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练习行书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字体练习行书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欧楷字三年,已进入瓶颈期,有哪些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练字欧楷三年,进入瓶颈期。有方法让你度过难关,一是拜书协老师,让老师帮你拉宽瓶颈,二是换帖,把欧楷暂时搁着,转练怀素的狂草,三是放大欧阳询的字体,让笔画变粗。以上三种方法你不仿试一下,也许就度过难关了。
没看到题主的欧体,但相信三年的时间应该是具备了不错的基础。学书法,转益多师很重要,具备了一定的楷书功底是应该学习行书的。楷书和行书本来就相辅相成,不懂行书,楷书是一定写不好的,因为写楷书是需要行书笔意的,相信题主学习欧体进入瓶颈期跟这一点也有关。
我一直认为,只要具备扎实的基础,转学行书没有特定的某一家,历代行书经典都可以学。初学行书如果说一定要推荐的话,楷书学的欧体,可以试着学习一下欧阳询的行书,如《千字文》、《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季鹰帖》等等。
欧阳询行书字势基本保留了欧体楷书的感觉,用笔相通之处更多,学起来更易上手,不同之处是更加灵活,行书笔意更加明显。学习欧阳询行书,不需太长时间,相信欧体楷书也会有质的飞跃。
行书字帖兰亭序是没得说的,本人比较喜欢沈尹默的行书,沙孟海的也喜欢;楷书练烦了可以交替着练练行书或者隶书,多看帖找到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正确个人经验,欢迎批评指正。
练习欧楷三年进入瓶颈期,说明你是下了一番苦功。这时候再练欧楷就进步极缓了,越写越觉得写出来的字死板僵硬,这就要兼习行书,学习行书的灵动圆润以求化解楷书呆滞。
行书字帖大都去习练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珣《伯远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权《蒙诏帖》、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米芾《蜀素帖》等这些书法字帖。我觉得这些都是古人成名之帖,是古圣先贤最高境界的作品,人家在字势笔意间浸淫了几十年,我们难及十之一二。一个初学者一上手就学习人家的巅峰之作,肯定会觉得力不从心。这就是为啥写兰亭序数以亿计,让人称道的却不过百千。难度颇大
所以我建议初学者不易学习那些难度颇高的传世名贴,倒不如先临习一些二流三流的行书大家的字帖。等练习一段时间掌握行书技巧后,在转入那些行书传世巨作习练。
初学书法,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很容易选择接近规范字的字帖,虽然欧楷不是规范字,但结体端庄自然就很入初学者的眼。欧楷学习时间有三年,很多用笔习惯己形式,最怕形成的可惯就是用笔生硬,点画之间没有连惯,另外就是结体平正。
如何突破现在的瓶颈,形式欧体书风,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欧阳询《千字文》,他的行书作品以《千字文》是流传已久的名帖之一,曾归宋王诜所有,其后经贾似道等收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通过理解学习欧字的行书笔意再回去写楷书,又有不一样的感觉。
去年十二届国展中也有很多欧体书风的出现,也可参照学习。
个人拙见,提供参考!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书道拍案惊奇》观点:不管是硬笔行书还是软笔行书,都不要选择现代人的字帖。有老师点拨可以直接上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自学的话建议用行楷过渡下,推荐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数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具体原因,接下来简单絮叨絮叨,仅供参考。
首先,我不推荐书店里的任何硬笔行书字帖,因为全是现代人所写,学习书法要尽可能的选择优秀的字帖,古代名家流传下来字帖才是首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硬笔书法来源于软笔书法,仅书写工具变了而已,结构和笔顺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学的好,即便学硬笔行书还是要去买古代的经典名帖。考虑到硬笔行书的实用性,那么在选择字帖的时候,可以尽量去选平正姸美一路的风格。比如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它的也可以,只是这两本本字数更多)。
行书入门字帖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不过作为初学者,入门周期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你有老师时常点拨,那没问题。但如果是自学,我建议先学习行楷过渡一下。这里呢,推荐两本字帖。
第一本,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特点是线条瘦硬,结体婀娜,用笔以弧形线条居多。由于弧线的大量使用,让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显得柔和委婉。起笔时,尤其长横略微多了点逆笔,然后竖切向右提笔。这些用笔让呆板的楷书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而这些小笔触和弧线恰恰是行书所需要的。所以,也时常有人说“褚”字是楷书中的行书。
第二本,智永《真草千字文》
可以这么说,凡事见过这本帖子的人,会彻底摆脱“田楷”的审美。什么字是呆板或生动?什么是美术字或书法?智永用这部传世作品告诉你答案。
扯远了,为何用它作行书过渡,主要有三点。
我练得行书不多,回答得也不见得精准。
首先巜兰亭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练习,我有楷书基础还那么困难,况无基础的书法小白呢?
如果有静态书法的基础,如会点篆隶成楷书基础的建议练唐伯虎巜落花诗》,他更接近楷书,只有微弱的连带。
赵的楷书一:比较难,二:赵体没有骨气,身为宋朝皇室后人却为元朝卖命。说实在的这和汉奸无两样!俗话说字比其人,所以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点骨气都不必学赵!
硬笔行书一般临哪一位书法家的字呢?
怎么说呢,每个时期感觉是不一样的!随着欣赏角度的不同,观点也在发生变化。
最开始,我认为卢[_a***_]老师的行书是最漂亮的,但是,同时也发现,卢中南的硬笔行书品实再太少了!
买过一本卢中南老师的硬笔行书字贴,不是整段行书作品,而是单字的,实在难说上是精品,感觉像是卢中南老师在赶任务,赶时间,写的比较随意,字的排版也无规律可循。如下图:
这和卢中南下图的这个行书神作,观感上,差距好大:
田英章老师的行书功底是非常扎实的,但不得不说,他的行书的牵丝太长,笔画也太长,所以,他的硬笔行书作品,让人感觉到有杂乱之感!
不信你看吧:
吴玉生老师的字,单个字看,整遍作品欣赏,都很好看,我学了一段时间后,却不得其法。
后来思索,恍惚大悟,他的笔画很是简洁,笔断意连,但是我的字习气过重,差别的太大!不适合学他的字!
再然后,就是练荆霄鹏的行书了,他的字,自然大方,气韵流畅,牵丝适度,更重要的是,我比较适合学习这种风格!
荆霄鹏行书,如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练习行书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练习行书字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