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与草书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与草书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行书草书区别?
楷书始于汉末,是由汉隶发展而来,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草书始于汉代,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2、字体特点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草书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一般为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3、分类与流派不同:
楷书分别小楷和大楷。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楷书行书草书区别?
1、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不同:
楷书始于汉末,是由汉隶发展而来,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草书始于汉代,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2、字体特点不同: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草书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一般为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3、分类与流派不同:
楷书分别小楷和大楷。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为何草书早于行书?习书不是常说先行后草吗?
汉代是中国文字的分水岭,之前是古文字,汉以后称今文字或者叫(汉字),从汉代隶书基本延伸两种书体:一种是魏碑,一种是章草,文字的产生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用,当人们的书写速度跟不上思维的时候需加快速度,遂演变成了章草,东汉末年以后出现今草,或者说今草是章草的革新,书写的气息连带要比章草更加成熟。行书的成熟时期或主要发展在魏晋,以二王为代表。
书法字体的诞生是,先有行书,后有草书,然后才有楷书,这个已经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了。
其实这个是先有手写体,那么就是行书,然后草书属于更艺术的字体,而楷书因为书写慢,起笔、转折、收笔都带有棱角,但是字体更端庄大方,属于一种类似“书面字体”或者官方字体。
现在一般认为楷书是基础,然后行书,也不算错,毕竟是正经的练字途径,好像即使知道了先行后楷,也得这样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与草书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与草书的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