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柳体楷书手机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柳体楷书手机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体是印刷体吗?
柳体不是印刷体。柳体是颜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创造的楷书字体,字形方略長,点画如凌凌森戟,风格以骨取胜,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同时也被后人确定为颜柳欧赵四大楷书之一。他的楷书是书法艺术,不是所谓的美术字体即印刷体。即使为收在电脑字库里,也只能算书法。
柳公权楷书能否和临摹《圣教序》来同步临习呢?
谢谢邀请!
建议先工一帖。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要临柳公权的楷书,就王心临柳公权的楷书。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就专心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经验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须专一,万不可先贪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之。
当把柳公权的楷书临到七分像时,先出帖,之后可视情况兼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记住,我这里说的是兼临,并不是专临。学习书法,临帖要分主次,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帖帖都学不精的现象,这样是很被动的。
我始终认为,当下,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能专工一帖,把它学精,并在所工之帖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两三分个性,就可以了成功了。当然,如果题主条件许可,学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书体也是可以的。
最后的建议:
临帖可有两个途径:一为心临,一为手临。
心临,就是读帖。一般层次较高,是建立在有深厚手临的基础上。
手临,是通晓笔法的基础,需长期不间断的练习。一法通万法通,由此进化到心临的境界。
其实这两种途径也并不冲突,或可运用于兼攻数帖或诸体之中。
二、于外的帖或体,可以兼读。结合实践,主要体会其整体气韵。
三、也可两帖同习,柳体以壮其骨,强笔力为主。《圣教》学其笔法、结体为主。久而久之,自能悟其相通之处。
有人说:常写而后熟;常读而后生。
生熟之间,是把控俗与雅、仆和主的关键。
以个人经验:墨迹宜常临,碑刻宜常读。
学习书法,同时学习柳公权的楷书和王羲之的《圣教序》我觉得是可以的,前提是这个《圣教序》是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而不是褚遂良的楷书《圣教序》。同时学习两种不同的书体是可以的。
其实我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就是这样练习的,而且还学习了三种字帖,一个是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一个是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一个是汉代的隶书《曹全碑》。
那么它们三个之间会有影响吗?
按照我当时的感觉是有的,比如我上午练习完隶书,下午再练习楷书的话,很不自觉的楷书里面就出现了隶书的东西,而且这一点我当时是完全能够感觉到的,于是我便更加有意识的,集中精力的去临摹,半个小时以后,这种影响就很小了。而晚上练习行书的时候,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1、这种练习书法的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你不能漫不经心的练习,稍微一走神,另一种书体的感觉就冒了出来,你只能小心翼翼的写,仔仔细细的去观察,反而提升了书写的水平。
2、另一个方面,这几种书体时间也有很多相互促进的作用,写写行书有利于笔画的灵活,写楷书可以促进行书的结构,写隶书又能更好的练习中锋用笔。他们之间相互促进。
1、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字体可以同时学习,但最好不要一起学习,可以先学习一种,入了门以后再接着练习另外一种,总之,无论学习几种字体,都要有一种书体先入门。
2、要有足够的时间的保证,你每天就半个小时的写字时间,是没有精力学习两种书体的。学习两种书体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3、两种书体的时间最好错开,可以上午写一种,下午写一种,或者今天写一种,明天写一种。最好不要一会写这个,一会写另一个。
当然可以。不过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书法是要有针对性目标的。你喜欢柳公权的楷书,你学习他,是为了写成柳公权的样子,还是想学会柳公权的笔法,学会他的结构规则,然后形成自己的书风?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想写成柳公权楷书的样子,那么你最好不要去碰《圣教序》,你理解不了《圣教序》中精简自然的用笔。王羲之的笔法,到了唐代柳公权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唐楷的逆入提顿挫锋起笔,使得东晋简捷自然的用笔变的很复杂繁琐。丧失了东晋韵逸神飞的畅快。
你学习《圣教序》,也仅仅是被《圣教序》的外形所吸引。《圣教序》是收集王羲之最好的字集成的。这些字,散布于王羲之各个时期所书。从结构的角度上来讲,非常的完美。从用笔上来说,一个人的用笔,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改变。在《圣教序》几千个字中,一会是王羲之老年时炉火纯青的精巧用笔,一会是青年时期的青涩,一会又是中年时期的干炼,笔法是相当的混乱。所以《圣教序》***用的是刻石而不是象《兰亭序》一样的双钩摹拓。就是因为笔法无法统一一致。石刻则把这些笔法的精细部分省略掉,只取其形态。
你想学到的是形体而不是笔法,那柳体和《圣教序》一起来练当然可以。但从精研书法的角度上来看,你还是不要这么干。
我练习柳楷有些年头了,而且乐此不疲,就柳公权的《玄》、《神》二碑就够我再临习几十年的了,至少这几年我对柳的兴趣是与日俱增。有时候也会参照《魏公先庙碑》、《大唐迴元观钟楼铭》、《集柳碑》,都是很纯粹的柳字,包括被公认伪刻的柳体小楷《九嶷山赋》、《陆士衡演连珠》等,对于学柳之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实际上有些帖子真的买不到,只能求得拓片来继续研究。然而单一的风格或者说单一的书体,让我对笔法字法的深入理解毕竟有限,产生瓶颈,格局不够。所以跟一些老师交流过以后,有建议我写《灵飞经》,有建议写《圣教序》,有建议写大王手札,有建议写《书谱》,还有建议写《峄山碑》,综上所述,需要学的字这么多,最终我决定先从《圣教序》入手,再怎么着行书是绕不过去的,特别是传统大王行书,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我想柳楷和《集王圣教序》在一起写,相互之间的干扰还是很大的,很苦恼很费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方法,让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柳公权字体四字词赞美?
柳公权书法特点:
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爽利挺秀,骨力遒劲。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欧阳修、颜真卿等人的笔法体势,以楷书著称。他所创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顿挫转折明确,遒媚得体,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很受时人珍赏,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没有俗气,尽显他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为人素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体楷书手机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柳体楷书手机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