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静》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静》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有人说写好书法必须明白静、兴、恒三字?
这说法是在书法上有经历有痛苦有经验的总结 ,我认为非常准确。静,是大前提要求环境要静,嘈杂难致心静,心不静就会不安下笔笔也难顺。再就是心静,这关键是自己的运气如家庭好不好,身体好不好,儿女的事用不用过分操劳,脾气不好的心地不宽的就难静有的人在书法的道上也就终止了。兴是兴趣,干什么都要有兴趣爱好 ,没有兴趣爱好也就一事无成。恒,持之以恒,要求立志于书法的人要习书法一辈子,不间断,追赶不间断,学习不间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谦虚谨慎不狂妄自大 ,修心养性。书法反正是难,难上加难。胡说的 ,见谅!
无论学习任何事情,首先是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心思学下去。我学习书法是个偶然的机会,大约在我九或者十岁的时候吧,有一天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条几上放了一瓶墨水和一只毛笔。那时没有太多的***玩意,无论见到什么新鲜的玩意出现都是喜出望外的。跑过去问父亲我可能玩玩,父亲说没用了,你玩吧。于是乎就屁颠颠地到处搜集破纸,有模有样地写起大字来。说也奇怪,那时一拿起笔来,就知道怎样握笔,而且姿势非常的到位。我祖母是位大家闺秀,念过私塾,她一见我拿笔写大字,就笑呵呵地过来对我说:“你还真聪明,有点天分,就是这样的,好好坚持练吧。”开始练书法就得到了祖母的赞美和支持,兴趣一下子来了。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放学回家就练习书法,一度到了痴迷的地步,夜里能练到十点多。
再联系书法的过程中,让我的心宁静,小脑袋就不停地思考,所有的玩啊、调皮捣蛋的事啊全都跑到爪哇国去啦。练字时的心静,让我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问祖母,祖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镇上的书店查书,后来也喜欢了买书、看书,一直成了我前半生的习惯。这样,也连带我的作文水平迅速上升,开始学着写诗词、写***。这是练习书法养成的“静”。练习书***让你不由自主地“入静”,那种静是心灵的静美,如山谷清泉,碧水蓝天,所有的世俗无奈都归于空,只有毫笔在纸上静静行走、墨汁在纸上潺潺流淌。
我的心得是:不是练习书法需要你有恒心,而是练习书法让你有恒心,它完全让我停不下来,就像骑自行车下坡,很难刹住车了,呵呵。练习书法,让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是自豪的、成就的、满足的,可是上了初中后却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学离家远,住校,而且是住那种几十个学生一起的大卧室,实际上是一个大礼堂改造的。学生熙熙攘攘,再没个安静的场所了,拿去的纸笔,等下自习回去的时候就不知去向了,再看墙壁上,全是被涂得黑山黑水,比那孙大圣到此一游的题词还要疯狂。后勤老师调查***,结果查到了我的头上,对我的处罚是擦去墙上所有的墨迹,不准再带笔墨到宿舍来.......那时的伤、痛、恨可想而知。后来只有在星期天、寒暑***回家的时候才能练习,那是疯狂的弥补。
现在人到中年,心愈静,更加舍不得书法练习了,至于写得如何,就当自娱自乐吧,呵呵。
唐大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一千多年前已论述过! 神怡务闲(精神愉快,事务悠闲),一合也;感惠徇知(感人恩惠,酬达知己),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这不是临池习书的静与兴吗? 与之相违背的有:心遽体留(心情躁动),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闲,五乖也。 时逾二纪(二十多年),有乖入木之术(形容书法没有达到很高造诣),无间临池之志(二十多年都没间断临习书法)。——这不是恒吗? 临习先贤笔墨痕迹,更须静心读碑读帖,充实一点国学素养,滋养心灵。避免闹出笑话。如毕福剑先生的“九球天后”,不评论书法水平怎样,四个字就写错两个,九字没简繁之分,玖字前人是用来记账的。后字皇后就是这个后,代表位阶或者说官位,後字是代表方位,前后左右。有的写些不知如何欣赏的口语“真不容易”等等。 不止书法界,当今社会环境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不正是缺少这静、兴、恒这三字吗?
学习书法做到了静、兴、恒三字会让你终生受益。
第一,学书法什么是静?
指学习书法时外在的有一个安静环境,内在的心不浮躁,平心静气。当心情烦躁时,不要免强自己去学书法。因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心境平和宁静时,才可能写出悠然自得的书法作品来。
第二,学书法什么是兴?
指学习书法的兴趣。不管学什么被动学习效果不太好。因为对书法感兴趣,有主动学书法意识,所以大脑才会接收相关知识信息。不排斥书法。学习书法首先要喜欢书法,学习时才不会觉得痛若艰难。让人觉得是轻松愉快的事。
第三,学习书法什么是恒?
