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丁永康硬笔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丁永康硬笔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钢笔字帖的字好吗?
这个不叫钢笔字帖,算是一副作品吧,字写的也一般。钢笔字帖个人认为是选古人的碑帖,比如赵孟頫的《道德经》《汲黯传》等。综观赵孟頫的书法始终有遒媚、秀逸之特色。他在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論师法何家,都以【中和】态度取之、变之,钟繇之质朴沉稳,羲之之蕴藉潇丽,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入笔端,但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丽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孟頫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我个人比较喜欢赵孟頫,所以推荐给大家。
这一幅钢笔作品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人书写风格。书法的审美会因为个体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以及阅历的不同而产生面对同样的一幅作品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只能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了。
可能是拍摄上的原因,这幅作品的布局重心并不是很稳,会向右下角方向倾斜。
从书写的风格上来看,书写者的审美会偏向于宁拙勿巧的方向。
我不太确定你所发这幅硬笔书法作品的目的是想学他的书写,还是偏向喜欢这种风格的字。
如果你是喜欢这种风格的字,而且自己本身在硬笔书法里头也有一定的学习积累,那么我个人是比较推崇可以进行临摹学习,以吸收一些对你自己有用的元素。
但是如果你只是初学者,看上这幅作品的书写风格,那么个人不太建议你以此来进行学习。反而会建议你从最基本的书法技巧方面开始入门学习。
楷书的学习目的是先入规范,建立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那么以后不管学习哪一些书体,因为有了牢固的基础都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可以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是学习书法事半功倍的事情。
这幅作品的书写者也是有临摹过古代碑刻的。从他的字形结构以及笔画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比较容易可以确定的是有学习过宋四大家里头的米芾书法。
这钢笔字帖的字好吗?不怎么样,因为钢笔字是现代人与人交往的书面表达方式之一,一定要横写,字要整齐一点,让人一看就能看清楚,这个算一点书法作品,只能让懂书法的行家评论,普通人难能评说其中艺术价值。
首先,这幅字不能称之为字帖,字帖根据编辑目的不同,从笔画到结体再到字的数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字帖是要人描摹临背的,像这样过度夸张结构求变的字其欲表达什么意思?其次,感觉这幅字个太过强烈!不是太好。最后,个人认为作为书法作品好的作品,应该是能够给人想象余地而不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而严重夸张变形的去表现。
回答这个问题,仅为个人看法,鉴于个人水平只是个初学者,妄加评论似有不妥,但是,题主既然问了,说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也不无不可。
首先,打开题主附的图,一看字写得不论从笔画还是结体怎么可能是出自字帖呢?再一看落款竟然是卢有光。我用“竟然”这个词是有原因的,不妨咱们先来介绍一下他:
卢有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副***,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副***,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广州老年书画影艺促进会副会长。
幼习书法及书法理论,数十年来刻苦临池,遍习各体著名碑版,书法基础雄厚,兼擅楷、行、草、隶、篆各体,书法风格多样,个性鲜明。卢有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卓然成家,现名满南粤,驰誉国内,在国际华人文化界也有相当名望。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书法作品联展及个展和书艺交流。
怎么样,不简单吧。但是,这仍不妨碍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说,卢老取得的成就是在毛笔书法上的。毛笔书法写得好,未必硬笔(钢笔)书法写得好。具体分析一下这幅作品
1.“花、晚、光”字的竖弯钩,软弱无力毫无变化。
2.“林”字左大右小违背结体原理。此类字应左小右大。
第一届全国硬笔书法比赛中,特等奖获得者有哪几位,能否分享一下他们的作品?
1985年第一屆全国硬笔书法比赛是我国硬笔书法发展进程中一件大事,参赛者达百万之众,后来的赛事再没有这么大规模。在介绍十位特等獎得主前,先简单回顾一下纲笔书法历史。钢笔传到中国不过百年,正逢***,鲁迅.胡適.郁达夫等开始以钢笔写作,1935年,陈公哲出了"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是蘸水笔连笔竖写,这是我国第一本钢笔字帖,1939年黄若舟写的"通书"影响也很大,1949年白蕉.散木两书法家合写的"钢笔字范"出版,将钢笔字从实用升华到艺术境界,1954年沈六峰(沈子善)的"纲笔字的练习和写法"出版,1958年黄若舟"汉字快写法"出版,前后印量达1300万册,是一本影响巨大的字帖,70年代末以后,硬笔书法呈成熟壮大期,但此前一直称钢笔字,并无钢笔书法的概念,1980年,美协***江丰为庞中华的"谈谈学写钢笔字"一书写序言中肯定了"钢笔书法"这一提法,此后各种钢笔书法字帖大量出版,也有不少赛事开展,在这一背景下,1585年的全国大赛对后来的钢笔书法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大赛中十位特等奖获得者的名字也被对硬笔书法爱好者所熟知。
这十位特奖获得者是:曹宝麟,赵彦良,張秀(女),刘惠浦,任平,马明,仇寅,葛全胜,顾仲安,张杰。
家,安徽省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教授,博士师导师。
如果有机会写书法,你会选择哪种字体?
我会选择草体。选择王铎、傅山。
书法作为一种艺朮,经过秦汉长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达到很高水平,成为文人、士大夫陶冶性灵、抒发感情最理想、最方便的形式。
而草书,最具强烈的主观表现色彩,在表达个性、抒发感情上,更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在宋元时,草书还不够放得开,到明末,旧的审美规范受到冲击,出现了张瑞图、王铎和傅山等草书大家,一掃过去温文尔雅、甜美柔媚的风格,开创了草书的新格局。
我之所以喜欢草书,主要跟我喜欢王铎、傅山草书有着直接关系。
王铎、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政治生活天翻地覆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剧烈变革、人才辈出的历史时期。他们高举反叛"赵董"(赵孟頫丶董其昌)的旗帜,髙扬浪漫主义个性与创造精神,他们的草书都有一种一泄千里、摧枯拉朽的气慨,仿佛大江奔流,所向披糜。
王铎草书笔墨蒼润跌宕丶结体纵横缠绕、笔力雄健、明快斩截丶蒼郁沉雄、连绵不断、奇奇怪怪丶骇人耳目。
傅山则是生拙与支離,直率与烂漫,一派天真。他胸中有浩荡之气,腕下乃发奇逸之趣,他的连绵缠绕的曲线令人惊叹。
而王铎的行距左倚右靠,字态东倒西歪,笔致俯仰向背,笔墨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宛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
我喜欢草书,我喜欢王铎丶傅山,愿学一辈子王铎丶傅山的草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丁永康硬笔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丁永康硬笔草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