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各作家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各作家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传说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颜真卿用的是鸡距笔,毛笔与字体有关系吗?如何根据字体选笔?
谢悟空问答邀请:
王羲之用的鼠须笔,属于硬毫之类笔,其特牲是锐利坚挺,富于弹性,吸水性较差,落纸锋芑较百显露。颜真卿的鸡距笔是用鸡毛精制而成,县有柔而不软,刚而含蓄的特点。
毛笔与字体有直接的关系。按书写字体大小分为小楷,中楷,大楷。再大的还有斗笔,提笔,联笔,屏笔。最大叫揸笔。按锋颖的长短还分为长锋,中锋,短锋。书法创作时应根据字体的大小选用大小不同的毛笔才能创作出好的书法。
说书法能表达情感,而最能体现情感的则是线质。但我们知道,线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情绪,更取决于书写工具。在工具中,毛笔对线条的影响不容忽视,不同的毛笔,狠毫,兼毫或羊毫,其线质则完全不同。鼠,鸡毫,线条自然不同。谢谢
说到毛笔,有人总拿“善书者不择笔”来说事。当然,你让张翼德拿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他一样杀敌。可是,让他拿自己的丈八蛇矛,用起来不是更顺手吗?
不同的书法审美,会导致不同的书法风格;不同的书法风格,会导致书法家***取不同的字体和书写工具。
既使同一书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对字体的风格和书写工具的选择也有差异。
比如,篆隶楷书写大字,宜选兼毫,因其蓄墨量较纯狼毫多一些,弹性较纯羊毫大一些,可以兼顾。
而写篆隶楷小字,则宜用纯狼毫,因其弹性好,笔锋锐利,尤其是小晋唐小楷,对毛笔弹性要求更高。
又如写行草大字,可用羊毫,但写小字,则宜用狼毫。
比如篆书中的铁线篆,要求笔笔精细,纯用中锋,不可走偏,无论大小,都宜用狼毫。
又比如隶书,《石门颂》之类以圆笔为主的汉隶,可用羊毫。而《张迁碑》之类以方笔为主的汉隶,则以狼毫或兼毫为佳。
唐楷中,多用狼毫或兼毫,尤其是褚遂良一路,弹性大的狼毫是首选。而柳公权一路,则以羊毫或兼毫为宜。
而行草中,写二王一路的小行草,必须以纯狼毫书写,利用笔的弹性来表现其中的一些小变化。而写王铎一路,要表现其中的墨气淋漓,又非得以羊毫书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与字体息息相关,学什么样的书体,选择什么样的毛笔,是有一定讲究的,什么“善书者不择笔”之类的话不可信。
二王行草书、欧体、褚体等,因这一类书体注重细节,对笔画的弹性要求较高,所以应选择笔锋锐利,弹性较好的毛笔,如小狼毫笔或兼毫笔。
颜真卿楷书、行书,因用笔多篆籀气,较为注重藏锋、裹锋等笔法,所以可以选择羊毫笔或笔锋不是很尖锐的秃笔。
以方笔为主的汉隶、魏碑,如《张迁碑》、《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这一类书体用笔粗犷,且以方笔为主,建议使用笔锋较好、有一定弹性,且较大的兼毫笔。
《史晨碑》、《乙瑛碑》等之类的隶书,用笔较为厚重,方中带圆,最好选择较大的羊毫笔。
谢谢邀请。
诚如题中所言,毛笔与字体有很大关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字也是这样,没有合适而顺手的毛笔,再好的书法家写出来的作品也会逊色不少。
至于传说中“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颜真卿用的是鸡距笔”,现在无从考证,但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他们毕竟是当时最有名气、最有实力的书法***,而且两个人都有官方的身份,爱好写字的当朝大官,弄几枝上好的毛笔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所谓的鼠须笔,大概还是用黄鼠狼的须做成的毛笔,因为当时的时代黄鼠狼还多一些,比较容易弄到这种制笔材料,而善于写小楷的王羲之用这种狼毫笔来写字是最好不过的了。
而鸡距笔就是一种兼毫笔,也就是狼毫外包裹鸡毛而已,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这都不是太名贵的毛笔。但这种笔也是适合写小楷字的,颜公却是写中楷或行草书著称,不知这种笔是否合适。
下面,简要谈谈毛笔与书体的关系:
现代书法比较常用的毛笔有三种类型:一是狼毫;二是羊毫;三是兼毫。
1、狼毫。是用黄鼠狼的须毛做成的笔,一般比较硬,比较适合小楷一类工整字体使用。但因为价格很贵,不大适合初学者或一般的工薪阶层书法爱好者选用;
2、羊毫。是用羊身上的须毛制作的笔,比较便宜,很适合写行草书的朋友选用。缺点是笔毫太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控,所以也不太适合初学者选用;
3、兼毫。是用狼毫和羊毫混合而制的笔,价格适中,软硬兼顾,很适合初学书法的朋友或业余爱好者选用。
【方圆居文化】链接:
近期刚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零基础学书法怎样才能显得有文化?准备工作这样做既经济又实用》,里边有善于文房四宝的选择问题,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惠览!
