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书法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书法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字练行书好,还是行楷好?为什么?
个人感觉练字起步还是要从楷书做起。楷书是基础,通过练习可以掌握字的间架结构等。在有一定基础之后,再涉猎隶书,行书。
不过,应当是各种字体可以相互穿插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学习的路上,不必刻意,快乐为主。
现在有一种说法,可以迈过楷书直接练行书,行书好坏与楷书没关系。愚认为,如果你不是练书法,只是写字,那你随意,就像医生写病历,未必练楷书。如果你想练书法意义上的行书还是从楷书下手,那些直接可以练行书不用练楷书的说法,其实是在为不踏实从基础入手急于求成的江湖、丑书写手的借口、遮丑而已。你仔细想想看,行书不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笔划与笔划相连,字与字相连吗?当然,这种连有许多讲究,但终究脱不开楷书的影子,换句话说,你楷书写好了行书就好上手,行书漂亮楷书也一定不差。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不如此。反观当今的知名丑书者,哪一个能写出规规矩矩的楷书。所以愚认为练书法还是要从楷书入手。
若是楷书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改变一下书体的话,我建议先练行楷,再练行书。
行楷是由楷书向行书的过渡,既有楷书的端庄典雅,又有行书的灵动多变,有人说,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而行楷是楷书由慢到快的必经之路。行书是行楷成熟之后的必然结果。
没有楷书基础,行书会显得油滑浮飘,没有劲力,没有行书的加入,楷书会显得呆板死滞,如何将端庄大气,庄重典雅的楷书融入行书灵动活泼,变化多端,用行书的活泼灵动消去楷书的呆板死滞呢?行楷就是一个好的桥梁。
不过,在这里我还想说一句,在学习行楷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而忽略楷书的学习。比如孩子学路,先爬,再走,再跑,如果不让孩子爬,孩子学走时,四肢配合就不协调,反应也不灵活,书法也是一样。无论错过哪一个步骤,都有可能留下隐患。
一、行书的地位及其影响
判断一个人书法好坏的最基本一个标准,其实就是看他行书的书写水平。毫不客气的说,整个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行书书法的进步史。我们可以从书法史的起源来看。
我认为中国书法真正从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二王书法的确立。而二王书法最为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将行书书法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王羲之之前的书法,是不自觉的书法艺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没有想过把字写的特别美观、大方。也就是说,从主观意识上还没有想过字变成艺术。
但是王羲之那个年代,随着书法日益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书法也必须写的艺术一点,也就是说必须把我的字写的有水平,好看些。至于书法自觉期的到来是否意味着人们书法作品意识的增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所写的书法,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一件书法作品,这个“作品意识”的确立,是不和书法自觉期相互捆绑在一起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自觉期的成熟、发展,是书法作品意识产生的基础。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包含行楷和行草,一般讲行书区别于行楷,指的是行草。
练字无论练行草还是行楷,都应该先有楷书为基础,如启功先生所言: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至于楷书练完先练行楷还是行草。我个人认为可以因人而异,行楷相当于楷书到行书的一个过渡阶段,兼顾了楷书的严谨又不失行书的灵活,在少儿(考试)阶段,行草难度会大一些,同时行草如果写得过草,识别度低对学业反而有影响,行楷提升了书写速度,辨识度又较高,学习行楷不失为上策。
行草与行楷相比,速度就更快很多,但辨识度会降低,不适合考试使用,在练习上面可以结合线格,书写时行云流水,适合速记,适合老师授课使用。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书法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书法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