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草书字帖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草书字帖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这几种书体,你从哪个书体开始练习书法?
谢谢邀请:我是从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开始,后学汉隶《曹全碑》及篆书《吴瑛帖》,总之一路过来,感觉还是从篆书基础开始学习最靠谱,基础不稳,要好象练武之人马步不稳一样,终究成不了气候。(个人心得,不喜勿喷)
年轻时整天看的是楷书,突然发现隶书好看,别有风味,就照猫画虎练上了。后来觉得还是楷、行美,用着也方便,便又改练楷书。我们不图当什么书法大家,兴趣使然,也乐在其中!
学校老师安排的从一笔一划,楷书开始的;田字格用铅笔,米字格学毛笔,绝大多数人学毛笔书法的经历应该是这样,中途出于兴趣也有夹带写写其它书体。那些主张学书法从其它体开始的可能没有在学校学习的经历,或者是忘了这段经历。
学习每一种书体都有好处和缺点,不能一概而论,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和以后的追求来选择书体,初学书法必须练习某种书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我是从篆书入手的,先练习小篆,如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秦代李斯的《峄山碑》等等,通过小篆来练习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书法的最核心的笔画,一开始学习书法就掌握了它,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通过几年的练习,感觉先学习篆书的效果还可以,后来学习隶书和魏碑都比较顺手,手腕的运用也比较灵活,写出来的字也比较扎实。
我是从隶书开始练习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属于古文字,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属于今文字。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称为隶变,它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点,是今文字的开始。草书、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行书由楷书和草书演变而来,所以 隶书是今文字的根本。
我隶书先学习《曹全碑》,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字迹娟秀清丽,舒展超逸,笔画长短兼备,历来为书家所重。主要是练习字的线条和结构。
后转向《礼器碑》 学习,此碑也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主要是练习粗细变化瘦硬劲健的笔画。
现在学习《好大王碑》,此碑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的笔意,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主要是学习此碑的淳朴,简约的风格。
隶书的代表作有《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好大王碑》等。都是学习隶书的好字帖。
楷书和草书哪幅更具有艺术性?
不能简单的谈书法的艺术性。因为书法的艺术性是书写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的自然流露。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书写水平的一定高度呢?怎样的高度才能表现出艺术性呢?下面回荅:
1 首先要解决书法的法的问题。当下书界无论专业还是民间,对书法的法的认知是非常不足的。不是软笔书写即是书法。也不是任何字体和写法都是书法。这个问题要清醒。不得六朝法不为法书,不徇法书而行者不为书法。二王书是六朝法集大成者。并且一直影响至今。再比如隶书,隶书的产生对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过程。但这个发展过程被历史自然割断了。自汉隶以后,再绪则为清隶。在中国的书写史上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过程。所以不能做为书法法的规范。
2 要清醒的认识,书法首先是技术性的,有一定书法法书的书写规范,和法度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对书法的法度把握,并且运用自如,且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其艺术性则自然产生。舍此只是书写而已,
3 关于行草书。行草书不是所谓的"连笔字"。行草书是有一定的行草书字符界定的,并且有一定的书写规范。
一家之言,方家参考。其中具体内容篇幅所限,不便展开。
楷书和草书各有艺术之美,只是笔画结体的表达形态各异。
楷书突出在方正之美,规矩之美,规矩限定下的变化笔法,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美。
所以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因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它和其草书体相比较,用笔平稳,点画清晰,搭配匀称,结体规整。
但形态上的方正,并非一程不变的状如算子,同样会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笔法和结体之美,如有颜真卿的宽博舒展,赵孟頫的秀婉流美,柳公权的遒劲豪健。欧阳询的险绝劲峭。
草书是由楷书到行书,再由行书到草书演变而来的吗?为什么?
中学的历史课本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是错误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书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绝对不符合书法发展史的,正确的延边规律应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几乎是和隶书平行的书体。早期草书称之为隶草,实际上实际上夹杂着一些篆草的写法。章草属成熟的草书,由隶书发展而来,成熟于汉代,代表书家崔媛、杜度等。
东汉时期,章草进一步革新,发展成今草,代表书家如张芝。至东晋王羲之博***众长,今草进一步发展,《十七帖》即为今草最经典的代表作。至王献之发展为“一笔书”,也就是狂草的前身。
狂草于唐代成熟。草书在张旭、怀素等人的催动下,进一步发展,在王献之“一笔书”的基础上发展为“狂草”。
以上为草书的发展。
楷书是由汉隶逐渐发展而来的,魏晋时期大为流行。北魏多碑刻,其书体被称为魏碑。三国时期钟繇被誉为“楷书之祖”,钟繇楷书风格古朴,且具有传统文人气,这种写法被两晋文人所传承。楷书至唐代高度成熟,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
如同人类的进化论!书体的衍变 大篆 小篆 隶书 魏碑 楷书 行书 草书 在古代碑帖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每个时期字体字型不断地衍化 比如 柳体的横钩的钩 借鉴的是魏碑钩的写法!欧体的竖弯钩 借鉴的隶书的写法 !行草也一样
我个人认为草书是从行书而来,而行书是从楷书而来。原因是:楷书就像儿童刚开始站立,行书就是刚会走路,而草书就是跑步了,没有会走路,怎么也跑不了路!而楷书是开始造字的时候写的,一笔一划都要有规定,便于推广,而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抄写上更快捷而有点沾连,草书是为了快速记事,在行书基础上而书写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草书字帖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草书字帖大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