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草书字体哪种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毛笔草书字体哪种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草书,用的毛笔是软毛好还是硬一点的毛好?
优点:1、蓄墨多,不用老蘸墨,写起来洋洋洒洒、行气贯通、最能表现性情;2、线条能产生粗细浓淡干枯等变化,线条千变万化、墨色表现丰富;3、由于笔性软,不好控制,有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缺点:初学难于掌握。
这张草书小品如何?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对于草书,我不算行家,但可以给您一点建议,希望有用。
1、您对草书的临习是下过功夫的,这点能看出来,但法度不够谨严。云、万、山、度等字都有明显的书写错误。草书这种字体和其他字体在修习方法和创新思路上有个最大的不同,每个字的书写方式和线条组合缠绕都必须遵循恒定的规则,否则会引起辨识度问题,这就是“法度”。草书写的好与不好,标准在于线条质量、章法和气韵变化,单字的构成上不能越雷池一步。每个单字的写法都是自古如一。楷行隶书尚可在结体上做一些变化,新的穿插方式、点画形态和部首组合方式都能被普遍接受,原因在于这些书体的局部变化不会影响辨识度,草书则大大不然。这点您可以稍作留意。
2、您的草书熟练度是够的,看的出来对书法的钟爱,让人有敬意,不过在笔法上似乎还没上道。不仅是草书,行书楷书自二王一脉传承下来有其笔法脉络,其核心就在于转指,或称捻管。这一点在我族毛笔这一特定工具的使用上是最有特色的技巧。可以说,毛笔的笔法很大程度上就是转指、转锋、切锋、截锋、调锋、揉锋、逆锋等技巧,这一点,跟西方油画所谓的笔法其实和笔无关,而与色彩涂抹构成方式有关就大有不同,这也是我族书法最为迷人之处。君不见,毕加索那样的西方***临摹八大山人是何等的不堪入目?不是能力问题,是关注点不同所致。您的字几乎就是一面锋,除了极少量的笔管倾侧变化以外。草书中,无论是二王传承还是张旭怀素孙过庭,都是把八面锋用到极致,所以我不太能判断出来您到底是学的哪一家。其实,大量江湖书法都有这个毛病,殊不知,锋的技巧不懂,就和书法无缘了,这是最基本的功夫。草书可贵之处,不在于您多会绕圈圈,而在于绕圈绕的如此优美专业而气度娴雅。顺便言及,您的毛笔选的太硬。笔软则奇怪生焉,笔太硬就只有一面锋,写的字不含蓄也写不出转锋的流利变化,行话叫“字有点生”。
3、我不知道您学书法是爱书法还是爱***。像这种写了字玩滤镜玩翻转的朋友,在头条上还真不少。或许您觉得这样更美观,但很遗憾的是,字口不清晰、墨色变化丢失,这还能算书法吗?书法的美有定法,过多借助软件去“做”,未免有点“作”。
书法是一门死功夫,好与不好不用管别人怎么说,网上喷子多如过江之鲫,最重要还是找到正确的学书法之路,然后,临池、临池、临池!功夫到了,书法的灵性之美就能表达了。那种美的境界,绝不是玩玩儿滤镜美图能比拟的。
过年不过年,说就说真话,希望您不要介意!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春节码字,顿感温情!谢谢!
