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行书字体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行书字体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楷书什么是行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书,顾名思义就是比较流畅,行云流水的书法。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书也叫正楷丶真书丶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趋简化,横平竖直。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古名楷书。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晋唐最流行。
行书:介于真丶草之间,变真丶以便于挥运的一种书体。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反之叫行草。
介楷草之间,书体流畅,牵丝连带,方圆交替,连号省变,章法自如。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究竟怎么理解?
行书慢写,故而从容俊逸,以去狂戾之气;楷书快写,故而灵韵自生,以避阻滞呆板。我的理解,行书适当写的慢一点,更显沉稳内敛与法度精神;楷书写得快一点,更显字法老到和笔法练达。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比如写行书本来就很慢的,或者写楷书本来就很快的,则不必参考。新手不可学,老手不必学,尤其适用的,是书***处于入门阶段的朋友。
速度比节奏更重要,它可以改变书法作品的形貌气韵,甚至会带来质的变化。书写速度内涵十分丰富,我曾在群里说过,什么是书法之妙?有快有慢,有实有虚,有正有欹,有圆有方,有妍有拙,方为书法妙品。
以抱庸为例,硬笔楷书的书写速度为每分钟10个字,平均6秒一个字;行楷快一倍,每分钟20个字左右;行草则为每分钟30个字。大致是这个速度。行草写慢了,就嫌迂愚,有损凌厉之气;行楷写慢了,就觉阻涩,如梗在喉扭捏不爽。所以,每个人的书写速度要根据自身基础和书写习惯来合理选定。
启功先生曾言:“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主要讲得是字法,但其中也包含着速度的问题。
抱庸以为,熟能生巧。总的来说,书写速度是随着书法养成逐步提高的。书学者应遵循个人实际与客观规律,可以逐步强化提高,但不可舍本逐末揠苗助长。
抱庸浅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这个问题可以用启功先生的话来回答,启功先生曾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把行书当楷书写,速度慢下来,才能够用心经营布置电话结构,不至于写的浮华无法度,把楷书当成行书写,速度稍微加快,注意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关系,这样楷书才能够写的灵活不呆板。
我平时写字是非常快的,基本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是一个速度。都和我写钢笔字的速度差就不多,其实毛笔使用熟练了就能够写到和钢笔一样的速度、甚至更快,二者本质上都是一种书写工具。
据说,元代的的书法家赵孟頫一天能书写10000字,很多人不相信,我是相信的,以赵孟頫的书写能力,写到我们现在钢笔字的速度是完全不在花下的,反正我高考的时候半个小时能写800字的作文,如果不思考直接书写的话可定可以更快。
当然,这里的快和慢都是相对的,而不是说写楷书真的像行书一样快,写行书真的如写楷书一样慢,只是相对于正常的速度慢了一点,这样可以让行书有一个用笔转折的时间,让楷书有一个连带顺畅的书写。
我是一人。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主要看你心中觉得“楷书”和“行书”是怎样的关系。
提问者提问的“行书慢写,楷书快写”,本身这个题目就有问题,启功先生的原话严谨很多。
启功先生在《论书札记》:“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启功先生这样说:行书宜当楷书写,楷书宜当行书写。“启功体”就是这样的思路或者取舍,“启功体”就是有楷有行。为什么现在“启功体”是这样,因为启功先生认为“楷书”和“行书”的关联是有楷有行。
启功先生这个观点,田蕴章也同意。行书宜当楷书写,楷书宜当行书写的原因:行书要聚散不失度,楷书要顾盼不呆板。
我个人也非常的同意,启功先生同意,他的启功体是这样的。
启功先生有没有做到,这四句话,看着“启功体”启功并没有做到。
田蕴章在他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中提出过,不过田蕴章或是田英章,题目并没有做到,尤其是他们两的行书。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我头次听说,至于理解,也肯定更谈不上深刻了,记得启功倒是说过类似的话。
写行书时,有时会有这样一种手感:不急不躁,闲庭信步的运笔,洋洋洒洒,不知不觉已写了几页,沉浸其中。
这样写的行书谈不上快,和日常行书比,是略慢的。
王羲之说,下笔前要思忖好怎么写,毕竟笔是将军,谨慎用笔。
又说“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者?……”大概意思是讲,写字要有平平仄仄的韵律感,有缓有急。
硬笔与软笔是相通的地方,写一段文字,大概呈现什么风貌,写字前心里就要有数,字的缓急轻重,多临多思多写,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感悟。
这样写行书的感觉,是很有乐趣的一个过程,此其一。
再者,有轻重感的慢写行书,也是巩固行书的重要方法,结构能写对,却不能自然书写,慢写就是个很好的过渡。
至于慢写行书,写的有多慢?
正如赵孟頫的楷书,有些人说是行楷,其实,只是笔画间的顾盼、呼应更明显了而已。
行书用笔易快,易浮薄。仍须沉着,楷书用笔易慢,仍须沉着中点画有飞动之势。
写行书时,写着写着速度不由自主的就会越写越快。点画不精到,会产生油滑浮薄毛病,虽有"满纸烟云″处处枯笔的效果,但笔墨没沉到纸里面去,显得无骨力,行书适当降速慢写,沉着凝炼,妙在其中。
楷书用笔太慢,也是字无筋骨,无神***。适当加快速度则有笔势,点画活泼有呼应。静中有动。
写行书的同时,练练楷书。学楷书的同时,结合练练行书。使写行书有楷书的感觉。使写楷书有行书的感觉,形成互补。
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碑》,书写速度稍快,在楷书中增加了行书意。笔力刚劲,气韵生动。
此碑是褚遂良早期代表作。在他书写的楷书中是最大的。也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大的摩崖碑刻。刘熙载赞道:"兼有欧虞之胜。″康有为评:"清虚高简。″
(上图为褚遂良书《伊阙佛龛碑》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行书字体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行书字体设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