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兄弟字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兄弟字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练书法楷书选什么字体好呢?
先学楷书是肯定的。至于练什么体?一、和欧、柳、赵相比,颜体更容易入门,练其他三体要有耐心;二、身边有书法较好的亲友,跟他练一样的体,不懂可以问;三、身边没***的话就建议你学欧体,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田蕴章田英章兄弟的欧楷讲解视频,可以帮你打基础。
另外,灵飞经不能放大写,大字小字结体有区别,而且刚开始就学灵飞经难度大。
感谢邀请。我是创哥的花园,在这里说一点个人看法,欢迎关注探讨。
楷书范本,就中楷和大楷来说,我觉得最好选唐楷或“四大楷书”。
所谓“四大楷书”,欧颜柳三家是唐楷,一家是元代赵孟頫。对于欧颜柳三家,唐朝是楷书发展的高峰,楷书的法则发展得很成熟、很规范,有规矩可遁。后世学楷书从唐楷入手,多能取得成功。而赵体作者赵孟頫的楷书属于行楷,比唐人的楷书灵活,又比行书正规,学好唐人后学习赵体,还可以更好地向行书过渡。(下图为唐欧阳询楷书)
另外,小楷可以学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灵飞经》、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等的小楷。
你写的颜体就是唐楷。你选的帖子都是正路。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自己的兴趣,你如果对颜体没有兴趣,可以及时换帖,从以上的推荐中选择,风格多样,应该能满足你的需要了。(下图为唐颜真卿楷书)
楷体很多,唐就有欧颜柳赵四大家。也是楷书的最高峰,但唐楷也有些问题,不是说唐楷不好,而是学唐楷的人再从唐楷中走出来比较困难。有些人甚至写一辈子书法,到最后还是在学,没有自己的模样,学唐楷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想学楷书,先到书店去,把那些楷帖都翻看一遍,选出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深读深模深临,有走出的可能。
另外,学书法的人要多看书评。现在书店很少有书评,原来出版的书评都在较大的图书馆里。可以去借阅。这样对书法的认知会有很大好处。
最后说一句,书法不是书写。书写的要求是清晰准确外加好看。书法是利用汉字为语言符号的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创作。不能把书写与书,法混为混为一谈。否则就没有书法这一说了。
学习楷书,宜循序渐进,建议先学一点基本笔法,可以从永字八法入手,研究侧、勒、努丶趯、策、掠、啄、磔诸法,这是构成字形结构的基本要素。
字体的选择,宜从唐楷入手。唐楷法度严谨,规律性强,宜于初学。
至于碑帖的选择,可根据自己的个性丶气质丶爱好选择,不强求一致。
但我们要注意,每种字体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劣势。欧字骨力强健,但易滑入板滞;褚字实用流动,但易滑入浮薄;颜享肥劲丰腴,但易滑入臃肿。等等。
初学者在选择不同碑帖时,要抓位其本质特点,择善而从,从变幻迷离的形式中找出内在的具有共性的东西,方能以一驭万,知常达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一贯主张选自己喜爱的字帖练,能增加兴趣和动力。但是我还要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现在流行学欧楷。欧楷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秀雅。其笔法单一,比较好学,见效快。但是,由于笔法单一,想创新也难。柳体虽脱胎于颜体,但是字体挺拔、劲健。其特点是笔画平直,练习后容易手腕僵硬,以后不易往草书上过渡。我认为学习颜体比较好。颜体字体宽博,小楷,大字皆宜。特别适合将来写榜书,字体比较厚重。字越大体势越雄健大气。颜体笔法丰富,曲画较多。能锻炼手腕的灵活性。以后向草书过渡比较容易。另外,颜体有三个变化过程,《多宝塔》规矩、俊美;《勤礼碑》点画用笔变化丰富,《家庙碑》厚重,方整;《麻姑仙坛记》古拙,老辣。完全体现了从青年到老年的用笔和风格的变化过程。最后是人书具老。人们常说学书当学颜,这应该是经验之谈。若不对,一笑置之。
田蕴章,田英章两兄弟的字有什么不同?谁的水平更高?
本人对于田蕴章和田英章二兄弟,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了,从09年开始我就陆续接触了两位老师的书法,可以说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在起初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学习二田的书法,以及收看田蕴章老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虽然如今改学欧阳询,赵孟頫,以古为师,但是对于两位老师把我引入书法的殿堂,心中还是感激的。下面我就谈谈二位老师的书法特点,以及水平等问题。
蕴章和英章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二人从小就在伯父以及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书法,同样都是学习欧阳询,根据蕴章老师在***中说道,他们兄弟两从小用同一支毛笔,同一本字帖,同样的砚台,这也铸就了兄弟俩的字风格基本相同,以至于在后来的合书中旁人不能分辨,唯父伯能分辨矣。虽然兄弟俩的字初看感觉一样,但是仔细看的话,风格迥异还是很明显的。
蕴章老师的字,追求欧阳询的铁画银钩,骨力遒劲。在笔画的变化上相对于弟弟来说要多一些,追求潇洒飘逸,有自己的个性。英章老师的字,厚重秀美,以欧为基,赵体为面,在笔法和结体上较哥哥更为严谨,但是笔画过于统一,横竖撇捺点折钩过于雷同,这也造成了他的字更容易学习。以至于学习英章的朋友其书法风格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造成网上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出现,比如骂他的字是美术字,印刷体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于书法的传播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
在楷书方面,根据蕴章老师在***讲座中的叙述,他和英章的楷书水平基本是在伯仲之间。小楷上弟弟略胜,中楷上二人旗鼓相当,大楷上哥哥优长。在行草书方面,哥哥比弟弟要好,在文学素养方面哥哥比弟弟读的书要多,毕竟蕴章老师是在南开大学当书法教授,英章老师只是在社会上***。由此我个人认为在综合实力方面哥哥比弟弟的水平要高。
爸字的笔画笔顺?
