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性笔字体草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性笔字体草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赵贺新的中性笔书法?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我不是说写字不好看,而且不可学,这种练习方法书写方式会害死人,累死人,误导人。看清观点再来辩。 赵贺新学的是老田的毛笔楷书,可是你看老田的硬笔是这么描出来的么??? 一些不懂书法的人,把这种字神话了。我很想知道赵贺新在中国书法届能不能排到前一千名? 这种描字方法,不是真正的硬笔书法,书写太慢了!一些用笔,结构刻意模仿毛笔效果适得其反。这种书法没有学习价值。特别是普通人而言。学起来很累。实用性就不强。我觉得应是自然书写,分发挥硬笔工具的特性。 这种写法,若是成人,纯爱好,闲的***的,可以学一学,无伤大雅。孩子们学会被误导死!这不叫硬笔书法,这就起画画,描字罢了,这蜗牛不如的书写速度,刻意追求毛笔效果,还没有美术字里的仿宋体流畅自然好看美观呢,学这个还不如去学仿宋体美术字。 你想描出毛笔的效果,为何不好好练练毛笔字呢?毛笔小楷不是横更漂亮吗? 问问赵贺新先生懂毛笔书法不? 刻意追求毛笔效果而描,哗众取宠罢了。 千万不要拿“艺术”来说事儿。要想工整,学美术字啊,好好描,要多工整多工整。脱离实用,要想纯艺术,毛笔啊!毛笔小楷更美更艺术,而且练好了速度也很快,很自然流畅。都写楷书,硬笔比毛笔还慢,我也是醉了。 想学硬真正笔楷书,我随便说几个人,卢中南(欧)、田英章,丁谦(欧)、顾仲安、张秀、刘惠浦(二王)、范林庆(赵体)、史晓波、李纯博、李放鸣、阎锐敏、吴玉生……这些***们的硬笔字去吧!那个才叫真正的可以学习的硬笔书法!他们纵然风格迥异,但没有一个人是“描”出来的,都非常的自然流畅,速度适中。 一些人鼓吹其为***。且不论77年生人书法积淀如何,文化素养如何,单单是拿不出像样的毛笔字,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学田楷没错,误入歧途就不要让别人跟着误入歧途了吧!
对赵贺新的了解和认识还是通过头条看到的,说实话之前我练硬笔书法对于中性笔还真的没有关注过,是赵贺新老师让我重新认识了中性笔,没想到中性笔还能写出这么漂亮的硬笔书法。
赵贺新老师对中性笔书法的摸索,也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很多经验。例如我们想用中性笔写出毛笔小楷的风格,你可以选择粗一点的中性笔,选用1.0或者0.7笔芯的中性笔。之前我还真不知道中性笔分那么多种,也是因为没有关注这块。特别是1.0的中性笔,可以写出粗细变化比较丰富的线条。
用1.0的中性笔,再搭配上书法垫(某宝上很多,搜一下就有),这样线条的粗细变化就会更加丰富。后来自己也去练习了一下,效果确实不错,喜欢硬笔书法的朋友可以去我的头条号中,我有录制的《每日一字》的视频,就是中性笔1.0书写的。 ***加载中...
赵贺新老师的中性笔书法以欧楷为基础,通过他自己的摸索,写出的中性笔书法非常有毛笔小楷的韵味。特别是长横、捺画、转折处的方折、钩的写法等等,有自己的特色。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也牺牲了硬笔书法的实用性,特别是转折处和出钩前为了追求毛笔的效果而用笔太过繁琐,感觉不是写字是画字了。这一点我自己保留自己的看法。这样写出的字多少有点馆阁体的感觉,现在头条上很多人写出的中性笔书法都是这种效果,有时候很难分辨出到底谁写了。
我对中性笔书法的看法是,在追求毛笔小楷效果的同时,也要注意书写的韵律感,切勿为过多追求毛笔的效果而失去用笔的流畅性。学硬笔书法的朋友不妨多看看启功先生的小楷,虽然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但别有韵味。
《赵贺新硬笔书法:硬笔艺术书法的开路人;工笔小楷书法的新尝试,成就硬笔写出毛笔味》
硬笔书法自从钢笔铅笔签字笔传入中国之后,硬笔因为小号的字型,艺术化表现力不足,一直不能成就一种艺术化的硬笔书法,毛笔一直充当中国艺术书法主力。
图:赵贺新的硬笔书法有了毛笔的风格
赵贺新先生的精工细作的硬笔书法实际上就是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笔法在硬笔书法中应用结果。现在还有很多朋友已经用这种思路来进行硬笔书法工笔化创新,效果都可谓立竿见影!
田英章先生也书写硬笔,但是田先生并没有将他毛笔楷书的笔法方法应用于硬笔楷书的书写,反而是学生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硬笔的书写,而且还让大众得以认可!
硬笔书法同样因为字号太小,尺幅过小远不没有毛笔书法那样作品感染力强大。硬笔书法的难度相对较小,更多还会充当一种通俗化的大众艺术品种。艺术性有了,但是还是难以成就一种大容量的收藏市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性笔字体草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性笔字体草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