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赵孟俯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赵孟俯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行书可以一开始就临赵孟頫《洛神赋》等行书字帖吗?还是一定要从临《圣教序》开始?
友好。学习或临赵孟頫行书字帖,个人认为无论洛神,圣教帖都是可以的,在这上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或区分。你一开始就学的赵体,就要坚持一直学下去,不可动摇不定,避免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我认为还是在有了较好较扎实的楷书临摹读帖基础以后,临摹《怀仁集王圣教序》为正宗。但《集王圣教序》由于是集字和碑刻作品,相对缺少墨迹本的那种精气神韵,需要通过临摹王羲之的其它临摹墨迹本拾遗补缺,然后可以在去临摹赵孟頫。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如果自己确实比较喜欢赵孟頫的书法的话,自然也可以再具备扎实的楷书基础后直接去临摹学习赵孟頫。
这里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必须具备扎实的楷书技法基础的呢?原因在于毛笔行书点画线条比较流走畅达,一些偏旁部首需要一气呵成,读帖能力不足或技法不娴熟,可能在写行书是会捉肘见禁,难以顾全。如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学习,也不会感到太难了,学习兴趣也更高涨。
话又说过来,《集王圣教序》由于是集字作品,耗费了怀仁几十年的心血精力,其中包括了很多其它书体或作品不具有的技法,就集字创作作品的技法。这对于初学书法的爱好者而言非常重要,非常就要学习和参考价值。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临摹学习和书法创作的思路和技巧。
学行书,临《洛神赋》还是临《圣教序》,其实都有道理。但我更赞成圣教。
赵孟頫是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家,他简化了王羲之的笔法,让王字变得易学,从《洛神赋》从手学行书当然不错。
而《圣教序》是集的王羲之的字,虽然行气上有些问题,但《圣教序》胜在字数多,相当于一个王羲之的“字库”,学习行书,直接取法“书圣”无疑l是最好的选择。
但学习《圣教序》一定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同时临习王羲之的其他经典手札作品。圣教因是集字,连贯性稍差,而其手札正好可弥补这一缺点。
我的看法您同意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对于学习行书从哪里入手,这是一个很多初学者关心的问题。
学习行书,需要有一定的控笔能力。行书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因为这一特性,成为历代书家最喜爱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多以行书名世。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
行书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呢?很多人主张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开始。《圣教序》,是怀仁耗费二十五年时间,搜集王羲之写的最好的字镌刻而成。给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但是,《圣教序》是石刻,没有相当的书***底,对王羲之变幻无穷的笔法有所认识,直接从石刻的《圣教序》入手学习,便无法探知道行书多变的奥秘。临写出来的字干硬无神,全无王羲之韵逸洒脱之气。
赵孟頫《洛神赋》墨迹本,是赵孟頫的行书代表名作。全文并序九百余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锋芒变化,毕现毫端。对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最难的是怎么下笔。下笔的角度、轻重、方向、映带承接,在石刻中是很难看到的。而墨迹中,这些东西清晰的呈现在纸面。越是细致精微的地方,越是书法的机枢所在。把这些东西学到手,理解透彻以后,再去学习《圣教序》,就不会受困于石刻中干硬的点画。写出有血有肉,神飞韵逸的行书。
提供我的几位恩师的观点吧,就简单叙述,不作评论,以敬恩师。
第一种,从集王圣教序,或书谱。
我当时是从圣教开始的,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呆板的现象。
而其他书友从书谱入手的,比学圣教的更有书写性,对于各种笔法也掌握的丰富而精准。
第二种,从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入手。
赵的真草千字文,真书流畅妍美,笔法一窥即知,况赵的结字平稳,点画精到,对于打基础还是不错的。
第三种,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理由同上。
赵孟頫和文征明,谁的书法更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当然是赵孟頫!
虽然都是王羲之的门徒,虽然都没有学成王书的六分,但是,再书法界能超过赵,文之人也是屈指可数了!
说道赵孟頫与文征明的书法,还是赵孟頫要高于文征明甚多。
首先我们谈书法的功力,文征明就远不如赵,赵孟頫的书法几乎没有败笔,而文征明的败笔就相对要多了,比如粗细变化上,比如笔力强弱上,文征明都不如赵。其次,再浑厚上赵更胜文,唯一文征明比赵强的似乎是灵动性上,可是,文征明的笔力较弱,笔力一弱就把灵动性的优势又消减了!
总的比较赵孟頫要胜文征明甚多。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长处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他们两位风格不一样,都是二王体系的书风,我也都喜欢!如果非要比书法艺术价值赵孟頫显然稍胜一筹!就拿楷行书粗略对比一下,草隶篆我研究不深不敢妄言!
中大楷:赵孟頫略胜,
小楷:文征明胜,
行书:赵孟頫略胜,
而且老赵楷行草隶篆五体皆能,位列四大书法家欧颜柳赵!有元人冠冕之称,相比之下文征明似乎弱一些,但文征明小楷在我心中是天下第一结构严谨,妍丽俊秀,无敌般的存在!
“齐”字用行书怎么写才漂亮?
一、“齐”字略说
“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说文解字》中说:齐,禾麦吐穗上平也。齐,还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7位。
我们来看一下历代书法家们如何写“齐”字——
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
晋 · 王献之 · 肾气丸帖:
简体字“齐”因笔画数少,加之又是上下结构,写行书过多的连笔就很难看,点横适当连写,左撇右捺左右放开,两竖一长一短括号式呼应,看起来是很美,仿佛是一个美女老跳舞。繁体因笔画多,行书写好看,应该不难。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赵体楷书用笔沉稳,章法分明,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平中寓险,点画之间呼应十分紧密。
赵体楷书既保留了唐楷的法度,又不拘泥于唐楷的一招一式,在楷书中经常有一些生动俊俏的行书笔法与结构,笔划形态生动自然,赵体楷书被誉之为活的楷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赵孟俯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赵孟俯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