8 画,笔画顺序为: 撇、点、撇、捺、横折、竖、横、竖弯钩
【巳集中】【父字部】爸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玉篇》蒲可切《广韵》捕可切《集韵》部可切,𠀤婆上声。《玉篇》父也。蜀谓老为波。宋景文谓波当作皤。黄山谷贬涪,号涪皤。
“爸” 字共有 8 画,笔画顺序为: 撇、点、撇、捺、横折、竖、横、竖弯钩
“爸”,最初见于隶书时代。父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手握石斧状,持斧劳作是重体力活,故用来表示父亲,巴表声,巴有期待义,表示在家中父亲的作用是最重要,全家都对他有所期待。最终演变为楷书简体化的“爸”字。
爸的笔顺:撇,点,撇,捺,横折,竖,横,竖弯钩
详细解释
1.(形声。从父,巴声。本义:父亲)
2. [口]∶父亲。常叠用
爸,父也。——《广雅·释亲》。王念孙曰:“爸者,父亲之转。”又如:爸爸(父亲);阿爸
3. 〈方〉∶叔父
这个地方离三爸的律师事务所不远,三爸怎么会不晓得?——巴金《家》
爸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bà。
爸的[_a***_]是父,笔画总共是八画。
基本释义:
当代书法家除了田英章,还有哪些人楷书写得好?
一看就是二田的粉丝提得问其他楷书家我就不说了,好好分析田英章吧!
田英章早期很有潜力,但现在情况和庞中华有点类似,对书法的普及和推广功不可没,书法本身有定水准,书法审美和技法比较单薄,且后来没有寸进,刚刚入门就落入窠臼出不来了,自己把自己艺术道路走死了!
依照书分九品:神品、妙品、能品、雅品、俗品、杂品、丑品、下品 、屎品来看!田英章的应该是属于雅品这个层次,有一定功力,书写能力较强,在传承某家的基础上有一定创新,就书法艺术本身没太大贡献,自身的艺术境界也不是特别高。多为当代比较有影响力之人,其成就很难影响后人。
作为学习书法多年的人,我早期就是从欧楷入手的,后来又进入魏碑,中间大概是十年前吧,遇到田楷有非常惊艳的感觉,仿佛打开了全新的楷书大门,于是疯狂投入,当时在一起学习书法的很多朋友都是如此,一时之间不写田楷都不好意思了!
但这么多年下来,随着对碑帖的深入,对书法史的反复研读,对历朝历代各大家经典的日观夜读,眼界逐渐开阔,审美也逐渐的开始强化和丰富,这时回过头来看才发现田楷实在是存在诸多的局限和不足,要立于经典之林实在是不够的
我将这个感受分享给几位当年真正深入过田楷又从其中出来的朋友交流,发现都有同样的感受。田楷脱胎于欧楷做了变革之后呈现出端庄俊秀华美的风格,这种变革是合理的也是允许的!但遗憾的是田英章先生几乎止步于此,并且十几年不见寸进,甚至是倒退。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技法和形态固化,失去了丰富性、变化性和生动性。有人谈到他的书法成为了标准字体,但大家应该知道成也标准败也标准,极度的标准意味着重复,意味着精确,意味着无生命力的复刻,意味着书法家探索的止步,意味着由雅变俗这不得不说是悲哀。
历史上赵孟頫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当时很多人批他的书法俗气,但我深入进去仍然可以发现其丰富的传承多样的变化和深厚的学养,以及书家的个性!因为他兼善篆、隶、真、行、草书,所以才使得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的与颜柳欧并称!
二、田楷的审美刚刚窥见书法门径便戛然而止,很单薄。在早期我相信田英章先生对书法是有思考和探索的,所以才能为许多人喜欢的田楷!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我能感受到田先生审美能力的局限,缺乏更多更丰富的来自整个中国书法史上更多优秀传统和审美的吸纳和融合,所以显得局限而且单薄,缺乏后劲!深度学习田楷并且又出来的人应该会有感受!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他如果能再入魏碑和汉隶,从洋洋大观深入学习,找到契合的传承,窥见新的融合和突破,那将会呈现出崭新的艺术境界!
著名书法家,享受***院***特殊津贴。
卢中南1.8米多的大个子,身材笔挺,戴一副眼镜,一派文人雅士的风范。
虽然成名已久,却一贯平和低调。
他对欧楷情有独钟,专注于欧体,几十年来潜心临写各种欧阳询的碑帖,从未间断。
他的书法特点,我之前写过一篇《卢中南的楷书只是师承了欧阳询一家书法吗?》有详细介绍,可参看。
孟繁禧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尤以楷书著称。
受教于康雍先生,尤擅欧体楷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兄弟字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兄弟字楷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