指学书法要有恒心、毅力、有始有终。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就会前功尽弃。
学习书法要明白静、兴、恒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白蕉先生提出来的。白蕉先生学书过程中做到了这三点,在学习书法方面取得了成功。启功先生评白蕉先生是:"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白蕉先生行书作品摇曳生姿,婉转飘逸。
欣赏他的行书作品,会使人联想到这样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山高水远,轻舟自由自在顺流而下,天上白云悠悠,有深邃缥缈之美,有幽寂的意境。
谢谢悟空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好书法必须明白静、兴、恒三个字是对的,也是有深意的。
静,即学习书法心要静,环境要静,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静下心来把字写好。
兴,即对学习书法要有极大的兴趣。热爱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自己对书法没有兴趣,那是学不进去的,即便是学,也是学不好的。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学的早与学的晚,只要对书法有兴趣,什么时候都可以学,而且还能学好。
恒,恒心。学习书法须持之以恒,须有恒心,须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应弃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用在书法学习上,再恰当不过了。
静、兴、恒,都是有心之人的对学习书法的总结,字虽少,其意却比较深,值得书法爱好者借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书法落款写不好,学习何种碑帖能快速提高行书水平?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书法落款写不好,学习何种碑帖能快速提高行书水平”?首先,我想补充一下你的问题概念,提高行书与落款确实很有关系。但是,书法落款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例如,篆书落款、隶书落款、楷书落款、行书落款、草书落款。现代书法作品所有的落款,基本上都是用行书写的。
如果你学习的书法主要是行书,那么,落款就要有一些变化,尽量不要与正文行书的风格太一致了。
注意,我是说尽量。就是要避免一下在一个行书作品中,行书和行书太一致,会影响书法作品的字体效果,而不是不能一致。
所以,都是行书落款,现代书法作品对落款的要求,要比古代严格而丰富一些 。因为古代没有“书法作品”这个概念。今天的书法作品,有完整的正文、落款和印章三大要素。其中落款是不能少的要素之一,所以,对落款的艺术性要求,当然就要高一些。
例如,我们是学习楷书的,无论是哪一种楷书,那么,落款的行书字体就没有严格要求变化了。因为楷书和行书本来就离开距离了。
如果你写的正文是《兰亭序》这种行书,落款也是《兰亭序》的行书,就不太好。需要尽量变化一下。
但是,落款写不好也不一定都是因为行书水平问题,还有一个章法问题。落款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于“画龙点睛”。你的“龙”正文“画好了”,结果,“睛”落款没有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也会影响作品的,甚至影响很严重。
所以,落款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书要好,还有比行书更重要的问题,是章法问题。
你好,我是兰石学书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学习书法时间已经不短了,基础应该不错。不知道你学的是楷书还是隶书篆书,其实落款字体并不固定,并非一定要用行书来落款。既然你想学习行书用来落款,那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书法界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名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名是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三个法帖都不好学,更不要说快速提高了,当然你如果有天赋那就另当别论了。《祭侄文稿》因有抑制不住的悲愤在里面,一气呵成枯笔甚多,初学难度极大。《寒食帖》侧锋较多,难度也不小。相比之下《兰亭序》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纵横自如,华美精致,刚柔相济,变化灵活,给人一种极大的美的享受.是学习行书的最佳法帖。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初学行书应该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因为《圣教序》是刻在石碑上的,细微的连带已经显示不出来了,笔画的节奏就容易掌握了,非常适合单字练习。所以你可以把你经常用来落款的字写下来,然后找到《圣教序》上的范字先集下来,突击练习,就能速成。怀仁可以集王羲之的字,你也可以集《圣教序》上面的字,先尽快把行书落款的问题解决掉,等以后有时间再慢慢临习《圣教序》或者《兰亭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一点点,谢谢!
任何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快速提高行书水平,还是要多临贴,临好帖。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书大家有很多,例如“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的王羲之,还有唐代的颜真卿,北宋的米芾等人。
用行书落款写不好的,多数是练篆、隶或楷书的书法爱好者,而行书又是除草书外作为其他书体都适宜作落款的书体,因此,缺乏行书基本功还是要好好练习行书,练行书在初级阶段可选王羲之的《兰亭序》进行学习,因为王羲之书法兼隶,楷、行、草等体,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中级阶段可以临摹一下米芾的《苕溪诗帖》。“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成就以行书为最大,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有人称赞说“天资辕轹为虚夸,及古中能自立家”,从这一程度上说明了米芾书法成就的来由,《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布局多取侧锋,灵巧多变,形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因此线条遒劲有力。章法上注重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胸有成竹,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字有规律性,学习起来容易上手。图1至图3,是本人临摹的《苕溪诗帖》。
如想在行书上有更大的进步,可以再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字帖。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传递出豪迈洒脱的***气象,如果要练他的书法,他的《争座位帖》可以。《争座位帖》也称《论座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的精品,全帖有7纸,约64行,此帖苍劲古雅,为世所珍,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被誉为“颜书三稿”。推荐这个帖原因有三,一、它是训练书法线条中段能力的经典版本,二、其字结宽大,能开阔人的胸怀,三、其笔法在书法的发展进程里可承上启下。最后要说的是,要想学好颜真卿行书的笔画特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毛笔,选择中号兼毫或羊毫笔写出的笔画才能饱满而厚重。图4为本人练习的《争座位帖》。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静》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静》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