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经中的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心经中的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篆书有什么好处?如果学习从什么字贴入手好呢?
本人从事汉字教育,除用人字学习法教孩子识字外,其中汉字书法启蒙也是重要的一环。
从本人的经验来看:儿童书法启蒙以画篆书开始,因为书画同源,篆书亦字亦画。
篆书,不仅仅适合儿童书法启蒙,是非常适合大人及书法入门的,因为写篆书象画画一样,笔法相对比较简单,有位香港的外国朋友,汉字一个都不认识,首次学习中国的书法,建议从篆书开始,半年多时间,就写得非常不错了,外国人都能写得好,那么对于中国人而言,应该更简单。
本人一直在期待着类似型这个话题,感谢题主!
“书画同源”,中国人基本上都听说过,尽管不知道之所以然,本人首先要强调的是~“书画同源”中的书,指的是篆书。特别是大篆,涉及了中国的文脉”。
书画同源”的书,指的是大篆,其它字体还真是不……够……格!
先简单的说道一下吧,图案是一切文字产生前的母体(从原始岩画中可知)……随着图画与文字的逐渐成熟,图文开始了分道……
大篆,就是此时产生的成熟文字。所以说中国的先祖们会说出“书画同源”!这就是华夏族真正意义上的“文脉” !!!
了解了文脉后,您应该理解学习“篆书”的意义与好处了吧。
接下来再叙学习那种体为好。
篆书的书写方式事实上已经长久的失传过……历经三千年直至清代的邓石如,整理并总结了篆书及篆书的书写方式。可惜的是邓公出笔更接近于”官阁体”,而且在转角抹角处的书写有走笔失峰的技术缺陷……
吴昌硕站了出来,他老人家不但解决了所有技术上的问题,并一举直追三千年前先秦时期的精华与神彩……并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首先,要学篆,就要识篆。至少要识小篆,就要学“六书”,弄清文字源流。至少学习一些“文字学”知识。如甲骨文金文,体会一番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学篆的基础。其次,掌握笔法基础。即以小篆论,用笔单纯,就那么几种方法,直弧弯转圆,但是要求高,难度大。学会了它,掌控了毛笔,再学习其它书体也就容易了。
一位名书家说,学书法不学篆,犹如儒生不读经也!学书先学篆,我眼有神,腕有鬼也!这大神,有几个人能学的来?
小篆法帖,应以“二李”为宗,即是秦相李斯篆书,如《泰山刻石》,唐代李阳冰篆书作筑基。下探清代邓石如,吴熙载。至如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三先生,个性面貌强烈,非常人学习,所不易得!邓有玉筯篆《***职》,铁线篆《小窗幽记》可供参考临写。吴有《崔子玉铭》《庾信诗》可资借鉴。邓写得堂堂正正,吴写的婀娜多姿,可斟酌吸收。
邓石如,光是手抄《说文解字》就达二十多遍,終成清代篆书之祖。所以,学书,更应当学习书法家的刻苦精神!
学习篆书至少有两大好处:
1、了解文字、书法演变的本源。篆书字体符合文字产生的六义,从隶书起六义就破坏了。学习篆书,会对汉字的产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2、更好地掌握中锋运笔。篆书纯用中锋,而中锋是书法最根本的笔法,学习篆书能为其他书体的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草书,有书法家说,习草不习篆,到头一场空。
学习篆书,我赞成从邓石如篆书入手。
邓石如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降低了篆书的难度。由清代篆书入手后,可再向上学习李斯小篆,领略其正大气象。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我一直在睡”好友的邀请!
关于“学习篆书有什么好处,如果学习从什么帖入手好”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丁点儿粗浅看法,供题主参考。
第一,学习篆书的好处
篆书是书道之极。
《书***传》中说: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籀,篆籀所以为诸体之本。
《书诀》中说 :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纯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尽然。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籀气象,乃其证也。
东汉蔡邕在其作《篆势》一文中赞美篆书道:“处篇籍之首目,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素,为学艺之范先。” 由此可见,王羲之的家传学书诀窍是:穷篆籀,工省而易成。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为“书圣”,显然是与他认识到了学练篆书的重要意义,并苦练篆书是分不开的。
王羲之还说,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精于篆者能竖。” 一切书体都离不开竖,也就是说,只要是学书法之人,都得先学篆书。
关于学习篆书有什么好处,以上均为引经据典,请题主认真悟一悟,一切都明白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经中的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经中的小篆字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