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毛笔字体上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毛笔字体上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仙李白的书法如何?
现在有一不良现象,比如李白诗写得好,在读者心目中什么都应该优秀。如果书法不好,那就要扒他十八层衣服,让别人看到***的李白是如何的丑陋。对李白如此,对岳飞、海瑞、诸葛亮、包拯等都有“期望值过高”的心理要求。
如果读过李白诗全集的人非常明白一点,李白诗有很多出入。比如最著名的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李白诗集里只出现在补遗集里。并且字句出入很大。“抬头望山月”到现在也没有哪一专家考证哪一句才是李白的原诗句。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唐朝诗歌在付梓印刷之前大部分都是传抄的。传抄过程中自然出现认字不清出现舛误现象。随风(君)直到夜郎西。手可摘(扪)星辰等,在李白诗集里非常多,在杜甫诗集里就非常少。出现传抄错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作者本人书法不好,如果像颜真卿的楷书字体,辨错现象自然要少得多。
李白的诗好,我们尽情地去欣赏他的诗,至于书法,优秀的书法家多了去了,非要苛求李白的书法似无必要。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名声最大,书法上的成就则被诗的成就掩盖,实际上李白的书法也非常好,在唐代盛行学习书法,以书法可以致仕的时代,李白这样的天资英才,必然会学习书法,李白的老师是张旭,“癫张狂素”是我国历史上的顶级草书***,李白能师从张旭本身就可说明李白有很高的书法水平,不过李白的书法并不多见,在《宣和书谱》中所载共有李白行书两种,草书三种,但是均无流传。李白擅长诗文,被称为诗仙!李白的书法作品至今只剩下《上阳台帖》一件。
因为现在只能见到李白真迹一种,我们对李白的书法成就就要倾听古人的意见,起码宋朝时人还能多见到李白的书法真迹,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拥有很高的学问,他对书法的品鉴应该是有权威性质的,他曾经评价李白的书法作品时说:“李白在***,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意思是李白的草书水平不比古代大家差,《李白墓志》中也有记载:“翰林字思高笔逸”。因此在宋朝时,李白书法作品受到黄庭坚这样的草书大家高度赞赏,宋徽宗也是一个书画家,创瘦金体,在书画上也是行家,他更在《上阳台》跋中说到:“太白尝作行书 '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我们品鉴李白《上阳台》通篇,不难看出,李白用笔对锋的控制力很强,收放自如,大小变化,粗细变化,快慢变化极多,用笔快健流畅,如行云流水,行笔苍劲雄浑,如同他的诗风一样。
关于《上阳台帖》是流传有序的,宋朝时入内府,是宋徽宗之物,后流传到个人手里数百年,一直到清朝时又入了朝廷宫中,清末时散落宫外,据说被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大收藏家张伯驹用20万大洋购得,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把此帖赠给毛主席,1958年的时候***把此帖交给北京南故宫博物院收藏。
我们知道一个书法家能自作诗文而创作书法作品是最佳境界,李白的诗歌天下无双,而书法也是上乘,因此《上阳台帖》艺术价值极高,被视为一级国宝中的国宝!从古人的评价与鉴赏李白的《上阳台帖》,我们可以断定李白也是个一流书法家,甚至可以达到“大书法家”的行列!
附乾隆题字
附李白《上阳台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毛笔字体上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毛笔字体上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