书法史中,宋四家都是谁?你认为他们的书法风格用一个字总结是什么?
稍微有点书法常识的都知道宋四家是指“苏黄米蔡”。但其中的“蔡”到底是指蔡襄还是蔡京,则还有些争议,历来都是把蔡襄列为其中,这已是公论,不需赘言。
米芾~宋四家中,论知名度、习从众多者,无疑首当其冲,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字可用一个“刷”来形容其风格,较其余三人,他最得“晋韵”也是“灵性”最高的。
苏轼~宋四家中最有才气,诗、词、书相映成趣,黄庭坚喻其字如“石压蛤蟆”。他的字恣意纵横,有唐人气度又全出己意,可用“肥”来概其风格。
黄庭坚~宋四家中悟性最高者,取法高古,于云幻、浆橹、鹰击化为笔法体势,最得自然造化,苏轼趣称“松枝挂蛇”,可用“瘦”来喻其风格。
蔡襄~宋四家中最年长者,性仁醇、学养深厚。最得苏轼推崇,其书得颜鲁公雄强,又有其清刚娟秀。以“厚”取胜。
概其所述,可谓苏“肥”、黄“瘦”、米“刷”、蔡“厚”。为宋代尚意之翘楚。
[临池管窥]阅关为谢!
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人书法尚意,此为众人世论。然而,宋人所尚之意,非古意,乃是己意。宋代书法,在经历了唐代鼎盛时期以后,要寻找突破口,变的难于登天。以至于米芾观柳公权书法后发出“丑书恶札由此出矣”这样的感叹。世人都对米芾的这句话当成了他是在批评柳公权。完全是理解上的错误。柳公权,把唐代楷书写到了极至。米芾的意思原本是,今后的人写的字,在柳公权面前相比,丑态毕露。所以他说丑书恶札由是出,说的是后来的人,而不是柳公权的字。
面对极至的唐人书法,宋人以释放自己,把捆绑手脚的绳索解开,把自己的意趣融入作品之中,不为法所困。苏轼,黄庭坚,米芾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达到了尚意的巅峯。在历代书法中,宋代四家书法中,苏、米之书最难学习,因为他们的“意度”十分难以把握。不足则拘谨,稍过便野荡。不是心敏手捷的人,断难学通。黄庭坚长枪大戟的书风,是在张旭怀素之后,把草书推向了另一个高度的人物。明清书家中,多受黄庭坚书风影响。
宋四家中,最循规蹈矩的,是蔡襄。他师承于颜柳。在宋四家中,蔡襄天份不及苏米,而功用过之。在尚意的宋代,独守晋唐之法。其志可嘉。
书法史上,大家通常说的“宋四家”,一般认为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即“苏黄米蔡”,他们书法风格各异,具体说苏东坡的书法用一个字,应该是“肥”
而黄庭坚的书法应当是“瘦”
米芾的书法,用一个字应该是“润”
蔡襄的书法特点,应该是“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各作家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各作家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