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的确立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的确立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有标准吗?
谢谢邀请。作为书法爱好者,我认为的草书的标准是中国古代书家长期积累并确定下来的,从狭义上来说草书包括今草和章草,从广义上来说,草书的范畴更广,包括行书。晋王羲之父子,隋朝智永,唐代颜真卿,欧阳询,张旭,怀素,孙过庭,宋代黄庭坚,苏轼,米芾,元代赵孟頫等是被大家公认的草书大家,他们的名帖名作应成为我们草书的标准。
如何练习草书?我认为应,遵循传统的书写训练,“楷如行,草如跑”,练习者要习草书,建议先从楷书入手(个人实践体会),从四大楷书典范欧颜柳赵的字入手,循序渐进,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才学习草书,这种训练的时间比较长,但这样会走的更远。草书的范本推荐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
谢谢邀请!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草书作为一种字体,当然有它自己的标准。草书是由隶书发展而来的,它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
草书根据它的发展可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由隶书衍变而来,它变化了隶书的笔画特点,波形鲜明,字字独立,字形变方,笔画带横式的特点,如下图
到了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衍变为今草,今草上下笔之间笔势常常有牵连,偏旁部首更简化,更加符号化,连绵环绕,字形变化多端。如下图
所以说草书作为一种字体,是由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发展而来的,它有自己的标准和特点。
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学习草书和学习其他书体一样,必须要大量的临帖,多方读帖,坚持不懈,认真体会草书结体,笔法,墨法等特点,万不可随意而写,那样很容易写成江湖体。
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当然草书也有规矩。这种规矩就是约定俗成,是长期的历史形成的。历史上的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等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不断发展总结形成的规矩、规律,延续至今就是草书的笔法字法章法,也就是草书的规矩。
我们学习草书就是要按这些规矩来,所以学习草书,首先是要临古人的碑和帖。要走近古人,要研究古人,要和古人对话,这样才能弄懂草书的基本规矩。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加入你自己的个性发挥你自己的才能。不然你写出来的草书要么是江湖体,要么是野狐禅,要么是自以为是这野路子,是没有一点儿价值的东西。当然,任何艺术也是需要发展的。草书有很多的规矩,但也有你很多发展的空间。学习草书最好是根据你自己喜欢的书家先进行临帖。然后再逐步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我认为,凡写草书最关键的是线条的质量。线条的质量,没有数年的功夫是很难形成的。中国书法很像中国的武功,首先要有基本的功夫。只要你的基本功夫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像武功秘笈里面说的,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学习草书也是一样的,需要长期下苦功夫练。只要你的功夫好,线条质量高,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也一定不会差的。
正所谓一千个人的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法的学习也是如此,比如在小编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每个学员都临摹的是《颜勤礼碑》,,但是每一个学员临摹出来的《颜勤礼碑》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所以呈现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其实草书和篆书一样,篆书的写法叫篆法,最为标准的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而草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自己书写的准则,比如在草书的发展中,“知”和“却”的差距就很小,这个古人有总结过《草书百韵诀》,楼上喜欢的话可以买来看一看。
写草书的难度首先就是要认识草法,要知道这一个字的来龙去脉,如何下笔、如何收笔等等,民国时期于右任作为草书的大家,曾经创立过“标准草书社”,想把草书变成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仿宋字一样,但毕竟草书的艺术性太强,而且对于上***势的衔接需要很多东西来参悟,所以在于右任去世后,“标准草书社”影响力就远远不够。
掌握了基本的框架,基本上就是到了楼上说的草书的规范性。其实一个汉字骨子里面的血脉了之后,在学习书法就将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的确立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的确立标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