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跑步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跑步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是由楷书到行书,再由行书到草书演变而来的吗?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草书是从行书而来,而行书是从楷书而来。原因是:楷书就像儿童刚开始站立,行书就是刚会走路,而草书就是跑步了,没有会走路,怎么也跑不了路!而楷书是开始造字的时候写的,一笔一划都要有规定,便于推广,而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抄写上更快捷而有点沾连,草书是为了快速记事,在行书基础上而书写了。
中学的历史课本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是错误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书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绝对不符合书法发展史的,正确的延边规律应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几乎是和隶书平行的书体。早期草书称之为隶草,实际上实际上夹杂着一些篆草的写法。章草属成熟的草书,由隶书发展而来,成熟于汉代,代表书家崔媛、杜度等。
东汉时期,章草进一步革新,发展成今草,代表书家如张芝。至东晋王羲之博***众长,今草进一步发展,《十七帖》即为今草最经典的代表作。至王献之发展为“一笔书”,也就是狂草的前身。
狂草于唐代成熟。草书在张旭、怀素等人的催动下,进一步发展,在王献之“一笔书”的基础上发展为“狂草”。
以上为草书的发展。
楷书是由汉隶逐渐发展而来的,魏晋时期大为流行。北魏多碑刻,其书体被称为魏碑。三国时期钟繇被誉为“楷书之祖”,钟繇楷书风格古朴,且具有传统文人气,这种写法被两晋文人所传承。楷书至唐代高度成熟,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
如同人类的进化论!书体的衍变 大篆 小篆 隶书 魏碑 楷书 行书 草书 在古代碑帖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每个时期字体字型不断地衍化 比如 柳体的横钩的钩 借鉴的是魏碑钩的写法!欧体的竖弯钩 借鉴的隶书的写法 !行草也一样
练行草先练楷书就如练芭蕾先跳广场舞,对吗?
练字应该是先练楷书、再练行草,总不会先练走再练爬吧。芭蕾和广场舞不能相并而认,芭蕾舞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所以从小就要培养练习,广场舞不任什么时候都可以跳,不认男女老少都可以跳,至于跳出味道那也要好好练习才能跳好舞蹈!我认为练行草先练楷书这说法对,练芭蕾先跳广场舞这个就不对啦!
这个比喻倒有点意思。楷书属于正书,那么芭蕾舞属于经典正舞。那么广场舞算是大众舞,其实两者都有一定的律动。
姿态不同,决定了情性的不同。
正楷属于稍稍动感,而行书形式则有散简旷然之味道。
练习楷书,端坐而情稳。稍有意乱心性,则有八法混乱。
行书翻飞跳跃,线条笔画都有呼应,有时候简易草符,任性不羁。可以比较正书需要的意宕。
行书源自魏晋期间王羲之已改汉魏的古意刻板。而动文人性情寓墨,故流便书体,使得韵姿,随心所欲,不以汉魏古法而束缚。心手相应。其笔法属于惊世的流动之潺潺韵感。
值此有了行书,有了街舞,汉代的隶书隶变也就似乎就是经典雅事的“芭蕾舞”
都是经过演变。汉字的书体亦乃如此。
时代赋予的变化,而今有了全民玩味书墨,一如全民跳广场舞。古时候属于达人士族,换言之都是有地位有钱人,世代为官者的爱好玩性情。
所以行书属于运动竞技的景致,不运笔而疾速或跌宕起伏,就不称行书的行云流水。
芭蕾舞跟广场舞是两种概念吧。
广场舞只要是四肢健全都可以跳,不管好不好看吧[捂脸][捂脸]
芭蕾舞就不一样了,要从小练骨骼那些,得从小练起,年纪大了估计就跳不了。
芭蕾舞首先肯定要练广场舞先啦,要从基础的方面练起来,正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所以呢,我们要先把最简单的学好嗯,再学那个难学一点的,这样子的话要一步一步的来,就很容易了,所以呢,是这样子的,就是你跳鬼步舞也是一样,都是要从最基础的基础,你都没打好,你怎么跳?后面难做的呢嗯,是吧?
练行草先练楷书,就如同练芭蕾先跳广场舞,对吗?
这问题是我想到了在驾校练车,应先练驾驶自行车,这两个车技术一样吗?很明白练开汽车,不用先练骑自行车。但都是在路上行驶的车,遇到十字路口红灯,都得停车。有相同之处。
练芭蕾先跳广场舞是我联想到,练跳远先练跳高,都是跳,一个是平行跳越,一个上下跳越,技巧要领,南辕北辙。但练弹跳是共同点。
上述啰嗦,想说明白一个书法练习的一个问题,每个书体都能独练,不是练行草先练楷书,不练楷书行草就练不好。但都是书法有内在联系。
楷书有揩书的笔法,行草有行草的技法。对书家来说五体全通后,能融会贯通对书法理解更深。
名家也是一两个书体名榜垂史,王羲之称书圣是今草让人青睐。
十七帖。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
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
在孙过庭书谱中,如何学习书法己有论断。
能同时练习行书和楷书吗?
行书和楷书可以一起练!
学书法是苦差事,有时候一直练一个帖,会很累,审美也会很疲劳,只为凑数的临帖也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这时候也可以相互交替着练习另一种法帖,相当于一种调节,一种休息,也未尝不可。
王羲之的《圣教序》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都是很优秀的学习范本,学行书、楷书取法这两种都起点不低,相互交替练也不至于很枯燥。
但是最后你个人要确立一种你的风格,看是以哪一家为主基调(是以王羲之书风为主,还是以欧阳询书风为主),一旦确立了主基调,另一种甚至更多其他的法帖,就都是附属的了,只从中吸收一些养分,来丰富你的主流书法风格罢了。
希望这样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书法同道关注“麓风轩”,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如你是初学者的话,建议你最好先学一种字体,因为你不容易发现它们的特性,也就不能快速掌握,一种字体的技巧,同时两种字体练习,反而会增加练字的难度,从而更难掌握。应该等练习一个阶段,一种字帖临的有模有样后,再转学其它书体比较好,所谓触类旁通,也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给初学者一个忠告:贪多嚼不烂,每次练习都不要写很多字,可以精练几个字,并力求把这几个字写好,写到位(就是能够背临),这样日积月累,必有长进。期间为避免练习枯燥,可以做一些通临,比如通临一页内容(主要练习章法布局)。
如果不是初学者,又有学习其它书体的基础。原则上来说,是可以跳过楷书练习行书的,也可以同时练习。从书法史的发展过程来看,草书出现的比楷书要早,也就是说,先由篆书发展到隶书,隶书的快写之后就出现了草书,而行书是由草书逐渐演化过来的,所以从书法的发展史上来说是可以的。大多数人认为,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练完楷书后再练行书比较容易方便。但也要因人而异,并无绝对的先后而言。既可以同时练,也可以先练行书再练楷书。各种书写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性,相互影响补偿。
从一个字来看,无非就是结构和笔画,结构上可以从书中借鉴,楷书和行书的笔画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相似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赵孟頫的楷书,在书写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如果有书法基础,是可以同时学习楷书和行书的,如果没有基础,是不可以同时学习楷书和行书的。当然如果有老师指导的除外。
下面我们来欣赏楷、行之美。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如有不足之处,欢迎下方留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跑步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跑步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