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抄写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抄写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晋时期楷书的书写材料?
魏晋楷书是经过不同的书写载体一步步形成的
①简牍
简牍,在魏晋的简牍中楷书的影子已经有了。
②刻石,魏晋的楷书刻石也是独具特色,刻石的字体也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
③写经纸,魏晋的楷书写经带有很重的简书的味道形体朴拙,古趣十足。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除简牍残纸墨迹之外,历年考古发现的写经书法也是蔚为大观的。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抄写经书便开始产生。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兴盛,促使了专门的抄经者“经生”的出现和具有鲜明体势风格特点的“写经体”的形成。抄写的佛经,不仅要整齐美观,以便阅读,更重要的抄写佛经本身就是一种功德,出于礼佛的虔敬心态,抄写时势必恭敬,字迹工整。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使用性的书写在技巧形式上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基本规律,楷书便在这一实用性的抄写中形成和演变。
如何评价田英章早年的这些小楷书法作品?
看惯了田英章老师工整美观的“田楷字”,今天我们来看看他早年书写的毛笔小楷作品!
田英章从小开始随父兄研习书法应该不虚,据其兄田蕴章所说,田英章的书法突飞猛进应该是进入部队当上文艺兵之后,按照他的说法是一周一个样!
因为任命书的书写就是要求端庄工整,这也可能间接形成了田英章后来的书体风格。
,田英章早年的这些小楷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田英章老师早年的这些小楷书法作品,看起来还是很精致的。田英章早期因为书法好的关系,最后成为***抄写专员,看看这笔小字,不愧是***院任命的抄写员,确实工整、端庄。而且,给我的感觉,似乎比现在普遍流行的“田楷”还要耐看一些。
我们现在网络上普遍对“田楷”的争议就是太“规整、标准化”,给人有点呆板的感觉,而早期的这几幅小楷则相对来说多了一些“灵动、纵逸”的感觉,就是不那么死板,因为本身小楷相对于中楷来说本来就更容易显得灵动。而这些早期的小楷作品,我们除了看到欧楷的根基之外,还能看到一些晋唐小楷的味道。
但是这些作品如果跟传统名家相比的话,还是欠缺不少。可能是因为本职工作的缘故,作为书写员不能写字太飘逸了,工作性质要求必须写现在我们说的“馆阁体”,而田英章老师也应该是一直在这么要求自己,尽量把书写变得工整、美观、规范,不可以有太多自我的表现,这应该是绝对不允许的。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搞不好就是大错误。
因此,田英章的字就是为了标准化准备的,那么这个时候这种特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就是缺少书家个人情感的带入,这些小楷书法作品谨慎有余,活力不足。你说写的吧非常规范,但感觉是用大楷写小字,缺少了一些小楷本身应该有的“逸气”。
可以这样说,田英章的这些小楷字如果做为字库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标准化的东西,因为太熟了,也往往会显得“俗”了。就像董其昌评价赵孟頫的那样,说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生“俗”,而自己的书法因“生”而生秀,虽然说这个评价略显自恋,但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
不知道各位书友是怎么看待田英章老师这些早期的小楷作品的,希望看到您的评价。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抄写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抄写的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