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练字好看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练字好看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首先要考虑练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想在六十多岁成为书法家或在这个领域创造点成就,那么就从楷书一笔一画的练,打好基础,之后再练行书。如果单纯仅仅是想把字写的好看一点,可以直接练行书。从某种角度来说行书比楷书更容易引起习练者的兴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曾经说过,中老年人练习书法仅仅是为喜爱,不图名利,可以楷书行书一起练,我觉得挺有道理。
至于字帖,楷书还是选欧阳询的比较好,行书建议写赵孟頫的更好上手一些,无楷书基础直接临二王的有点难度。
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收到这个问题,认真想了想。
第一个问题,四十多岁练什么字体?我觉得练什么字体都可以,喜欢什么字体就练什么字体,甚至练多种字体。不过在我五十岁打算学写字的时候,有位老前辈,一位算得上书法家的老先生建议我,如果想学出来,最好是学习篆隶。他所说的学出来,是指能在当今书坛有一席之地。
第二个问题,直接练行书可以吗?可以,中年人,只要不是文盲,以正确的方法,直接练习任何书体都是可以的。重点是方***确。
第三个问题,有哪些好的字帖?名帖很多,且有所排名,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天下第二祭侄文稿……找本中国书法史读读就会有介绍。但重要的是,所谓好,不是别人说好就是好,您可以多看一些历史上优秀的行书字帖,都尝试着练练,看看哪一位书家的字,更适合您学,更投您的脾气。然后再选定一家,苦练下去。
以上,是对您问题的回答,仅个人浅见,希望能帮到您。
练字不比练武,练武需要从小开始,要有童子功。练字则对年龄并无特别要求,相反,年龄大阅历深,还可加深对书法的理解。
一般而言,练字还是应该从楷书开始。楷书笔法丰富,规律性强,学起来有迹可循,方便入门。
但若跳过楷书直接学行书,行不行呢?我觉得,可能也是可以的,不过学起来更难一点,毕竟是没有学会站就直接学跑了。
我倒是建议你,可以以行书为主进行练习,同时拿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时间学一学楷书,这样可更好地理解笔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成年人想练好字,而不是书法,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可以直接练行书,在工作和学习中体现出来。
成年人练字有两大优势,首先,成年人理解能力强,上手较快,效果明显。其次,自律性强,由于是自己主观需要,不需要督促,内在驱动力会使练字更能持久。
推荐一位书法家一席殊,早期看过他的字,很适合成年人学习,买一本字帖基本上就解决问题。
选择席殊字体,原因有二,一是字形好看,很容易学,并能迅速在实际中应用,达到练与用的结合。二是有专业训练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练字效果。
@墨中缘 想说的是,不管选择谁的字体,只要静下心练一练,总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自己还是不错的。勤学苦练方能笔下生辉,与所有爱好书法朋友共勉!
练字练行书好,还是行楷好?为什么?
谢邀!
愚以为,楷与行可以交叉着练,或直接行楷入手。
若只练楷书,练了几年可能越写越僵化,且平时书写运用不一定用得上。只练行书,又常常结构失当笔法不准,而失之粗野。
写字贵在能静能动,动静相宜,所以以行楷入手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手机打字不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现在有一种说法,可以迈过楷书直接练行书,行书好坏与楷书没关系。愚认为,如果你不是练书法,只是写字,那你随意,就像医生写病历,未必练楷书。如果你想练书法意义上的行书还是从楷书下手,那些直接可以练行书不用练楷书的说法,其实是在为不踏实从基础入手急于求成的江湖、丑书写手的借口、遮丑而已。你仔细想想看,行书不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笔划与笔划相连,字与字相连吗?当然,这种连有许多讲究,但终究脱不开楷书的影子,换句话说,你楷书写好了行书就好上手,行书漂亮楷书也一定不差。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不如此。反观当今的知名丑书者,哪一个能写出规规矩矩的楷书。所以愚认为练书法还是要从楷书入手。
我认为练字还是需要练行书书法比较好。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行书的地位及其影响
判断一个人书法好坏的最基本一个标准,其实就是看他行书的书写水平。毫不客气的说,整个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行书书法的进步史。我们可以从书法史的起源来看。
我认为中国书法真正从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二王书法的确立。而二王书法最为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将行书书法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王羲之之前的书法,是不自觉的书法艺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没有想过把字写的特别美观、大方。也就是说,从主观意识上还没有想过字变成艺术。
但是王羲之那个年代,随着书法日益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书法也必须写的艺术一点,也就是说必须把我的字写的有水平,好看些。至于书法自觉期的到来是否意味着人们书法作品意识的增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所写的书法,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一件书法作品,这个“作品意识”的确立,是不和书法自觉期相互捆绑在一起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自觉期的成熟、发展,是书法作品意识产生的基础。
若是楷书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改变一下书体的话,我建议先练行楷,再练行书。
行楷是由楷书向行书的过渡,既有楷书的端庄典雅,又有行书的灵动多变,有人说,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而行楷是楷书由慢到快的必经之路。行书是行楷成熟之后的必然结果。
没有楷书基础,行书会显得油滑浮飘,没有劲力,没有行书的加入,楷书会显得呆板死滞,如何将端庄大气,庄重典雅的楷书融入行书灵动活泼,变化多端,用行书的活泼灵动消去楷书的呆板死滞呢?行楷就是一个好的桥梁。
不过,在这里我还想说一句,在学习行楷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而忽略楷书的学习。比如孩子学路,先爬,再走,再跑,如果不让孩子爬,孩子学走时,四肢配合就不协调,反应也不灵活,书法也是一样。无论错过哪一个步骤,都有可能留下隐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练字好看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练字好看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