頫是一个五体兼擅的大家,虽然他的楷书卓然出众,但是最能体现他的书法成就的还是他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初学高宗、释智永,后来又学习晋唐书法大家,对于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学习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宋濂说他学习书法非常用功,把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临摹了好几百遍,其书法在当时就已经“盛名充塞海内”。
赵孟頫行书《兰亭十三跋》局部
赵孟頫的在学习古人的行书基础上,也有自己对于行书的理解,他的行书可以说以“中和”二字贯穿始终,无论他学习谁的书法,到了他的笔下总能变的温润秀雅,把牙和俗的度掌握的恰到好处,文质彬彬,不激不励,温婉而平和。很多人不建议学习赵孟頫,说容易写俗,其实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个度。
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兮辞》、《前后赤壁赋》等等。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综上所述,根据题主的情况,题主楷书学习的赵体,建议行书还继续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这是最好的选择,等行书入门以后,可再去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
感谢邀请:
赵体楷书多有行书笔意。书写快一点,也就成了行书了。赵体的风格,也是分时期的。在赵体的初期楷书,还是有些柔媚清丽的,比如赵体的秋兴八首等帖,笔画精致丰盈,用笔极细腻婉转,结字端庄雍容,珠圆玉润华美,有人说,这个帖与赵孟頫的其他名篇相比,在韵味悠长,老辣苍劲上都要逊色几分。但我非常喜欢他年轻时的这些作品。因为从他的这些写帖里,看到了他当时的心境和精神状态,那就是一种年轻人的雄姿英发,挥斥方遒的有为信心。
这个时期的赵体,是赵孟頫30岁左右时的写的,都是比较美艳的。我们看到的那是书家上升时期那种蓬勃向上,朝气温婉的新气象。跟他到中晚年时期的书风比较起来,虽然说是不够成熟,但表现出来的那种积极的精神和清新的面貌是让你看到了心里欢喜的。如果你想练习赵体的书法,可以先练练他这些早期作品,作为你练赵体的基础。但在练习中也要注意他楷体这个时间的柔媚的一面,不要在楷体中参杂过多,多了就显得楷体过软。对以后的练习是不利的。因为我们没有赵孟頫那高的天赋和书***力,控制不住柔媚与清丽的力度,往往就会顾此失彼。
在练习赵体楷书时,给你几点建议。第一是要切实把握住赵体用笔干净利落的特点,尽量把笔画交待清楚,下笔痛快沉着,决不拖泥带水。赵体本就崇尚古法,但又有别于古法。就是人们常说的那样“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赵体笔画的特点,多练习具有赵体特色的用笔方法。这就是为下一步练赵体的象打下坚实基础。因为赵体的特点,多体现在笔画上,如果笔画不象,那赵体的风格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二是积小象成大象,循序渐进。写字不能心急,要有耐心。一开始,要认识到井不是一下子就能挖出水来的。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学任何书体,都有一个临写开始不象,慢慢的有个别笔画象,后来有些字的结构象,再后来个别字象,到了真的多数字都很象的时候,那写的字就有一些成绩了。这就是学字的普遍规律。当然这里面有心灵手巧的人学的会快一些。但总体还是天道酬勤的。第三是先求平整,然后再讲华丽。我们现在看到的赵体的字帖,每个帖都很精美,在临写时先要把结构写的方正谨严,横直和谐、撇捺舒展、重心安稳。在此基础上,再寻求点画的圆润华美,结构布白上的精心谋划。再就是照顾到字的顾盼连带,稍有行书的笔意。就如赵孟頫认为的:“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楷书学习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楷书也有人称之为“行楷”的,也就是说赵孟頫的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有行书的笔意又有楷书的法度,但整体更接近于楷书。
赵孟頫是继欧、颜、柳之后的第四楷法宗师,赵孟頫让楷书有了行书的韵味,比以前的楷书有了灵动流畅和自然,赵孟頫继承和发扬晋唐传统并集其大成,赵之后再无超过赵者。
初学者一般放弃赵体而习唐楷,就是因为赵体的行书笔意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有了唐楷的功底再尝试习写赵体楷书就容易多了,笔者一直认为赵体楷书恰恰是向行书过度的一种书法。
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等都是后人临摹学习的范本,如果能够把赵体书法学到一点程度再临习《圣教序》、《兰亭序》等,行书自然而成。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大家感觉那种字体签名最好看?
很难说什么字体签名最好看,这就就跟萝卜***哪个好吃是一个道理。各人有各人的品味,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作为签名来说,现代人更多的是选择行、草书。但有一点:必须是规范的,符合书法美学范畴的字体才能算美观!
书法签名:姜如竹
1、篆书、[_a***_]、楷书,用于手写签名的实用性价值不大,这个不用多说,我们平时签名,几乎没有人会一笔一画去写篆隶楷。就算有些人不会写行草,写出来的那个貌似楷书的签名,也是很呆板,不美。从设计的角度来说,篆书、隶书、楷书签名没有很多发挥的余地。
书法签名:高雨
2、手写签名,大家都想写得很流畅、很大气、很潇洒,还要好认,那么就适合使用行草书,而行草书正好具有潇洒流畅的特质,再掺和一些签名设计的手法,如笔画夸张、合文、对比等手法,就可以设计出灵活多变的个性签名效果来。
书法签名:刘小友
3、当然,我说的行草字体是规范的行草书,现在很多人把笔画快写、笔画连写就当作是草书,这是错的,是臆造的草书,草书要遵守草书的规范。更有一些人鬼画桃符地乱画,美其名曰“签名设计”,这样的签名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不值得提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用行书示范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用行书示范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