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书法家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书法家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的字叫什么体?
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书法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草书字体代表人物?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张芝
张芝(?—约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硬笔行书一般临哪一位书法家的字呢?
怎么说呢,每个时期感觉是不一样的!随着欣赏角度的不同,观点也在发生变化。
最开始,我认为卢中南老师的行书是最漂亮的,但是,同时也发现,卢中南的硬笔行书品实再太少了!
买过一本卢中南老师的硬笔行书字贴,不是整段行书作品,而是单字的,实在难说上是精品,感觉像是卢中南老师在赶任务,赶时间,写的比较随意,字的排版也无规律可循。如下图:
这和卢中南下图的这个行书神作,观感上,差距好大:
田英章老师的行书功底是非常扎实的,但不得不说,他的行书的牵丝太长,笔画也太长,所以,他的硬笔行书作品,让人感觉到有杂乱之感!
不信你看吧:
吴玉生老师的字,单个字看,整遍作品欣赏,都很好看,我学了一段时间后,却不得其法。
后来思索,恍惚大悟,他的笔画很是简洁,笔断意连,但是我的字习气过重,差别的太大!不适合学他的字!
再然后,就是练荆霄鹏的行书了,他的字,自然大方,气韵流畅,牵丝适度,更重要的是,我比较适合学习这种风格!
荆霄鹏行书,如图:
当今有名气的硬笔书法家,大多是由毛笔书法跨行写硬笔,因此不同程度的带有毛笔书法的味道。因基础、审美和爱好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书体风格的书作品来临写,不失为硬笔书法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抱庸很懒,没有系统临习过哪位硬笔书法家的作品,写得也很随意,但平时看过不少,也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上图为抱庸硬笔拙鸦)
No.1 卢中南。卢中南的毛笔欧楷在当代堪称一流,他是将毛笔技法直入硬笔的尤其典型的一位***。卢中南硬笔擅用粗笔浓墨,力求在点画结构上以硬笔诠释毛笔。他的字笔风雅正,书气袭人,特别适合先练毛笔而后硬笔的朋友临摩习写。
No.2 田英章。田英章老师的硬笔楷书,与其毛笔欧楷一样,十分严谨工整,但结字上增添了不少其他书体的元素,因此比其毛笔字更显洒脱随性,下示图例可以看到宋体甚至瘦金的味道。建议常写欧楷或对间架结构处理不好的朋友,可以学习参考田英章老师的硬笔作品。
No.3 庞中华。庞中华是硬笔书法的元老,硬笔书法有今天这样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庞老师功不可没。庞中华的硬笔书法以碑为骨,孰厚而又不失灵气,是名副其实的***。如今似乎淡出了公众视野,也有不少朋友将其讽刺得一文不值,在抱庸看来,也许庞体硬笔不在流行,但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是相当有水准的,大气,耐看,有料。特别是对于写不开、紧巴不舒展的朋友,值得加以借鉴学习。
No.4吴玉生。吴玉生的硬笔行书和楷书,写得玲珑剔透,天然去雕饰。如果对个人硬笔书法水平全方位点评鉴赏,我认为吴玉京老师绝对居于第一方阵。不多陈述,大家可以多看看他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书法家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书法家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