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金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金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买什么字帖能锻炼孩子写字整齐?
1.楷书字帖:楷书字体规范、易学,适合初学者临摹。例如《楷书练习帖》、《唐诗三百首》等。
2.行书字帖:行书字体流畅、易写,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初学者临摹。例如《行书练习帖》、《兰亭序》等。
3.草书字帖:草书字体奔放、自由,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兴趣班学生临摹。例如《草书练习帖》、《狂草》等。
4.篆书字帖:篆书字体古老、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适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临摹。例如《篆书练习帖》、《古文金句》等。
赵孟𫖯有什么书法理论传世吗?对后世书法有哪些影响?
“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此名句就出自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书法家、画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楷书四大家之一,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楷书更是绝中之绝,书风受钟繇、二王、李北海影响极深,明书家董其昌认为其书法直接晋人,他本人也提倡“书法复古“,其书博***众家之长,继承并发展前人书法,变古为今形成独立书风,书作点画遒劲、圆润华滋、外柔内刚、结体严谨。其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红衣罗汉》《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尚书注》、《松雪斋文集》等等。
赵孟頫他在书法理论方面更有着不少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师古与结字理论一直贯穿其学书和书作始终,当然其对书法理论的论述绝不仅限于此,纵观其学法理论体系及其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点滴言语所能述尽,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读都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对于书法的发展和传承也有重大意义。
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书法上和鲜于枢与邓文原,并称元初三大家。
赵孟頫幼学思陵,中习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学李北海,旁参欧、褚、虞,书法成就非常全面,“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尤其以楷书著称,其风格典雅秀美,人称“赵体”,是习学楷书的法书之一。他的书法成就,当时就有公认,有人说他的书法是:“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说他是“超宋迈唐,直接右军。”
在书法理论上,赵孟頫最突出的观点就是“古意论”。在经学上,这是为了纠正宋理学“不以背于经旨为非”、“以立说奇险为工”的弊端,文学上,是针对创作者“以缀缉新巧为得”的弊端来谈,绘画上,则是瞄准了时人“用笔纤细,傅色浓艳”“自为能手”“百病横生” 等弱点。
而在书法上,则是为了纠正宋人“尚意造”“师法不古”的倾向。因为“尚意造”,所以宋人的风气往往追求意象、形态而忽视笔法,导致很多士人行、草尚可,楷书却提不起来,“师法不古”则导致了很多不合笔法的怪书、丑书的出现,新则新矣,却立不住。
赵孟頫的所谓古,是指要在思想和审美源流上,承接唐及其上各代的书画创作,主张将“晋书的风情神韵化入精谨森严的唐法”,从他的习书历程来看,这也是他本人的经验之谈。他主张书法应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要勤摹古人,探究笔法,所以在笔法上,他多有阐发。而在书体上,他主张研究继承古书体,尤其在章草和小楷上,下了很深的功夫。
赵孟頫的主张,是元初复古运动的一部分,也因为他本人的广泛影响,元朝的书法家多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且多以晋、唐的作品为范本,笔法精湛、笔意高古,见真旨、守中道,不以怪奇新易为能。因此,在元朝的士林中,不仅出现了行书、草书成就很高的书法家,楷书的成就也高于宋朝,连草这种几乎绝迹的古书体也有书法家下功夫研习,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其中有赵孟頫的功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金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金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