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手写楷书儿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手写楷书儿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种书法字体更利于儿童学习?
谢邀。儿童初学书法最好写平正宜学,能尽快上手的书帖来学。有一定基础的可学柳体或赵体。柳体是综合了颜、欧的精华而形成的一种书体。书家讲颜筋、柳骨。开始学书法主要是学笔画、结构。学好了柳体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赵体是从二王而来的。平正,靓丽、秀美,笔画、结构较其它体简单好学。易入上手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
孩子想练书法应该先从正楷开始,柳体、欧体相对好学些,好把握些。柳体最好学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或《神策军碑》,字端正规矩显骨力,有利于打好基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也是孩子初学书法的好选择。个人主张先学柳体再学欧体再学颜体,从易到难,把正楷先写好。
谢邀。隶书与欧楷选其中一种就可以了。隶书号称两笔书,笔法简单。只有中锋用笔的横画和一个波画。主横画蚕头雁尾。写时注意在同一个字里波画不能重复使用就可以了,就是所谓“雁不双飞”。隶字中选帖可用《曹全碑》,用笔流畅,结体秀丽。写起来容易早见效果。学习欧楷最好选欧阳询的《醴泉銘》,颇具阳刚之美。当然如果你愿意让孩子学二田的欧楷也可以,只是笔势弱了些,字体更趋秀丽。欧体用笔简洁明净,雅俗共赏,是过去科举考试最常用的字体。欧体笔法相对于其它字体比较简单,侧锋起笔、中锋运笔的笔画占70%以上。横画驻笔处不作顿。点画形态变化较少。不同形态笔画的分布安排较为统一。笔锋发力最多只及笔锋的一半。这些都极易掌握。儿童理解力较差,过于复杂的用笔容易让孩子晕脑,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欧楷点画种类不多,首先要求要写象、写熟,记住它在构字中常处的位置。遇到帖外之字如此使用也差不多。在结字时须注意,欧体与颜体不同,颜体缩头、叉腰,欧体上纵、挺拔。欧体横画比较平直,田欧则主要横画有上弓弧度。把握这些规律,字就能写象了。报欠,本来一句活就能回答的问题,说了这么多,意在有所帮助。
1、从字体结构上来看
颜真卿的楷书结构非常平正,整个字的斜势非常小,相对于欧体来说它的斜势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他的《大字麻姑仙坛记》,就更平正了。
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凭证复追险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朋友练习书法就要先从比较正的字体开始练习,正的是基础,练会了正的才能够练习其它的。
2、从用笔上来看
颜体的风格比较粗壮,需要把笔毫铺下去才能写出来,这对于练习中锋有很大的好处,中锋是书法最基础的一种笔法,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用中锋写出来的笔画厚重饱满,力度强劲,小学生练习书法一定要把中锋练好,颜体楷书就是很好的一种练习书体。
3、从章法上看
从章法上看,颜体章法紧密,外紧内松,结构外拓,能否训练儿童的占格能力,对于以后学习把握好章法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古代人练习书法也是先学习颜体,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之所以这样排顺序,就是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来的。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
这个问题只能主观臆断了,在儿童眼中恐怕对书法好奇的成分更大一些,至于说哪一种书法更适合儿童,还不能直接定,儿童是一张白纸,过于复杂的笔画结体不适合儿童练习,唐楷魏碑太过重技巧,相对平直一些,更适合儿童练习,个人觉得,还是赵孟頫书法为上。
少儿学书法,可以学习类似《好大王碑》那样字形稚拙的书法吗?
孩子学习建议从规范的有规矩的字体学习,因为还要考虑到规范他们字体的实际需要,一般孩子还是从楷书入手学规矩。好大王可以引动孩子的兴趣,开发眼界,不适宜作为深学的范本
您好!少儿学书法,最好从一些经典的碑帖入手。
《 好大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好太王所立,碑文主要介绍高句丽如何建国,赞颂好太王的功绩,介绍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样重大。《好大王碑》字体为隶书,古意十足,有人评价该碑的特点就是“险绝”,字的点画或扁或方,或长或短,或大或小,随性自然而没有规律。还有结构上的微妙处理,拙中有巧,巧中见拙。这一切,没有一定的书法基础,是无法参悟其奥妙的。
少儿初学书法,从隶书入手是可以的,不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曹全碑》或《张迁碑》这样的标准隶书进行临摹,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再练《好大王碑》不迟。
我觉得,少儿学习毛笔书法,如果单纯出于培养兴趣爱好,学哪个帖都可以,因为,毛笔书法属于艺术化书写技艺范畴,与平时使用硬笔抄写作业没有关系,况且,不可能总练这一个帖,或者说不是专工一种字体,日后如何发展暂时还无法确定。
《好大王碑》字体古拙方整,笔法圆润单调,主要以中锋用笔为主,字体造型***用篆隶结合的方法……起止处和转折的地方,笔法动作、行笔节奏与速度,少儿很难理解透彻,学此帖对于初学者而言,练习执笔法、运笔法是完全可以的,毕竟比画写线段和“盘香纹”有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少儿自控能力差,书法内涵也不懂,从它入手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弄不好容易养成画字的习惯,写成丑书。所以,练习此帖时间不宜过长,见好就收,立即转学别的字体,以免产生副作用,把手法练坏了。
我认为,少儿学习书法,起步入门阶段,还是应该走正宗的传统书法之路,正规系统的学习工整隽秀、端庄峻美一路的字帖或碑帖,不要选学过于古拙一路的原生态式的写法,禁忌接触“丑书”。
以上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
少儿学书法,建议不先学《好大王碑》
一,《好大王碑》的基本概况和艺术特征
此碑是是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所立。
清光绪三年(1877年左右)出土于吉林省集安县。(图一、二、三)全称《高勾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碑》,碑高6.39米,由一块天然岩石加工后刻成,四面宽窄不一,共计1775字,目前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图四)出土以来倍受瞩目,是高勾丽王朝长寿王为其父永乐大王的而立,碑文记叙了永乐王的丰功伟绩,中外学者都对其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并对其艺术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此碑发现较晚,清之前历代书法家都没有研习过此碑,该碑巨大,故拓本弥足珍贵。书体属于隶书范畴,书风介乎于楷隶之间,古朴自然,气势恢宏,天真烂漫是其艺术特征,和传统意义上的汉碑隶书不同,缺少汉隶中蚕头雁尾的特征变化。该碑承袭了篆书用笔,古朴纯厚、一任自然之态,已成为当今书家创作中借鉴的原素之一。此碑结字或大或小,长短不一,用笔涩劲,圆浑凝重,恢宏气象少儿很难把握,(图五、六),更多的是笨拙及缺少该碑巧的表现。原因是汉碑基础不牢。
二,隶书学习最好的途径是汉碑
学习书法,隶书是最好的入门途径,隶书至东汉已完全成熟,它上承篆书,下接行楷,是书法学习绕不过去的必修课。傅山云: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处,终是俗格,可见学习隶书的重要性。汉碑传世经典众多且成熟完备,如《乙瑛碑》(图七),《华山碑》(图八)、《曹全碑》(图九)等都可做为书法学习和入门的法帖,打好汉碑的坚实基础,对汉碑体系了解感悟后,再学习《好大王碑》就得心应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手写楷书儿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手写楷书儿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