这幅草书写得还比较流畅自然,一气呵成。以下几点建议改进则会更好:
1、章法布局太满,没有留下空间落款。一幅作品最好留一点空白,要明白计白当黑的道理;
2、字形上看,比较接近现代钢笔字,缺少古法基础,“黄、山、度”等字草法不够准确;可以参考古代优秀法帖上的字形;如下图:
3、线条比较萎靡柔弱,没有质感和力度,建议加强训练才会有功力;
4、在疏密、大小、浓淡、穿插上缺少草书应用的变化,写得比较平淡,建议参考一些古代优秀法帖。
这幅草书写的很有气势,看着一气呵成,风格和诗歌的内容还是很搭配的,写草书就要这样,要有情感。现在很多展览上的作品都是做出来的,点画精致,却毫无情感,我把这些叫做精致的垃圾。
虽然写楷书需要性情和才气,但是用笔还需要再丰富一点,不要一味的一拓直下,草法上最高也要准确一点,这是最基本的,性情需要在纯熟的技法基础上,才能写出一个高度来。
像这幅作品里黄、何、仞、杨的写法都不是太准确,春字没有分清连和带的关系,把本该写成实笔的竖画写成了虚笔。
建议作者多多临帖,从古帖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笔法,提高书写的格调,有此性情,定能写出非常好的作品。
另附林散之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书法,同样的内容。
你觉得呢,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这张草书小品还不错,基本的东西有了。节奏也控制的可以,字法没有大的问题。
再请人看作品要发墨迹品,这种黑白颠倒的作品要慎发。它看不出墨迹行走的轨迹很难评判。
还是要在临帖上下功夫,改掉自己的不合适的用笔习气。在字与字的矛盾制造上再做文章。墨色要有变化,做好中锋用笔。
就这些吧。仅供参考。
首先,聊两句草法,这幅字可以明显看出有草法,但是个别字的草法不够严谨,对于这个问题,就连我自己也都无法做到完全规避,会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错误,这其实说明临帖不够,还需要继续临帖才行。
黄字的草法的确有明显问题,至于这个风字,以飞的笔顺开头从法度上讲明显没有左撇开笔写出来顺眼以及潇洒,我个人认为还是改进一下的好,还有一个间字,问题不大,调整一下就好,咋一看,还以为这是个床字。就不依依列举草法问题了。
其次,从篇幅布局上讲,七言诗不应该这样布局,你这一幅字基本都趋近于正方形了,从布局的法度上讲,这是个致命的问题,七言诗最好是竖幅的效果会比较好,挂起来也比较好看,一列在九到十个字左右,写完有个两列半,再加上落款,效果会很明显。
总结下来,其实书者的字是符合我个人的审美的,有句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仅仅在外行看来,这幅字肯定是好看了,但在内行看来,还是属于临帖不够,还是多临帖吧。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读且关注。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证券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你觉得什么书体的春联最好看,最受欢迎?
春联的书体,一般以行草、隶书为常见,也有写楷书的但较为少见。我从小就喜欢写字,自从练习毛笔后,就非常注意学习别人写毛笔字的优点。尤为年年的春联,我不仅去写,而更喜欢欣赏家家门前贴得春联,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多少年来,使我不断受到启发和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水平。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农村的对联一般都是由写毛笔字好的本村学校老师代笔的,也有农村人中的“秀才”大显身手。特别过年前夕的那几天,可忙坏了写对联人,家家户户通过写春联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在这个时候,写春联的“文化人”乐此不彼”,尽发挥着高昂的兴致!
几十年来,在我见过的年年春联中,写春联的书体还是以行草书为多,隶书次之。这两种书体如果发挥的好,都符合人们欣赏春联的口味,也融洽于春联特定氛围的意义。如果写得字体别扭、面目难看,真得让人有所“失望”。行草体,介于草书和行书之间。发挥的好,可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书写者之所以常用这种书体:一来书写速度较快。从上至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着情结、易呈现出艺术性的特点;二来为别人写春联往往是“千家万户“,时间和数量的现状那就不[_a***_]是楷书了。隶书写春联,较之速度也不慢。写好了,会同样得到人们的喜爱和好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传统的春联书写程式,渐渐被兴起的印刷体所替代。现在,每逢春节前夕,满大街摆的、挂得都是“大而肥”的印刷体。这种体,人们看习惯了,用得年代久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适应了。其实,人们现在关注更多的是它的内容,而对书体的表现如何似乎早已淡忘了。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早已失去了过去浓浓的写春联的年味了。这或许是时代的发展吧。给大家新年祝福!谢谢邀请!
建飞图文. 2019.1.31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草书字体哪种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草书字体哪种好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