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字体行草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马字体行草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代,谁画的马最著名?
徐悲鸿( 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 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20岁的时候,徐悲鸿在好友的资助之下,考上了上海的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 旦大学(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 定的法语基础。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 创作思路。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 龙颜2030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 1919年,得以公费赴法国留学。 在欧洲期间,徐悲鸿曾写过《中国画改良论》,提 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补之,西画之可***人者融 之”的艺术主张。徐悲鸿的书法造诣颇为深厚,但是却常常被自己的画名所掩盖,因为受到康有 为的指点,他的行书喜用中锋,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近代,谁画的马最著名?
徐悲鸿( 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出生在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 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20岁的时候,徐悲鸿在好友的资助之下,考上了上海的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 旦大学(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 定的法语基础。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 创作思路。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 龙颜2030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 1919年,得以公费赴法国留学。 在欧洲期间,徐悲鸿曾写过《中国画改良论》,提 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补之,西画之可***人者融 之”的艺术主张。徐悲鸿的书法造诣颇为深厚,但是却常常被自己的画名所掩盖,因为受到康有 为的指点,他的行书喜用中锋,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草书中的事马高亭四个字怎样区别?
草书虽然潇洒奔放,但实际上是有严格法度的,我经常强调草书必须有辨识度,不能乱写一气。这四个字中事和马没有首点,高和亭有首点,这样就分成两组了,然后事的最后一笔是竖勾而马的最后一笔是横,所以草书中事的下面要出头而马的最后一笔则不出头,另外事的中间部分简化为两个弯,马则简化为三个弯。如下图:
同样高的最后部分是口,草书中绕个小圈即可,而亭的最后一笔是竖勾所以要出头,如下图:
由此可见,草书有严格的法度不能乱写,否则就没有辨识度了,写草书前必须知道字的原型和根据,否则就抓不住草书的结构重心。我至今仍不敢多碰草书,浅尝而已。
草书由于高度简化,所以很多草书字形非常接近;但草书也有草书规则,不同的字还是有办法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草诀百韵歌》、《草书字典》一类工具书。
1、事字草书
“事”字草书最简单,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草写符号,收笔要向下穿透。
2、马字草书
“马”字草书比“事”字上面多一横。最后收笔可以略微穿透,也可以***透。
3、高字草书
“高”字草书特征是横上必须有一点,收笔也有两点或两点连写代表“口”字。
草书在由楷书演变为草书从书法作品中基本是可以有痕迹遗留的,如“事”字由楷书之行书的演变,大体如《兰亭序》中这两个字的情形。如“事”在楷书至行书的演变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行楷书在向行书演变过程中竖钩基本没有变化,而其它笔画开始出现减省连带的情况。
“口”以减省为连带“横”画。“彐”两笔连带书写。以有草书意味。
“事”字至草书以将第一笔横画省去,“口”和“彐”化为“3”字形符号,竖钩仍然保留,并且是最后一笔书写。
“事”、“马”、“高”、“亭”的草法的基本框架如下。
区别大,第一可看有无点,有点为高或亭,末尾一笔竖状钩为“亭”,无钩为“高”。“马”和“高”的区别在与点、一、3、点。第一笔为点者是“高”,无点者为“马”。“事”则为“3”带书钩。
以下为“事”,“马”,“高”,“亭”在历代草书大家中的书写款式。
【事】字形特点(“3”带竖钩)
【马】字形特点(横带3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字体行草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字体行草书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