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书法字体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书法字体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练行楷,临谁的帖好?哪个帖好?
个人认为元代赵孟頫是行楷书大家,赵氏尊崇传统,继承二王笔法,结体宽绰优雅,行笔干净利落,笔圆架方,字字流美,容易上手学习。其行楷书有传世十大名贴之一的《前后赤壁赋》,还有《洛神赋》、《三门记》、《兰亭十三跋》等均为临习佳作。
我一直以柳公权,柳体楷书为标准。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坚持练柳体。大学因学业太重,基本没有练写字。立业参加工作后,还是坚持用柳帖。直到现在还在用,柳体九十二法帖。学柳帖直到现在,柳楷书间架结构。藏九十二法字帖,是我珍藏和伴侣。我书法全靠柳体提升,伴随我五十余年。以后是我珍藏版,以柳为师再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想练行楷,范本很多。可以到网上或书店里查一查,遴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坚持练下去,必有收获。
我赞成因人而异,因性自选。说白了,就是看上眼的,就是喜欢的标准。学起来有兴趣,有自己的积极性,容易出效果。我个人的观点,学行楷临赵孟頫的字比较好。
行楷,是比较灵动也比较近似楷书的字体。或有的字有行书的连笔,有的字就是楷书。赵孟頫写了相当多这样的字。如《胆巴碑》《三门记》《妙严寺记》等,都是上乘之作。习这个方案有了成果,进而学他的行书帖,事半功倍。赵孟頫本身是元朝人,书法继承晋唐书风,尤其是学王羲之学得最像的人。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并称四大家。学他,也算师法较高,不失矩矱(yue)。仅供参考。(宋凤洲)
下面图例摘自网络:
苏轼行楷《赤壁赋》遒劲丰腴,筋骨内含,静穆高远。左低右高,横轻竖重。
《赤壁赋》是北宋苏东坡写的一篇赋,记叙了他与朋友月夜泛舟的感想。
文章首先写月夜在大江上泛舟,饮酒赋诗,心情愉悦。再写历史人物兴盛哀亡。感到人生苦短,心情郁闷。最后写精神解脱的达观。艺术构思独特、理意透辟。
苏东坡的书法在内在骨力、气韵、意蕴、性情等方面颇有功力。什么是筋骨内含、骨法用笔?
古人云:"欲书先构筋力,次乃求之形体,次乃求之法度。″盖天地间凡物具一形体,而形体中必有筋骨,然后肌肉色泽始有所附,筋骨藏于内,色态敷于外,古人谓"绵里裹针″,如以绵裹针,外丰腴而内峭劲。后人但见笔画调匀,姿致秀逸,止于皮外求之,而不知其中之键骨内藏。宜乎千余年来无能追法魏晋间也,故论字必辨骨始。一一汪沄《书法管见》
羊毫,兼毫,狼毫在书法中的楷行草哪种字体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谢谢邀请。 狼毫属于亳毛硬性、坚挺性的笔毫。写出来字的线条比较生硬、坚挺。吸墨性较弱。狼毫弹性强。
羊毫毛笔,吸墨含墨较强,善于书写淋漓类的书体。当然,也能写出较坚挺的字出来的,这个也是根据作者性格而来的。羊毫弹性强,要好羊毫才会达到弹性强。
一枝好笔强、弱性好与劣,主要是根据在书写过程中,笔毫在书写时,需要变换动作时的还原程度快慢,决定毫毛的强性之强弱。还原快、还原如作者意,就是笔毫弹性好、弹性到位了!
至于兼毫笔,属于中性笔毫,由两种不同弹性毛组合而成的毛笔,一种是弹性好的,另外一种弹性差一点的,合二为一的毛笔,使其达到中性,叫兼毫毛笔。也有可能是某与某结合的,可能是另外某与某组成的,现在制笔与以前不同了,不断更新呢,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了。书写可能不及羊毫、狼毫,中国绘画上用的多点。画家无弃笔,用旧的笔、只有几根毫在笔上,也不要扔掉了,各有用途。使用什么毫也是个人习惯行为而定,具体表现什么效果而定。
上述三种类型笔毫,各自有各自的长处持点。多实践就自然知道掌握好了。书写到了一定时间、具有一定的功夫了,笔的好坏程度也是无所谓的事情了。手上有钢,擂锤还能切菜。[捂脸]
1、狼毫笔:狼毫笔的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以画为主。适合于书写行、草、以及四君子、山水之画作。
2、羊毫笔: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合于书写隶书、行书、草书及山水着色。
3、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适合于书写楷书、隶书、行书及花鸟画作。
扩展资料:
1、狼毫
狼毫,是指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毛笔的一种,用黄鼠狼(鼬鼠)尾部的毛制成,故名狼毫。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适合于书写行、草、以及四君子、山水之画作。
2、羊毫
羊毫,指用羊毛做成的毛笔。毛笔的一种,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宜书写行书、隶书、草书。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
3、兼毫
毛笔的一种。用两种以上之毫制笔,称兼毫。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书法字体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书法字体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