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和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和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书写的前后次序,其基本原则是提高书写速度、把握结构重心、增强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使书写自然、流畅、协调。
楷书与行书的结构略有不同,二者的笔顺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楷书
其笔顺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根据笔画之间的联系总结出来的书写法则之一,千百年来已约定俗成。
其基本原则是:先左后右〈得),先外后内(同),先上后下(思),先横后竖(十),先横后撇(友),先撇后捺(人),先内后外(函),先中间后两边(水),先两边后中间(半),先坐中后封口(国)。
二、行书
其特点之一是为了书写便捷而改变某些字的笔顺,减省部分笔画。其笔顺由于或多或少掺入了草书的写法,不能像楷书那样总结出具体的规则,只是在书写时要考虑实用性、便捷性、美观性、继承性、简约性原则。
比如,一个简单的“王”字,就可看出二者笔顺的区别。
楷书是先写上面两横,再写一竖,再写下面一横。
而行书,多是将上面一横与一竖连成一笔,写成横折,再写下面两横。
行书乃楷书之小伪。什么意思?就是楷书稍微的改动一点,就是行书。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常常会犯的一个毛病,便是在运笔时笔不离纸不停顿的一气呵成。而在写楷书时又一点一画的慢写。前者过于油滑,后者失于板滞。都是书法之病态。
楷书的概念,在今天的人的认识中,是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碑刻字帖中的字为楷书。这是楷书,的确没错。但这种楷书,是碑版楷书。它的应用范围在古代是专门用于碑铭记功,庙堂诰敕,官府政令行文等重要场合。其特点为端正严谨,工整庄重。我们现在练习这类楷书,总是不能够和行书合上拍。以致于产生楷书不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样的疑问。
其实,古人的楷书,还有一种。叫做“翰牍书”。如智永千字文,赵孟頫所有的楷书,这些类型的书体,书写灵活多变,趣韵生动。稍稍变动就是行书。是古时文人士大夫们日常书信交往,游翰戏墨时的字体。应用十分广泛。
从翰牍书过渡到行书,几乎不需要做专门的行书练习,纯粹的水到渠成。
把碑版楷书和翰牍书分清楚以后,对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才能明确。由楷及行,由行及草,自然而然的触类旁通。
初学书法,我们一般的顺序除了学习执笔和基本的书法常识以外,最先接触到的其实就是笔画的学习,笔画的学习是书法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对于楷书还是行书。
现在很多书法学习者受到邱振中的《书法的167个练习》的影响,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不是是练习笔画,而是去练习直线、竖线、s形线,把书法的练习完全解构和分解,这种解构是以书法的笔法为核心的,把书法里的中锋和侧锋、起笔和收笔单独拿出来心境训练,这样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这种结构离开了书法的最基本的元素,汉字和汉字的笔画和部首,这种脱离了汉字最基本元素的训练未免显得太过于琐碎,而且即使这种解构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呈现书法的书写状态。
而通过笔画训练就不一样了,通过笔画的训练,尤其是楷书笔画的训练,基本能够练习书法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有的笔法技法,由于笔画又是字的一部分,并没有脱离书法本身,对于接下来正式的临帖也非常有益处。
所以古人学习书法,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叫“永字八法”,通过练习一个“永”字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因为永字包含了书法里的最基本的八个笔画:横、竖、撇、捺、点、折、钩、提。
对于初学者来说,作为训练的书法的基本笔画,当然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是有一个笔法的标准的,首先你要达到这个标准,能够通过熟练的技法把这些笔画写出来,才算完成了训练的目的。
而书法的基本的原理都是相通的,能够完成这个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其它的笔画的写法,如果连这八个基本的笔画都写不好,写不像,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个人建议最好是先学习楷书,通过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训练来完成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不管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其实也是行书的一项书写技巧。
具体来说:
书写楷书,要严格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内后外“等等一系列笔顺规则,而书写行书,为了连写的便捷,有时借鉴草书的写法,适当改变楷书的笔画顺序,让字形更加优美,但是切忌不可生造笔顺。
下面我用签字笔书写几个行书,笔顺都与楷书明显有区别,这样写的目的有三:一是加快书写速度,二是为了字形更加好看;三是有时为了与上下字连属呼应。
1、”些“字
2、”半“字
说几句楷书笔法吧,点划有八种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八种写法,八种用笔动作。永字八法共八笔但变化起来共六十四笔划。不包括转左笔划,则右笔划。
楷书与行书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首先,不论什么字体,都是文字的一种书写形式,如汉字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等;其次,这些不同字体及书写形式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楷书与行书间更是有着极大的联系。此篇,寒柏陇卧子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试着尽量说清楚楷书和行书之间就个人理解的紧密联系原因。
书法:也叫“法书”,汉字的书写法则。“法书”,是指用毛笔所写可供观赏的汉字书迹,也用作对别人书法的敬称。
其主要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比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疏密得宜、变化错综、全章贯气等,这些都是要在长期具体实践中创造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楷书的特点就是笔画规范,字体方正,容易辨认,实用和艺术价值很高。直到现在,楷书在社会上通行的范围仍是十分广泛。
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学习书法,必须首先学好楷书。学好了楷书,再去学行书、草书或篆书、隶书等字体,就会更加便利,进步也会更快。
学习楷书,要特别注意把功夫用在笔画和结构的练习上,并在练习中多注意笔法的应用。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楷书有“颜体”、“欧体”、“柳体”、“赵体”等等,现今书法家中亦有不少值得临摹学习的楷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
行书:行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大众化。
行书的书写速度不仅比楷书快,而且又比较容易辨认,特别适合书写宣传专栏、通告、通知等,古人用毛笔写文章更是多用行书。
在行书的笔画之间己出现了连笔,比如有的由几个笔画组成的偏旁部首在行书中己连写成一画或二画的连笔笔画,而不像楷书的笔画都是各自独立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和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和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