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瘦长的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字体瘦长的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字体显瘦?
显瘦的常见字体,主要是楷书。
汉字的字体常见的分以下几种:隶书,楷书,宋体,黑体等等。其中隶书特别不显瘦,又宽又扁,而且笔画偏粗。宋铁比较匀称,方方正正,也不显瘦。黑体也是方方正正的,而且笔画粗细一样。最显瘦的字体就是楷书,而且是工整的,规范的楷书,瘦长的显瘦。
欧楷是什么?
欧楷是一种书法字体,是欧阳询的楷书简称。
欧阳询是初唐四杰之一,其楷书瘦劲遒媚,笔画内敛,结体瘦长,中宫收紧,四围外放,主笔突出,有寒俭之气,其楷书代表作品是《九成宫醴泉铭》,还有《化度寺碑》,为楷书极则,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后世学习欧楷者代不乏人,特别是清代的黄自元总结的《楷书九十二法》成为代表。
学习楷书《倪宽赞》大半个月了,进步不大,请老师们指点下?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谢谢邀请!
书法学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半个月时间真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细细品味题主临写的《倪宽赞》,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从这里看,你说学习楷书《倪宽赞》大半个月,应该是在此之前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倪宽赞》与《大字阴符经》传为褚遂良所书,因其都是墨迹,用笔与褚遂良楷书接近,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作为学习唐楷的范本。《倪宽赞》结字瘦长,有欧体的特点,近来的研究认为很可能是宋人所书。但其高超的书写技巧,仍不失为书法学习的经典法帖。
这个帖我没有临写,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题主临写的《倪宽赞》从字形到笔画特征都有一定的把握,算得上不错的临作。吹毛求疵我觉得在撇画和悬针竖上有送不到位的问题,再注意一下收笔应该更好,另外要注意细***化,像长横感觉雷同。
书法学习需要有科学的训练体系,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一位明师指导,一定可以有大的收获。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我也正在练习倪宽赞(两个月),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我先分享一下我的过程。
一、在练习的时候看的比较认真,写一个字观察久点,再落笔。有时一个字要写好几天才能搞定。
二、临习的是原大,差不多3.5厘米一个格子。
三、写的时候多注意它的起笔和收笔,笔画的轻和重(类似阴符经的表现,只不过多了内敛)。结体多近于欧体,可以从欧体中学习部分经验。
四、楷书也需要注意其一竖行的行气。
②可先描红模字,每天半小时。有规矩后,再脱写练形体贴。
④不要忙着放手展示。要练满百日方可接活。
⑤再练三年就是书法家,却忌主动张络。
⑥到时候勿忘今日。
正是:
千锤百练字,处事为人难。
规矩可做事,谁见人成仙?
浮心燥不稳,颖惠招人嫌。
临此贴要注意尖锋与侧峰的转换(请注意,这是按黄简先生的书法理论进行的笔峰划分,他认为毛笔只有两个峰即尖锋与侧锋),或者好理解点说,注意一分笔与三分笔的变换应用,因此贴有浓重的隶书痕迹。
这个贴到底是不是褚遂良亲书不必过多考据,但它有褚韵或者受褚体影响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通常,临《倪宽赞》之前能先临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就好多了,很容易进入《倪》贴。
《倪宽赞》是很好的临帖范本,选择它作为唐楷入门法帖是很好的。在头条上,经常遇到这样类似的提问,我学习某某帖一个月了,三个月了,没有进步,感觉遇到瓶颈了,下面该怎么做?……看到这样的问题,一般没有回答的意义。刚临帖这么点时间,就呼呼嚷嚷的,你叫锤炼一生的原帖作者情何以堪?让那些一个帖子临上百千遍的人何以作答?
但这样的问题有代表性,也就回答一下。提问者是不是真的觉得茫然?还是觉得可以拿出来秀一下,先获得别人一些肯定和满足感?——别害羞,这是很多初学者共同的心态,觉得我这么短时间就临得挺像那么回事的,我是不是很有书法天赋?快来夸夸我呀!
其实你那个像没有什么意义,有几分热情加上描摹成字下点功夫都可以做到。问题在哪?用笔,用笔,用笔!重要的事说三遍。不理解中锋用笔的原理,不懂基本调锋技巧,那不叫写字,叫描字,画字。
说得似乎有点苛刻了。但是书法就是有这个门槛,不迈过这道门槛,终身用功也是在门外徘徊。……还有就是眼力问题,初学者几乎看不出中锋与侧锋写出来的点画质量,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一般应该去从篆书打基础,但很多人只想业余玩儿,觉得篆书难懂,不想费那事。如果是这样,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复临帖,反复对比,反复找茬。一个帖,成年累月地死磕,再笨的人也打进去了。
可问题是,很多初学者都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就想一两个月学会书法,一旦碰壁,就改弦易辙,换一个帖玩儿。这种情况,无解,只能说,挺好的,自己高兴就好。
我们该怎样理解瘦金体的书法风格?
“瘦金体”是一种极具个性的书体,与传统的晋楷唐楷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的笔画:笔笔遒劲瘦直;字体舒展秀逸洒脱,空灵不失刚烈。瘦金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书体,也是御体,是北宋末期宋微宗所创。
要想理解瘦金体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创造者宋微宗,宋微宗原名赵佶,据传在他出生前,他父亲做一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将得一子,此子乃南唐后主李煜投胎。他父亲感觉此梦不吉利,为化解此不吉故取名赵佶。玄的是果然宋微宗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禀赋,并且非常痴迷艺术,努力学习专研,集聚诗书画印等各种才华于一身,他独创的书法“瘦金体”师法黄庭坚,褚遂良,薛稷,薛曜兄弟,杂糅各家优点,用自己的手法,把他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个性特点融入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人喜欢瘦金体,研究学习瘦金体得出了四句口诀:鼠尾钉头方转角,竹撇兰捺小蛮腰。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前两句是说招式,后两句是内力。我觉得这几句口诀归纳的很到位,也够有趣。所用字眼有刚有柔,有阴有阳。如鼠须、小蛮腰、游丝就是阴柔,如飘逸娇羞的少女,柔美、虚无、时隐时现;而钉头、方转角、死往生返、拉弓放箭、回马挑这些词都够刚够硬,似在战场上,金戈铁马,而它的撇捺亦如刀箭,它起笔落笔肆无忌惮,锋芒毕露。它直来横去,自由舒展,正合了天子陛下的天下苍生为我所有的霸气与无所框束的自由舒朗。
宋微宗是擅画之人,很多人认为他的书是以画入笔,细看他的“瘦金体”虚实相生,骨法用笔,撇如他画竹叶,捺如他画兰草,秀逸之笔尽显。而“死往生返游丝引”这一句又会联想到太极拳,运足内力推出去,吸气,呼气,吸气;气足,渐弱,气若游丝,吸气引回。
总得来说“瘦金体”的产生是宋微宗独特的艺术成果,与他的独特性格、审美、个性、地位息息相关。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库里的瑰宝。
瘦金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字形瘦长且富有金贵(华贵)之气的字体。关于这种说法风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后人习之容易只得其皮不得其神,算是看着简单,实际难学的一个书体。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瘦长的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瘦长的楷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